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特朗普这几天在不同场合均宣称,对中国的关税可能过高了,不符合他的想法。不少人据此认为,特朗普是打算在关税问题上“投降”了。但事实远不是这么简单,结合美军B-1B战略轰炸机突然部署日本三泽基地,美国的战略意图已经昭然若揭,以军事威慑配合经济施压,重构对中“混合围堵”的体系。

4月15日,美军4架B-1B“枪骑兵”轰炸机从美国本土飞抵日本三泽基地,这是冷战后美军首次在第一岛链内部署战略轰炸机。三泽基地距离中国海岸仅1000公里,B-1B可携带900公里的AGM-158C隐身巡航导弹和JASSM-ER防区外打击武器,直接威胁中国东海、南海及沿海地区。
与此同时,美军加速推进在菲律宾的军事存在。2025年4月,美军在菲律宾新增4个基地,总数达9个,并部署“堤丰”陆基中导系统,其射程覆盖台海和南海。菲律宾在美支持下,于黄岩岛附近频繁举行联合军演,并计划在巴丹群岛部署反舰导弹,试图封锁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的通道。

就在美军强化亚太部署的同时,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出现微妙调整。4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暗示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但强调“不会降至零”。这一表态看似缓和贸易摩擦,实则配合军事行动,试图达到两大目的:
第一是削弱中国与东盟合作。美国近期对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产品加征最高3403.96%的反补贴税,并要求这些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关税豁免。美国明显是想通过经济胁迫离间中国与东盟关系,削弱“一带一路”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第二是转移美国自身经济矛盾。美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高达62%,持续关税战导致美国通胀率攀升至5.8%。特朗普通过“减税”安抚国内企业,同时以军事威慑转移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为2025年中期选举造势。

而且现在特朗普面临的世界环境,也不再是二十年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世界了。就连日本虽然还在配合美军部署,但不满情绪也在累积,随时准备着喷发,菲律宾、越南等也是如此。
美国的“混合围堵”正在被反噬,而我们能采取的反制措施却是多维度的。除了军事硬实力展示,比如4月1日的东部战区,在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5A”演习,轰-6K携带鹰击-21空射弹道导弹,055型驱逐舰穿越澳大利亚周边海域并实弹射击,正是这个体现。
对外联合方面,我们加强与东盟协调,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马来西亚、印尼等国明确反对域外势力干涉南海事务。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张军社指出,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战+军事威慑”迫使中国让步,但中国已具备“区域拒止”能力。正如国防部发言人所言:“天下并不太平,和平需要捍卫。”

特朗普的“新战略”看似强势,实则暴露了其对华遏制的黔驴技穷。从军事部署到关税调整,从东南亚施压到台海搅局,美国试图以“混合手段”重构对华优势,但中国的反制措施已让其陷入“战略透支”。未来,中美博弈将更趋复杂,但任何“以实力地位对话”的企图,都将在东方巨龙的剑锋前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