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至16日,正值柬埔寨传统新年“宋干节”,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汇聚当地,共享节日欢乐。这个中南半岛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历史与传统的厚重底蕴,也有拥抱世界的开放心态。
作为中国人民口中的“柬钢”兄弟,柬埔寨与中国的“铁杆”友谊体现在当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过春节、看“西游”、学中文……
过宋干节,也过春节
宋干节也称泼水节,是柬埔寨的传统新年。每年4月中旬,柬埔寨都会放假3天,庆祝这一重要的传统节日。今年的宋干节就在4月14日至16日。

节日期间,人们唱歌跳舞、打水仗、抹面粉,表达对新年的喜悦和祝福。在中国西南地区,泼水节也是当地傣族民众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宋干节之外,柬埔寨过春节的气氛近年来也愈发浓厚。今年春节前夕,柬埔寨首都金边的乌亚西市场就充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前来购买过年物资的客人不仅限于华侨华人,也有诸多当地民众。

1月18日晚,柬华理事总会举办春节联欢会,柬华各界共同庆祝新春。杨强 摄
在柬华侨华人也在春节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柬华理事总会今年首次主办“喜迎新春·柬中文化缤纷园会”活动。活动中,柬埔寨高棉拳、中国少林功夫、川剧变脸表演等节目轮番上演,不仅让更多当地民众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也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在“柬钢”,学中文、看西游
2024年7月,中柬建交66周年之际,中国驻柬埔寨大使汪文斌接受采访时说,中柬铁杆友谊在两国深入人心,中国人民提到铁杆朋友,经常会提到巴基斯坦和柬埔寨,把巴基斯坦称作“巴铁”,把柬埔寨称作“柬钢”。
柬埔寨有约110万华侨华人,在当地,学习中文是许多年轻人的选择,仅华文学校就有近60所。
华文学校在柬埔寨属于传承文化的学校,有上百年的历史。柬埔寨民众对华校有亲切感,愿意送自己的子女到当地的华校学习。
柬埔寨一所华校内,学生正在使用暨南大学华文教材。(资料图,视频截图)暨南大学 供图
如今,中文教育已被纳入柬埔寨国民教育体系。柬埔寨政府倡导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从2024年开始,已有20所公立中学开设中文课程,鼓励华校与当地学校交流。
近年来,到柬埔寨投资的中国企业增多,需要大量双语人才,所以中文越来越吃香。在柬埔寨学中文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但公务人员,大批酒店服务人员、出租车司机和卖旅游纪念品的商贩等也加入学习行列。
学习中文之余,柬埔寨民众也热爱中国影视作品。在柬埔寨,“电视中国剧场”栏目在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开播已有十余年,优质中国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通过该栏目走进柬埔寨千家万户。

当地时间2025年3月25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2》正式登陆柬埔寨院线。杨强 摄
有调查数据显示,柬埔寨青年最熟悉的中国影视作品是《西游记》(1982版),随后是电影《功夫》和《三国演义》(1994版)。
中文影视作品不仅丰富了当地民众的休闲选择,也成为他们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口。
吴哥古迹,在丛林中焕发光彩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西北部的暹粒省,是公元9至15世纪吴哥王朝的都城遗址,核心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吴哥文明衰落400多年后,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发现了这片深掩丛林中的废墟。

位于柬埔寨暹粒的著名景点吴哥城。洪坚鹏 摄
1992年,吴哥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列入“濒危遗产”名单。次年,“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发起,中国积极倡导响应。
自1998年起,中国援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组相继成功修复了周萨神殿和茶胶寺。
当前,该工作组正与柬方工作人员进行王宫遗址的修复工作。
他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地质雷达等先进技术,在高效勘探修复的过程中,帮助吴哥古迹留存下数字化资料。
在长期工作中,中国援助专家与柬埔寨工作人员结下深厚友谊。随着修复工作日渐深入开展,这座被誉为东方四大奇迹之一的吴哥古迹也逐渐显露往日光彩,向世界讲述着柬埔寨的灿烂文明。
中柬两国持续深化各领域合作,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面向未来,双方将继续携手共进,推动中柬“铁杆”友谊迈上新台阶。
编辑:门睿 韩辉
责编:马海燕
越南华侨华人:见证友谊新篇,拥抱发展新机
马来西亚华商眼中的“双向奔赴”
从“妈祖信俗”到影视“霸屏”,在越南有哪些中华文化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