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只能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我是一个典型的被称为“经济动物”的日本商人,到中国已经6年多了,先后在中国5个城市工作和生活;我在日本大学学过中文,能听懂中文但口语还不流利,能看懂中国字的大体意思但不会写。我对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有自己的认识,就我个人感觉而言,觉得中国的生产能力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工厂不等于血汗工厂
有人把日本人比作蚂蚁,但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人相比,日本人差得远。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农民工在支撑,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0小时以上,住着简陋的房子,过着最低级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如果以小时计算报酬,中国人是全球工资低较的,比越南稍高一些。一些计件取酬的工厂,工人们的劳动时间平均在12小时以上。本人工作的企业有一些从事环境卫生的中国女工,她们默默地、不停地每天劳作10小时以上,没有人督促她们,也没人直接管理她们,只因为她们比其他工厂的女工收入高一点点,她们就十分珍惜。当听说她们能把收入的80%寄回家时没有人不惊讶,以日本人的观点看,她们余下的那点钱连维持生命最基本的消费都不足,何况她们还必须付房租水费,与其说她们在打工,不如说在卖命。
我曾在东南亚的很多国家工作过,即使在落后的缅甸,要工人加班都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会提出很多要求。在菲律宾,这样的苦活儿他们是不会干的,而且菲律宾人干一个月后会休息一个月,等把上个月的薪水花得干干净净后再去干活儿。
没有熟练的产业工人不行
在中国的南方、北方各大城市,大批劳动大军等待着就业机会,但真正懂技术的熟练工人十分稀少,这是由于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缺乏技术支撑造成的,大量来自农村的工人今年在这家工厂、明年到那家工厂,今年做鞋、明年做服装,产业人员的流动性极大,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
同时,由于工厂缺乏长远规划,往往是什么好卖就一窝蜂似地造什么,工人的技术也必须随着产品的更换而变更,大部分情况下,工厂会开除现有工人,然后到市场上重新招,这就造成绝大部分工人难以在一个技术工种上从事较长的时间,产业技能就无从提高。今天的招工荒,不是因为技术,而是中国遍地都有廉价工作,何必到南方卖命?
日本人在技术开发上可能没有中国人聪明、睿智、点子多,可以说这方面不占优势。但日本有一支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技术精湛的产业大军,他们从事相关工作几十年,灵巧的双手造出了世界上最精密的产品,这双灵巧的手在高等院校是教不出来的,也不是短期培训能达到的,而是多年磨炼出来的。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灵巧的手,他们曾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但现在中国工厂的就业模式没有给他们磨练双手的舞台,中国工人像流沙一样流动,他们难以达到技术熟练所需的条件。
没有规模化的工厂难达标
中国工厂大都规模小,制造相同产品的工厂比比皆是,如果以日本的标准来衡量,这些工厂只能叫作坊,达不到产业化的生产标准。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相当于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年产值。一样的产品由无数工厂分开来做,其结果是工厂开工不足、产品成本高,企业无多余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也无多余资金供养一支技术开发队伍。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企业也无意引进更先进的技术设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事电视机、微波炉、空调、冰箱、电话等低技术家用电器生产的正规企业和作坊式企业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享誉世界的品牌,从事服装、鞋帽、玩具的工厂更是满目皆是,同样没有一家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标准。
产品开发能力低,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享誉世界的企业基本都有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能形成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而大部分中国工厂基本上是仿制或为别人代理生产,技术上受制于人,利润最高的部分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的科研体系与生产体系基本处于脱节状态,产品开发能力低下,基本以仿制为主,自主开发的产品极少。
