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清明前一天,贵州6旬正厅干部被查,职务有点特别

史劲说真话 2024-04-08 09:42:18

4月3日,清明节前夕,据中纪委监委的信息,贵州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张平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审查。

先岔一句,落马的是副书记,怎么是“正厅级”?

这是因为省纪委是“副省级”单位,所以省纪委副书记是正厅级干部,和省各厅的主管干部、各地市的主管干部是同级别的干部。

这次落马的张平,特殊就特殊在,他本身是纪检系统的干部 —— 属于是被纪检系统打掉的“内鬼”。

从公开资料看,在纪检工作方面,张平本身是“科班生”。

而且是一步一个脚印,摸爬滚打走上去的纪检干部。这样的干部出问题,确实是令人感到震惊和痛心的。

公开资料显示,张平1964年8月出生,1983年读大学,就读的专业,是政教专业,确实是“科班”的政工干部。

80年代,我国大学生还是很稀少的。

张平毕业之后,就分配到了专业对口的党校教师工作,单位是贵州有机化工总厂。此后,历任化工总厂的公安行政科工作人员、化工建设公司组织科干事。

直到1992年,他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进入了贵州省贵阳市纪委,开始了他的纪检监察生涯。

张平真正开始被重用,正是从企业调任省城纪委开始的。

在纪委,他从科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慢慢爬到了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科员,然后又是副处级纪检监察员。到了2003年,他当上了贵州省纪委监察综合室副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他利用空余时间,到省委党校读了在职研究生,可谓是“学霸加工作狂”了。

之后的十来年里,他从监察综合室主任到贵州省监察厅副厅长,再到贵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然后又升任贵阳市委副书记,速度并不快,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一步一个脚印”。

到了2016年,他调任安顺市人大。在即将退休的时候,调回了纪检部门,担任省纪委副书记,最终在这个位置上落马。

张平作为黔省纪委的高级干部,此次落马,是纪检系统“打内鬼”,是内部监督“不留死角”的表现 —— 即监督者必须自身也接受监督,而且要接受更严格的监督。

回看他的人生,可以说是相当“励志”,是“读书改变命运”的一个典型案例,可惜最后因为涉嫌违纪违法被查。

这或许也是在提醒我们,即便一个干部从基层做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道德和纪律方面就无懈可击。品德和行为的监督必须贯穿干部的整个职业生涯,而不能仅仅因为其过去的成绩或努力就放松警惕。

张平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春秋时期的智瑶。

打个岔简单给各位读者讲讲这个故事吧。

春秋时代最强大的晋国,为什么到了战国时代就无影无踪了呢?这是因为晋国被韩、魏、赵三家瓜分了。

而韩魏赵瓜分晋国的关键,就是智瑶的败亡。

实际上,智、韩、魏、赵,都是晋国的臣子,其中智氏最强。

智氏的族长,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选择了非常智慧、非常勇武、非常能言善辩的智瑶。智瑶在父亲死后,接替了晋国“宰相”的位置。

他确实能力极强,晋国、智氏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强大。

然而,他的个人道德是有问题的 —— 他为人残忍、傲慢、贪婪。

因为太过于聪明,所以没人能够蒙蔽他,因为非常勇武,所以没人能够打过他。

然而,因为太过于傲慢,他看不起所有人;因为能言善辩,他经常得罪人。

最终,在和韩、魏两家一起攻打不服从他的赵氏的时候,他遭遇了韩、魏的倒戈,被活捉,被杀死,头颅被做成了酒杯,智氏全族被灭族。

在智氏灭亡之后,韩、魏、赵赶走了晋国国君,瓜分了晋国。

智瑶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能力很强,但因为私德有亏,最终导致败亡的故事。

贪婪、傲慢导致了他的灭亡。

在张平的故事里,我们也看到了一个曾经兢兢业业的干部,从基层一路摸爬滚打,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升至高层,但他的道德底线的失守,使他涉嫌违纪违法,最终落马。

智瑶和张平,他们都展示了人性在权力面前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当权力与道德、私欲与公义发生冲突时,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但最终都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二个道理,则是——“人是会改变的”

一个人过去的行为并不能完全预测其未来的表现。

即使一个人在过去表现出廉洁和诚信,也不能保证他或她在未来会一直保持这种态度和行为。

这就强调了持续监督的必要性。

人是会变的,坏人有可能变好,好人也有可能变坏。

“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都听过。

一个叫匡衡的小孩,小时候家里穷,没钱上学。他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跟着亲戚认了字。

没有书,他就治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可是,匡衡白天要干活,只有晚上的时间可以看书。然而,他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油灯,且晚上天黑后屋子里漆黑一片。

他用小刀,挖开了家里墙壁上的一个小洞洞,挖大了一点,就这样才读了书。

实际上,匡衡后来之所以能当上官,也和自己在这些事情上体现出来的刻苦、高尚有关系。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后来的故事是,随着时间和地位的改变,匡衡逐渐迷失了自我。他利用权力为自己扩大封地,最终被汉元帝发现并被贬为平民,从一个刻苦读书的好少年变成了一个追求个人利益的虚荣之人。

再比如,闯王李自成。

李自成在起义初期,曾是一个有着雄心壮志和正义感的领袖。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当他的军队攻入北京后,李自成和他的部下逐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放纵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正义感和民心。最终,他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清朝军队所击败。

连匡衡、李自成这样有毅力的人都会腐化堕落,何况后来者呢?

这就是为什么持续监督,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道理,是纪律部门更加自律的重要性。

纪律部门作为维护组织纪律和规定的重要机构,其自身的行为和表现对于整个组织的纪律性和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纪律部门必须以身作则,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规定,做到言行一致。

既然要严于律人,那必须更加严于律己!

在要求他人遵守规则、达到标准之前,自己首先要做到严格遵守,以身作则。

诸葛亮,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但为什么没有人抱怨他的严格呢?

因为他要求自己比要求别人还严格。

无独有偶,明朝的海瑞,也是一个严于律人,但更严于律己的人。

在要求他人之前,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看张平。长期在贵州省的纪检系统工作,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然而,却最终滑坡落马,接受调查。

这对他个人来说,是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并且还严重损害公众对公职人员的信任。对于国家而言,他这样的纪检干部不自律,浪费国家资源,阻碍经济发展,降低政府效率,破坏法治基础;对全民族而言,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极大的损害。

张平的仕途轨迹令人深思。

从1992年起,他便踏入了纪检系统,开始了长达30年的职业生涯。期间,他除了在贵阳市委副书记任上度过两年,以及在安顺市人大短暂停留7个月外,几乎全部时间都在与纪检工作紧密相连。这样的经历,无疑使他在纪检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历。

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张平在纪检系统深耕了30年,他却未能时刻保持警醒,最终走上了歧途。这不禁让人深感惋惜,也再次提醒我们:在权力和地位的攀升中,个人品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张平的案例,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它凸显了“严于律人,更要严于律己”的重要性。

作为纪检系统的资深干部,张平本应成为廉洁自律、恪尽职守的典范,但他却因一时私欲,违背了职业操守,这无疑是对他长期纪检工作的一个大叉叉。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无论个人在某个领域有多么深厚的资历,都不能成为放纵自己的借口。相反,随着权力和地位的提升,更应时刻保持清醒,坚守初心,不忘本色,恪守道德和法律底线。

10 阅读:8990
评论列表
  • 2024-04-08 14:32

    反腐肃贪,任重道远!

  • 2024-04-09 11:54

    贵州这次好象是风水出了大问题,一个个鱼贯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