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美国10余年,78岁老戏骨却回国,她为啥被称“人民艺术家”

遮天聊娱乐 2024-11-03 18:50:41

一、闲不住的"老戏骨":86岁的坚持与梦想

"想把观众的视角拉到老年人的群体,因为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要不断地发挥余热。"

这是86岁的祝希娟在一次采访中说的话。听着好像很普通,但这番话里藏着她对演艺事业的一份执着。

谁能想到,这位曾经定居美国十余年的"红色娘子军",会在78岁高龄时毅然选择回国发展?更让人意外的是,她回来不是养老,而是要继续在演艺圈"发光发热"。

有人说她是回来"捞金"的,但这话说得未免太过片面。要知道,在美国定居的日子里,她可是过得风生水起。不仅开办了自己的影视公司,还拍了不少反映华人生活的影视作品。按理说,在那边安享晚年不是挺好的吗?

可她却选择了回来。

回国后的祝希娟,压根就没有要退休的意思。这个年纪的人,大多都在含饴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可她倒好,天天琢磨着怎么为中国的影视事业再添一把火。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谢晋导演选我演吴琼花。"这句话她说了大半辈子,如今依然挂在嘴边。从这句话里,我们能听出她对表演艺术的那份真挚情感。

有人问:"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认识你了,何必这么拼?"

她笑了笑说:"不是为了让人认识,是想为老年演员群体发声。他们也应该有舞台,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这话听着特别戳心。在这个"饭圈"当道的时代,确实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老年演员的需求。但祝希娟偏偏就看到了这个问题,而且还要为之付出行动。

这大概就是她被称为"人民艺术家"的原因吧?不是因为她演技有多高,资历有多老,而是因为她始终心系观众,心系这个行业。即便到了86岁的年纪,依然在为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操心。

这样的演员,你还觉得她是回来"捞金"的吗?

二、从"火辣辣的大眼睛"到"国民影后"

说起祝希娟的演艺生涯,就不得不提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这双眼睛,成就了她的传奇,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1961年,《红色娘子军》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导演谢晋为了寻找"吴琼花"这个角色,可是操碎了心。在他的设想中,这个角色一定要有一双"火辣辣的大眼睛",但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机缘巧合,谢晋那天去上海戏剧学院办事。路过一间教室时,突然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被这动静吸引,他凑过去一看,瞬间就被教室里一个女孩的眼神给震住了。

那个女孩就是祝希娟。当时她正在和一个男同学排练,眼睛里带着怒气的样子,一下子就戳中了谢晋的心。"就是这种眼神,这就是吴琼花!"

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谢晋并没有立刻就定下祝希娟。他还特意找来编剧梁信一起观察。而且,在正式确定之前,导演组还悄悄观察了她很久,觉得她是个很有"可塑性"的演员,这才最终敲定。

拿到角色后的祝希娟可没闲着。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剧组特意安排她们和真正的娘子军一起生活。

想想看,每天早上6点起床,和真正的娘子军一起训练、生活,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苦不苦?累不累?但正是这一个月的体验,让祝希娟完全融入了角色。

功夫不负有心人。影片上映后,观众们被她饰演的吴琼花深深打动。那个倔强、坚韧又充满革命激情的女性形象,通过她的演绎,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1962年,她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首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影后"的称号。从一个普通的戏剧学院学生,一跃成为全国观众心目中的"吴琼花",这对祝希娟来说,无疑是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谢晋导演选我演吴琼花。"多年后,每当提起这个角色,祝希娟依然满怀感激。这个角色不仅给了她荣誉,更重要的是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好的作品是用心演出来的,不是演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打动自己。

或许正是这种认真的态度,让她在之后的演艺生涯中,不管接演什么角色,都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那双"火辣辣的大眼睛",也因此成了她标志性的特征,成了观众记忆中挥之不去的印象。

这就是祝希娟,用一双眼睛演活了角色,用真心打动了观众。

三、一波三折的美国岁月

时间来到1996年,那会儿正是"出国热"最火的时候。不少演艺圈的大咖都选择了移民国外,其中就包括了祝希娟。

不过,和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她去美国可不是奔着"美好生活"去的。当时的她看到太多人对国外生活抱有幻想,她想要拍一部戏,把美国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国内观众看看。

说干就干!到了美国后,她立马就和上海洛杉矶娱乐公司合作,拍摄了《百老汇100号》。这部剧很特别,它没有过分美化国外的生活,而是真实地展现了在异国他乡打拼的不易。

这个选择在当时可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因为观众们并不知道她的真实意图,一时间议论纷纷,说她"背井离乡""忘本"。但祝希娟并没有因为这些声音而改变初衷。