效率低下的管理方式。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企业生产越是进步,对管理的要求越是严格,这是中国最缺乏的。中国工厂总数比日本多无数倍,但能生产成套设备的工厂很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
在中国各工厂可以看到,相对先进的设备、工艺要求高的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在这方面中国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对成套设备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成套设备不同于规模生产的产品,一套生产流水线设备几年也许只能卖一套,要想产生利润,就必须把各相关材料、厂家、规格、标准等各种复杂因素进行综合组织,像装配钟表一样进行精确装配,一个环节的管理错乱就会造成成本增加、性能降低。而中国还缺乏这样精确的组织管理能力,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基本上是官员式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小的工厂没有这样的锻炼机会。我想,如果把空中客车飞机的生产放在中国并由中国人来管理的话,那么造价会高很多。
以我个人看,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的标准,大量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据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中国有世界上无可比拟的最吃苦耐劳的人民,但缺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有世界上最多的工厂,但缺乏世界级规模的企业;能制造种类齐全的产品,但技术先进且自主开发的产品很少;有庞大的生产能力,但难以造出技术先进的成套生产设备。
中国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还是一个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难以达到世界工厂的标准。
这是好文章,可惜我们听不进去
其实这个日本人说的没错。
这段话说得太对了:中国不缺管理者,而是缺乏对管理者进行科学选拔的标准,大量人格低下、好钻空子、工于心计的无能之辈占据着高薪管理者的位置,堵塞了优秀管理人员的发展空间。 这段说明中国确实有很长路要走[点赞][点赞][点赞]
这个日本人看来是真正深入到中国工厂体验过,他说的是真实的中国农民工现状。无需否认,这就是现状。
说的中肯,中国制造大多低端产品,高端还得依靠进口。
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思想不能进步,永远走不出血汗工厂的死循环
点痛点谁不会,日本就很好吗?这二十年来衰败这么多,全球五百强企业日本又剩下多少了,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剩下多少了?
搞科技的搞不過搞人際的
虽然听起来比较扎心,但现实确实如此。
知道差距在哪里,才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
日本还有脸说加班问题嘛,日本国内加班问题同样严重。我现在就在日企工作,接触过很多的日本人,坦白说,日本国内情况很不理想,他们的压力其实不比中国人小。他们现在同样流行躺平式生活,晚婚晚育,甚至不结婚的很多。我们公司里有5个日本人,这5个人就愣是没有一个是在30岁前结婚的,有2个今年40几岁了,还没结果,估计他们也不打算结婚了
这个日本人说的很对
旁观者清
15年前就是这样,现在吗,还有,但已经有一批企业己发展起来,我每年两次去珠三角和长三角开定货会和考查,确实每年都有进步,5年大变样,不行的17年以前淘汰一半以上,一部分迁到越南。
说的没错,中国的制造业任重而道远!
这个日本人是拿国内中低端企业与日本大型企业比,不在一个等量级,没有可比性也不客观。只有一点讲得比较在理,那就是国内企业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文章写的比较实在
这应该是10年前的文章了
如果文章说的是正确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用的日本产品越来越少,国产越来越多。
确实,小作坊压底了成本,但是大都没有规划,干的也是乱七八糟的活
胡说八道,(c 胡说八道,C919飞机就比空客便宜。
中国农民工的未来在哪里?有高人知道吗?
胡说八道
太准确与实际了![点赞]中国一般的工厂与工人确实如此
日本的躬犟精神,造假遍地,一造假就是几十年[得瑟][得瑟][得瑟]
说的很对,但是这是中国能养活十几亿人口的最佳途径。不考虑国际形势、国内现状的批判是狭隘的。
中国是规模效应型制造业,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市场就能催生规模效应,买的越多,成本越低。从源头开始,量大,材料采购价格就便宜。现在中国成世界最大手机(手机加配件)生产国,就是因为生产规模大,成本比所有其他国家低,没有其他国家能跟我们比价格,特斯拉也是跟中国工厂合作才有这么大的发展。现在焦虑的是其他国家,中国就是在用成本在做降维打击,等高端也起来,一些国家的日子就更难了
5年前也许是这样。
是日本人吗,网上各种托还少?
国内不尊重技术。同工同酬只是个传说,领导和工人都是向上看。。。而不是向下看,把自己活干的更好。。那么多挣钱的基本不会把设备,工具更新,提升。
这是什么时候的六文章?
