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于1932年成立后,日本和萨尔瓦多两国最先给予承认。1933年1月15日,美国通告世界各国不要承认伪满洲国。1934年3月13日,英国表示永不承认伪满洲国。1937年德日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后,德国和意大利承认,随后有更多欧洲轴心国成员及反共协定签署国承认伪满洲国。1941年,泰国、汪伪政府相继承认伪满洲国。苏联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后,1941年4月13日苏联承认伪满洲国直到1945年8月8日。至1943年,承认伪满洲国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23个。国际联盟也认为日本违反国际公约,并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支持中国政府主张伪满洲国管辖地区仍是中国的一部分,主张由国际共管。

溥仪

伪满国旗

伪满行政区划(1934—1939)
根据1943年由伪满洲国政府出版的《满洲建国十年史》,当时世界上约有80个国家或政权,承认伪满洲国的共23个,包括:

1943年承认伪满的国家及政权(绿色)
轴心国国家日本:亚洲,1932年6月14日,日本众议院通过决议,率先承认伪满洲国;9月6日,日本内阁也通过决议承认伪满洲国。
汪伪政府:亚洲,1940年11月30日,汪伪政府和伪满洲国互相承认和建交。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亚洲,日本傀儡政府。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亚洲,是在1943年10月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当时的日本在东南亚扶植建立的临时政府,其目标是取代英属印度,并达成印度独立。

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国旗
缅甸国:亚洲,日本傀儡。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亚洲,菲律宾第二共和国,正式名称为菲律宾共和国,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击退美军、占领菲律宾群岛以后,所扶植的一个傀儡政权。

菲律宾第二共和国国旗
意大利王国:欧洲,1937年11月29日,德国的盟国意大利在加入日、德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后正式承认伪满洲国。
克罗地亚独立国:欧洲,纳粹德国傀儡政权。
纳粹德国:欧洲,1938年2月20日,纳粹德国承认伪满洲国。5月12日,德国与伪满洲国在柏林签订友好条约。
斯洛伐克国:欧洲,纳粹德国傀儡政权,1939年,斯洛伐克承认伪满洲国。
维希法国:欧洲,纳粹德国傀儡政权。
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欧洲,由于其中央政府位于萨罗,又称萨罗共和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扶植下于意大利北部建立的法西斯主义傀儡政权,成立于1943年9月23日,灭亡于1945年5月2日领土沦陷。
匈牙利王国:欧洲,1939年1月10日,匈牙利承认伪满洲国。
罗马尼亚王国:欧洲,1940年12月1日,罗马尼亚承认伪满洲国。
保加利亚王国:欧洲,1941年5月14日,承认伪满洲国。
《反共产国际条约》签署国西班牙:欧洲,法西斯主义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政权,《反共产国际条约》成员国,1937年12月2日,伪满洲国驻日大使阮振铎与西班牙驻日本代表换文,两国建交。
芬兰:欧洲,1941年7月19日,承认伪满洲国。
泰国:亚洲,1941年8月5日,承认伪满洲国。
同盟国和其他国家苏联:欧洲,1941年4月13日苏联和日本签定《日苏中立条约》,其中声明“苏联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从而正式承认了伪满洲国。
蒙古人民共和国:亚洲,苏联傀儡。
多米尼加:中美洲,1937年10月,多米尼加独裁者拉斐尔·特鲁希略将军向伪满洲国皇帝友好致意。

多米尼加国旗
波兰:欧洲,1938年10月,波兰与伪满洲国在哈尔滨、华沙互设领事机构。1942年2月24日,波兰流亡政府(西科尔斯基政府)取消承认伪满洲国。
萨尔瓦多:中美洲,1934年5月19日,萨尔瓦多通知日本政府和伪满洲国驻日公使,萨尔瓦多自3月3日开始承认伪满洲国]。当时由法西斯主义的马丁内斯将军统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萨尔瓦多改变了与轴心国结盟的立场,加入以美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1941年12月8日,萨尔瓦多对日本宣战。

