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仪真来往几经秋,风物淮南第一州。
山势北来开壮观,大江东下峙危楼。
沙头缥缈千家市,舻尾连翩万斛舟。
此去烦君问耆旧,几人犹得守林丘。
南宋进士刘宰在《送邵监酒兼柬仪真赵法曹呈潘使君二首·其一》中这样描写仪征市当时的风景,其中“风物淮南第一州”的赞誉更是给这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临江古城增添了不少名气。作为长江下游北岸唯一主城区依江而建的县级城市,这里是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区位优越的它处于长三角的顶端,唐宋就成著名的工商城市;历为淮盐中转的关键枢纽而被誉为“纲运喉舌”。
仪征市最独特的就是,因地缘独特而成为我国与帝王由关联最多的城市之一。它最早的地名就是因西周的一位太子(公子)的封地而以其名蚁(义阝);春秋伍子胥逃楚投吴,舍命助之的浣纱女和渔丈人就是今仪征市境内,更因是解剑渡江处而得名胥浦;隋炀帝开大运河,沿河建有四十多座行宫,仪征市有扬子宫(长江别名扬子江的由来之一)和临江宫;南唐时因接过南吴皇帝杨溥的驾而改名迎銮;北宋时因真宗在此铸圣像成功而有仪真之名,仪征也因此得名;清朝时更是因避雍正帝和宣统帝名讳而两次更名,这里也成为我国最后一个因避讳而改名以及同一朝代两次因避讳而改名的地名。

仪征市地处江苏省中西部扬州市西南部,因北宋皇帝信道,听说二亭山(今市境)发现王气,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仪容逼真而赐名仪真,另说宋真宗曾下诏在此熔铸四位远祖皇帝的金像,因所铸之像仪容逼真而赐名仪真、真州。这里东与邗江区交界,南隔长江与南京市栖霞区以及镇江市丹徒区相望,西与南京市六合区接壤,北与高邮市以及安徽省天长市为邻。
下辖9个镇:真州镇、新城镇、青山镇、新集镇、马集镇、月塘镇、陈集镇、刘集镇、大仪镇,境内有枣林湾旅游度假区,其中其中青山镇委托扬州市化工园区管理总面积859平方公里(长江水域21平方千米),七普常住人口53.25万,市人民政府驻地真州镇解放东路距省会南京71公里。

这里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曾先后属吴、越、楚、秦等国,秦朝属东海郡。西汉初分属广陵县、江都县;元封五年(前106)置舆县,治于今市北,此为境内县级行政建制设置的起源。其后各代均沿旧制,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舆县被并入江都县;市境隋末为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扬子镇升为扬子县属扬州,治今邗江区南扬子桥附近;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南唐扬子县改名为永贞县。
顺义四年(924)扬子县白沙镇(今城区)改迎銮镇,北宋乾德二年(964)再改建安军,大中祥符六年(1013)永贞县更名扬子县并移治郭下(今址);同年建安军改真州,并赐名仪真郡,仪真之名始于此,军州设治于扬子县(今市区)。明洪武二年(1369)真州改设仪真县。清雍正元年(1723)因避帝名讳,仪真县改为仪征县,此为仪征第一次因避讳而改名,始有仪征之名;宣统元年(1909)为避皇帝(溥仪)名讳,仪征县改称扬子县,此为仪征第二次因避讳而改名,同时也意味着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因避讳皇帝而更改的地名。

1912年仪征县直属江西省,次年改属淮扬道,1927年再次直属于省。1932年属江苏省第九行政督察区,次年3月属江都行政督察区,1936年2月以后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1月属苏北行政区泰州专区,1953年1月改属江苏省扬州专区,1971年5月起改属扬州地区,1983年2月属地级扬州市至今。1986年7月仪征县改设为县级仪征市。
1998年11月移居乡并入月塘乡。1999年7月张集乡并入新集镇,香沟乡并入大仪镇。1999年12月陈集乡撤乡设镇。2000年4月胥浦镇并入真州镇,青山乡并入青山镇,大巷乡并入大仪镇,古井乡、刘集乡合置刘集镇,铜山乡、马集乡合置马集镇;十二圩镇分别并入新城镇、朴席镇,龙河乡并入新城镇,高集乡分别并入陈集镇、马集镇。2011年3月月塘乡与谢集乡合置月塘镇。

作为千年古城,仪征文化积淀深厚,曾被评为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唐朝已是园林名城,有芍药、茶叶、雨花石、草席等特色文化,世界最早造园学专著《园冶》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综合性农书《陈旉农书》均成书于此,《园冶》后传入日本名为《夺天工》;李白、白居易、孟浩然、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郑板桥等历代文人曾在此吟山水、作诗歌画。
境内有鼓楼、天宁寺塔、奎光楼(文昌阁)、都会桥等古建筑;有联营秦汉文化遗址、庙山汉墓、曹山湖熟文化遗址、伍大夫仗剑渡石碑等古迹;主要有捺山地质公园、红山体育公园、铜山、 枣林湾园博园、东园公园、五一公园、濯锦园等景点,其中濯锦园始建于1987年,占地面积约5300平米,由院落式、山庭式、水院式、山水式、庭园式五组庭院构成,有飞天醉月、把秀笼翠之轩、晴光日、沈流激石、听音事五个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如需转载,请必须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