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中手段最歹毒的人,多次残杀恩人,后却被佛教供奉为英雄

陌闻上下五千年 2024-12-03 20:45:09

前言

在汉末三国时期的乱世之中,英雄与枭雄并起,要说最有名的枭雄必然就是曹操,然而还有一个知名度不高的人身上也极具争议,他就是笮融。

很多人肯定连听都没怎么听过这个人,这位也确实是个他心狠手辣之人,他竟然三次杀害救命恩人,手段之残忍、良心之狠毒,简直令世人震惊。

然而要是换一个领域,人们就会发现笮融竟然还成为了人人尊崇的英雄,这是因为他在汉末佛教发展的起步阶段,为佛教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被后世佛教徒敬仰。

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笮融犯下的罪行与他在佛教做出的贡献都有哪些。

一、心狠手辣残害恩人

通过笮融的名气大家也知道,他原本其实只是汉末乱世中的一个小人物,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狡诈和残忍,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巅峰。

在那个烽烟四起的乱世之中,对于一个没什么背景的人来说,想要一番作为就必然要找到一个能够庇护自己的“大树”,笮融找到的依靠就是徐州牧陶谦。

陶谦对笮融的才学也是相当赏识,于是就重用他为下邳国的国相,还让他督管广陵、下邳、彭城三郡的漕运,这显然是个手握实权的大官。

陶谦待他绝对不薄,但他却永远也想不到自己重视的人才竟然是个败类,笮融一边装出感恩戴德的样子,一边说一套做一套,利用职权之便大肆贪污三郡效益,中饱私囊。

虽然贪污受贿绝对是洗不白的污点,但不得不说,这对于官场中人来说确实算不上是什么不得了的大罪,毕竟当时趁乱比他更贪的人肯定有的是。

然而,如果说贪污公款还算不上罪大恶极的话,那么笮融另一个行为就彻底暴露了他残暴的本性:这个忘恩负义的家伙竟然三次杀害了救命恩人!并且使用手段之残忍,简直令人发指。

第一个被他杀害的是广陵太守赵昱。当时曹操借口徐州和他有杀父之仇,于是就出兵讨伐陶谦,徐州的诸多官员为了保命纷纷拖家带口赶紧逃走。

笮融自然也不例外,他被来势汹汹的曹操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带着手下逃到了还算太平的广陵避难,毕竟他因为职务对广陵也是比较熟悉的。

广陵太守赵昱是个忠厚之人,非常同情笮融背井离乡躲避战乱,于是便热情地接待了他,然而赵昱绝对想不到自己的友善和好心却引来了杀身之祸。

笮融刚到广陵的时候还长舒一口气,然而住下来一段时间之后,他看到这里物产丰富、百姓富足,满肚子坏水就又开始沸腾,动了抢走广陵的歪心思。

于是在一次酒宴上,他趁着酒酣竟然直接拔刀斩杀了赵昱,随后放任士兵在广陵郡大肆掠夺,这一毫无人性的行为彻底暴露了笮融的残暴本性。

然而他忘恩负义的行为还不止这一次,第二位被他杀害的是彭城相薛礼。杀害赵昱后,笮融其实没在广陵停留很长时间,他继续向南逃窜到了秣陵。

秣陵的官员薛礼和笮融都曾供职于陶谦手下,两人称得上有同僚之谊,因此薛礼收留笮融之后相当真心实意地款待了他,但笮融这次同样没有感恩戴德,反而再次残忍地杀害了收留自己的恩人。

因为受到了江东小霸王孙策的攻打,薛礼不得不逃往豫章保命,正是在逃难途中,他遇到了同样在逃难的笮融。

然而笮融却将他视为阻碍自己的人,甚至为了增加自己的生机,竟然将薛礼的救命之恩抛诸脑后,残忍地杀了他!这让世人再次见识到了他的狠毒。

第三位惨遭毒手的是豫章太守朱皓。薛礼死后,笮融投靠了扬州刺史刘繇,并在刘繇的帮助下得到了豫章太守朱皓的信任,协助他攻打诸葛玄。

但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笮融两次杀害恩人的事情还是传到了刘繇耳中,有人对刘繇说笮融这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希望刘繇让老实人朱皓严防笮融。

可惜刘繇没信,结果没过多久现实就狠狠给了他一巴掌,笮融到了豫章之后果然杀了朱皓、占了豫章。

二、助力佛教传播

三次杀害救命恩人,笮融的恶行简直令人发指,人人都知道了他是个残忍无情、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家伙。

这样一个劣迹斑斑的恶棍,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极为不受欢迎的,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位臭名昭著的人物在佛教的口碑却相当不错,原因就是他对佛教的推广有着巨大贡献。

佛教是东汉年间传入中国的,也就是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佛教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远没有后来南北朝期间那么泛滥,还算是比较小众的。

或许是因为在贪污公款、杀害恩人的过程中,笮融内心也感到了一丝愧疚和后悔,于是他为了缓解良心难安,就将身心寄托在了佛教上,希望能得到灵魂的安宁。

笮融利用贪污所得的财富,在下邳一带大肆修建寺庙和佛塔,并举办了盛大的浴佛节活动,后世一度非常盛行的“浴佛节”就是这时候逐渐确定下来的。

因为笮融非常大手笔地一掷千金大摆宴席接待来者,因此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佛教信徒前来参加,还吸引了很多原本不信教的百姓前来用餐。

毕竟当时能吃饱饭的人都是少数,谁愿意错过这么一个占便宜的好机会呢?于是大量来客在蹭饭的同时了解到了佛教是干什么的,其中有很多人就被触动了。

在笮融大手笔的投资下,佛教在下邳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越来越多的人竟然真的跟着开始诚心诚意地参拜庙宇,成为了佛教信徒。

三、后世佛教对笮融的评价

所以说尽管笮融在为人处世方面恶名昭彰,但他在推广佛教方面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后世佛教界对笮融的观感相当复杂,对他的评价也很多元。

一方面,佛教毕竟是引人向善的一个宗教,崇尚多行好事,这一点笮融很显然是不符合的,因此即使他贡献良多,佛门也极其谴责笮融的残暴和贪婪行为。

但是另一方面,笮融的行为毕竟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和扎根,因此佛门对笮融在推广佛教方面的贡献和成就又是抱有肯定态度的。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些佛教寺庙和文献中看到对笮融的供奉和赞扬,但是同时也没有无视他的罪过,这既是对他推广佛教的贡献的肯定,也是对他残暴行为的警示和反思。

所以说笮融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他将人性的两面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教育人们认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和品质往往是不能统一的,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

所谓的“论迹不论心”其实不完全是对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某些行为或品质而完全否定他,但也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某些贡献或成就而完全肯定他。

像对待笮融这样人,他显然作恶的心是坏的,但是他促进了佛教发展又是好的,那难道就能仅以一方面的行为来判断他是个好人么?显然不是的。

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结语

笮融这样一个人物,在形象非常生动的同时,无疑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让我们对他这种佛口蛇心的人警惕起来。

1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