隋朝最糊涂的大臣:宣旨忘内容回头问皇帝,皇帝大笑:升职重赏!

白晴聊历史 2024-11-20 10:39:01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前言:

在朝堂之上,传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稍有差池就可能祸及自身。

然而,在隋朝,竟有一位大臣大胆到离谱:他宣读圣旨时,居然当场忘了内容,转头回去向皇帝请教!

按理说,这样的行为该是满朝哗然,可皇帝却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哈哈大笑,当即下令升职重赏!

这位“糊涂”大臣究竟有何来头,竟能在失礼中反得恩宠?

他是不拘小节的天才,还是无心插柳的幸运儿?

而这件看似荒唐的事,又揭示了怎样的智慧与玄机?

这个故事,绝不仅仅是一个笑谈,而是隋朝权力场上不可忽视的一次奇妙“插曲”。

继续读下去,你会发现这位大臣的“糊涂”背后,别有洞天!

天赋异禀的官宦之后

所谓"家有贤妻,夫贵妻荣",牛弘则是"父有贤子,光耀门楣"的最佳注解。

他出身显赫,自幼聪慧,让算命先生惊为天人,赞叹不已。

先生一再叮嘱他的父亲辽允,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切莫等闲视之。

辽允本就是个高瞻远瞩之人,儿子有此天资,岂有不重视的道理。

于是,牛弘自小学习勤勉刻苦,八面玲珑,才思敏捷,不到弱冠之年便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他的才能,如同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注定要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

父亲给了牛弘最好的教育,但更重要的,是父亲给了他一个广阔的舞台。

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出身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牛弘有幸生在了一个显赫的家族,这为他的仕途铺平了道路。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牛弘自身的努力。

天资和机遇,都只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没有刻苦的学习和不懈的追求,即便有再好的条件,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

牛弘深知这个道理。

他没有躺在祖荫的功劳簿上,而是发奋读书,砥砺前行。

他明白,只有真正的本领,才能在纷乱的时局中立足。

这种上进心和进取心,是他一生成就的基石。

北周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年轻有为的牛弘,在北周时就崭露头角。

他出任仪同三司,位高权重。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隋文帝杨坚。

两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

杨坚何许人也?雄才大略,又有君王之相。

他早已看透北周末世的腐朽,蓄谋已久,誓要取而代之。

而牛弘,则成为他最信任的助手,为他出谋划策,运筹帷幄。

在动荡的时局中,他们携手并进,谱写了一段传奇。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牛弘以他的智慧和才干,赢得了杨坚的信任和赏识。

这种信任和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

它需要时间的考验,需要风雨的磨砺。

牛弘经受住了考验,也经受住了磨砺。

他用他的忠诚和能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文治武功,隋朝开国功臣

隋朝的建立,离不开牛弘的功劳。

杨坚登基后,第一时间重用牛弘,任命他为散骑常侍。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头衔,而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顾问。

从此,牛弘跻身权力核心,与帝王同席而坐,畅谈治国方略。

在隋文帝的支持下,牛弘大展宏图。

他倡导尊重知识,网罗天下英才,为大隋储备栋梁之才。

同时,他还着手搜集散落各地的典籍,广征博引,夙兴夜寐。

功夫不负有心人,诸多濒临湮没的古籍,终于重见天日。

后世之人,皆赖其光。

牛弘的远见卓识,不仅体现在对人才的爱惜,更在于他对文化的敬畏。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兴盛,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因此,他竭尽全力,呵护典籍,传承文明。

这种文化情怀,恰恰是一个盛世所不可或缺的。

在牛弘的建议和推动下,隋朝开始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

修书院,立学校,开科举,这些举措,为隋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牛弘,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文化人。

他以他的智慧和胸怀,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只言片语,隋文帝都难忘

"阶下传诏,牛弘却忘词"——这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小故事。

牛弘抱诏书来到群臣面前,忽然忘了皇上的指示,窘迫不堪,惟有回头询问。

隋文帝大度从容,丝毫不计前嫌,反而宽慰他不要介怀。

由此可见,牛弘在帝心中的地位。

而杨素,虽是一代名将,但在牛弘面前,也是恭恭敬敬。

到了隋文帝独孤皇后驾崩这个重要时刻,杨素主动请缨,力荐牛弘主持大局。

种种迹象表明,牛弘虽无兵权,但他手中的笔杆子,已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在朝堂之上,文臣武将各有千秋。

但牛弘却是一个异类,他以文人的身份,赢得了武将的敬重。

这种独特的魅力,源于他的才华,更在于他的人格。

正直、谦逊、睿智、忠诚,这些品质,让他成为众人心中的楷模。

牛弘的故事,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思考。

权力和地位,从来都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真正的价值,在于一个人的品格和情怀。

牛弘以他的言行,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君子。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

隋炀帝的知音,却无力回天

隋文帝在位时,牛弘官拜大将军,位极人臣。

帝崩后,隋炀帝杨广即位。

他不但没有贬黜牛弘,反而将他引为知己,倾心相待。

一个暴君,一个谋士,相濡以沫,令人唏嘘。

大业六年,已届花甲之年的牛弘,陪同隋炀帝巡游江都。

一路舟车劳顿,他不幸积劳成疾,溘然长逝。

隋炀帝痛失股肱,追悼备至,赠以开府仪同三司、光禄大夫、文安侯等诸多美誉,谥曰"宪"。

一个时代的落幕,一段传奇的终结。

牛弘离世仅四年,大隋就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英雄无用武之地,奈何天数难违。

然而,即便王朝轮转,"文安侯"之名,千古不朽。

成败得失,天意弄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牛弘不愧是隋朝的幕后功臣,更是一位儒雅的文人,忠直的臣子。

他的一生,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值得后人深思。

牛弘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像牛弘这样的文人,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们的智慧,他们的担当,他们的情怀,无不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缅怀先贤,更应该思考,在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精神。

唯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能不负先贤,不负时代,不负自己。

我辈当自强,当如牛弘一般,立志成才,报效国家。

无论时局如何变幻,无论前路多么曲折,都要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我们的一笔。

让我们向牛弘致敬,向所有为国为民的先贤致敬。

他们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行的灯塔。

信息来源:

《隋书》

《牛弘传》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