在美国退休后,她和丈夫定居下来,还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你猜这公司叫什么名字?"美国琼花影视艺术公司"。

用"琼花"来命名公司,这个选择很耐人寻味。要知道"琼花"可是她在《红色娘子军》里扮演的角色名字。这么多年过去了,她依然没忘记这个角色,没忘记自己的根。

有意思的是,在美国的日子里,她的镜头始终对准着华人群体。她想要记录下他们的故事,展现他们的生活。这哪是什么"忘本"啊,分明是在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中国文化发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就在那段时间,她还经常组织海外华人一起看中国电影,办文化交流活动。在异国他乡,她像个文化使者,默默地搭建起了一座连接中美的桥梁。

但是,待在国外的日子越久,她就越发想念国内的观众和舞台。"我总觉得还有事情没做完",这是她后来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这话说得多有意思啊!都已经功成名就,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了,她居然还觉得"有事情没做完"。

这大概就是真正的艺术家吧?永远都在为观众、为艺术、为这个行业思考着什么。即便远在他乡,心里装的还是中国观众,想的还是中国电影。

现在回过头来看,她当年去美国,与其说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如说是为了让国人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这份初心,值得我们尊重。

四、少女时代的艺术种子

说起祝希娟的演艺生涯,还得从她的家乡江西赣州说起。

生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的她,骨子里天生就带着一股艺术细胞。这样的环境,为她日后的演艺事业埋下了重要的种子。

命运的转折来得特别突然。14岁那年,她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谁能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会彻底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那会儿,导演赵丹到她们学校选角。说来也巧,一眼就看中了她。就这样,年仅14岁的祝希娟,稀里糊涂地接下了电影《为孩子们祝福》的角色。

这次经历对她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每每回忆起拍戏的点点滴滴,即便是多年后的祝希娟,眼中依然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就是这次看似偶然的机会,在她心里种下了对表演艺术的热爱。这颗种子,悄悄地生根发芽,慢慢长成了一棵大树。

到了19岁,该选择人生方向的时候,很多同学还在为填报志愿而烦恼。但她却异常坚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专业。

在上戏的日子,可以说是她人生中最充实的时光。每一天都在认真学习,钻研演技,为自己的演艺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960年,她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随后加入了学院的实验话剧团,成为了上海青年话剧团的一名演员。

刚毕业的日子说难不难,说easy也不easy。作为新人,机会确实不多。但她没有焦躁,而是利用空闲时间不断提升自己。

现在想来,这段默默积累的日子,为她后来能够完美诠释"吴琼花"这个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赣州的女学生,到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再到青年话剧团的演员。这一路走来,虽然起点普通,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或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也让她明白:在艺术这条路上,没有什么是可以投机取巧的,一切都需要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打磨。

这大概就是艺术的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生生不息地成长。

五、从"捞金"到"传承":艺术人生的完美圆环

说起祝希娟的演艺生涯,就像一个完美的圆环。从她早期在话剧《再见了,巴黎》的尝试,到后来在电影《燎原》《青山恋》中的精彩演绎,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人民艺术家"这个称号,来得一点也不突兀。它不仅仅是对她精湛演技的认可,更是对她始终如一的艺术追求的肯定。

所以当有人说她78岁回国是为了"捞金"时,真的是误解了这位老艺术家的初衷。

要知道,在美国的日子里,她的生活可是舒适得很。但她还是选择回来了,为什么?

"我想把观众的视觉拉到老年人群体,因为他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这句话道出了她回国的真实原因。在她看来,年长的演员群体也应该有发声的机会,也应该被这个时代看见。

如今的影视圈,太过追捧年轻流量,似乎忘记了那些为中国电影付出一生的老艺术家们。而祝希娟,就是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老年演员一样可以发光发热。

从14岁的初次触电,到86岁还在为中国影视事业奔波;从江西赣州的青涩少女,到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演艺前辈;从远赴美国的"惹议"选择,到毅然回国继续奋斗。

这哪里是什么"捞金"?分明是一个艺术工作者对事业的执着和热爱。

如今的祝希娟,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在为中国影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优秀的艺术家,不分年龄,只要有追求,就永远年轻。

这就是祝希娟的艺术人生:从不认输,永不服老,始终带着对表演事业的那份初心和热爱。

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这位86岁的老艺术家,依然在为影视事业发声时,与其说是敬佩,不如说是感动。感动于她对艺术的执着,感动于她对事业的热爱,更感动于她始终不忘初心的精神。

这样的人,不正是我们心目中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吗?

0 阅读:14

遮天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