这才是事实嘛,天天听媒体吹牛都想吐🤮
就你轻视的这样,中国制造已经碾压德日美总和,如果真要做到像你说到的那样,那宇宙估计也放不下中国了
不敢苟同全部的内容……但是里面有部分确是事实!忠言逆耳,我们也得听听……
基本属实。这也说明印度没有未来了。中国行,印度不行。
这篇文章点破了为何中国制造业大体上处于中低端水平,就是缺乏能长期规划,投机取巧的中小企业生产同质化的产品,缺乏科研投入,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都是家族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任人唯亲的现象也比比皆是,容不得外人插手企业的管理,更谈不上进入企业的决策层了,产业工人又长期得不到技术升级换代的培训,各个企业缺少顶级的高级技工,所以中国制造业大多数处在产业链的低端,高级精密仪器和机械还要靠进口就是明证!希望中国多多现像任正非这样的有眼见,敢于对企业进行科研投入,而不是急功近利,最终使得企业如昙花一现,被大浪淘沙淘汰了!
扯谈!咱们不是世界工厂,谁也不是世界工厂,小日本更不是,否则美国咄咄逼人的慌什么呢[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好文章[点赞]
又把二十年前的文章拿出来了
日吹斯汀!
说的极对
乱扯,日本一堆小企业就做一个产品活着!说珠三角做家电没一个有名品牌,格力,美的不是呀!
有点道理,但不全面。中国有很多粗放管理的小企业,也有做工精良的大企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看的很到位
日本产品造假,鞠躬一个不行那就再来一个
战术要绝对服从战略
还是人多,所以企业有廉价劳动力可用,赚钱模式简单,何必去搞技术
晨钟暮鼓 发人深省
同样的工厂几千家
去看看今年的世界500强吧!中石油、中石化、恒大、碧桂园、绿地……比美国还多呢[笑着哭][笑着哭]
制造2025,智商欠费!楼市兴旺,制造业凋零!产业工人送外卖,跑DD…。
狗入的。你不叫会死?
20年前的文章
这是中国通,直切要害
全部都是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
这是事实,可是偏偏有人捂着眼睛说我没看见
一针见血!
这个说的没错,就像我们去非洲和中国一对比,你就知道非洲落后的点在哪里,经历过日本发达工业的和我们一对比就知道我们的问题在哪里。其实说白了,就是中国人口太多,一家工厂生产出什么东西,模仿山寨的就出来了,最后就是压低工价,产品打价格战成白菜价,大家都维持一个最低的生存利润,最后是没有一家能产生巨大盈利和提高研发创新的机会,及时有部分老板一时赚了钱了,但又不懂营销和品牌,只是简单的扩大投资规模继续压低价格,为了挤死对手。中国的技术产业和提升想要快速提升,必须加快工资涨幅才能实现。因为低工资成本导致了他们无限压榨劳动力,使得产品价格相对的比我们穷的国家价格更便宜,穷国工资低,产品价格比我们高的原因是产业链和基础建设比我们差,所以价格比我们高。假如中国提高了工资,企业主低级的生产方式肯定就没有优势,然后优胜劣汰,那些提高了生产技术和科技含量的企业就会生存下来,从而提高整个制造业的技术和效率。所以加快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是提高制造业快速进步的手段。不仅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还能加快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小作坊养活一部分人,有一部分人就是靠这些小作坊养家糊口的,劳动门坎低,不需要太难的技术,然而这些由于欧美劳动力成本高,生产出来更本就亏本,早就把这些企业关闭了,这些企业在中国却能存活,不仅填补了我国的工业种类,还能创造价值,保住一部分人就业。不要听信外国人唱衰我们。我们不仅要发展高端智造,还要保存低端制造。
全是混饭吃的,绝无认真二字
这个是良心文章
这篇文章最早是06年在博客上的。原作可能还更早
还是少钱,不能静下心来磨砺手艺,提高技能。
[得瑟]就一句话,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懂工业化的人。。。就几个大型国企车厂难,僵化,既得利益的逻辑,上汽的没有灵魂言论,北大清华的奇谈怪论[得瑟]
忠言逆耳啊,特别是关于管理者的说法,特别真实,很多管理者简直就是流氓混混,不过就是有关系有后台,没办法
这个日本人就是你啊
字字珠玑[点赞]
一针见血中国人热衷赚快钱!如果华为任正非能像韩国三星一样涉足各行各业那我们国家就会真正崛起!说白了是缺眼光长远的人
说得没错,早已有之,顽疾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