汪精卫
汪伪政府(1940年3月30日-1945年8月16日),又称汪精卫政权,其使用的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个与日本保持合作关系的政权,被普遍认为是日本在中国扶植的傀儡政府。首都在南京,执政党为汪精卫另立的中国国民党。

汪伪政府成立
当时中国境内分裂成三大政权,有汪精卫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领导的重庆国民政府,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4年11月汪精卫死后,以陈公博为首。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汪伪政府解散。

陈公博
由于汪伪政府中大才难寻,又派系复杂,内有公馆派(陈璧君为首)及周佛海派等,还有其他依附日本的中国政客,因此汪伪政府的最高层多身兼数职以平衡派系。如汪精卫本人即身兼行政院长、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等顶层职务。而陈公博及周佛海等人亦身兼正副院长、主席、部长、市长等多项要职。

汪伪政府管辖区域(深红与暗红)
汪伪政府,虽在名义上统有华北政务委员会及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然而事实上仅直接管辖江苏、淮海(其范围相当于现在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全部,以及盐城市、淮安市北部沿淮地区,安徽省的宿州市、亳州市、淮北市、泗县等地)、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中原(郑县等41县)、福建等省份及南京、上海、汉口、厦门等特别市,再者,除了江苏、淮海、安徽三省的形势较为完整外,其他省区往往仅占有少数县;另曾设置浙东行政公署、苏北行政公署及苏淮特别行政区等3个省级特区。

汪精卫
华北政务委员会是1940年3月30日成立的行政组织。前身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南京在北平设立“军事委员会驻华北办事处”。起初挂五色旗,并作为中华民国新民会的旗帜。1943年2月9日改挂汪伪政府国旗。
华北政务委员会名义上管辖河北、山东、山西3省及北京、天津、青岛等三个特别市;实际上尚管有河南省及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后另设立华北政务委员会第一直辖行政区及冀东行政公署等2个直辖省级特区。

1939年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成立仪式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是日本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河北省(当时的察哈尔省和绥远省)、山西省一部分等日军占领区成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名义上属于汪伪政府的自治区。

深绿色为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统治区域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则管辖巴彦塔拉、察哈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等五个盟与察南、晋北两政厅,并先后设立厚和、包头、张家口等3个特别市,合计10个省级单位。

汪精卫阅兵
除了日本和伪满洲国最早承认汪伪政府为中国政府的合法性之外,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及政府还有德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维希法国、西班牙、克罗地亚、斯洛伐克、泰国。

汪精卫
汪伪政府提倡泛亚洲主义,和日本、伪满洲国及其他亚洲国家一起建立东亚新秩序,驱逐在亚洲的西方势力。尽管如此,因为日本和德国、意大利及其它欧洲轴心国成员为同一阵营,所以汪伪政府只特别针对英、美等盟军作出负面宣传,相反地对德、意等轴心国作出正面宣传,其中“共和日报”曾赞赏德国科技、德国人为优秀民族和赞赏在纳粹党执政下令德国强大。除此之外,汪伪政府亦宣传反犹主义,因为汪精卫及其政府都认为犹太人操纵英美等国谋求控制全世界,而且同意纳粹德国反犹的态度。

1943年汪精卫参加大东亚会议
汪伪政府外交部于1940年3月成立,外交部长由褚民谊兼任,并派大使到各欧洲轴心国成员作领事。 1940年8月31日,日本与汪伪政府缔结了《中日基本关系条约》。 1940年12月10日,汪精卫派特使、外交部长徐良(1893年—1951年,字善伯,广东三水人,康有为弟子徐勤之子)到伪满洲国首都新京,向溥仪递交国书。 1941年1月和8月,伪满洲国与汪伪政府互派大使。

当时承认汪伪政府的国家
1941年7月1日,德国及意大利承认汪伪政府为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和汪伪政府建交,同一日,德国外长通知日本外务大臣,希望东京方面能够北上进攻苏联。7月2日,重庆的蒋介石重庆国民政府宣布和德国及意大利断交。以德意两国为首的欧洲轴心国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斯洛伐克和克罗地亚独立国亦在当天承认汪伪政府,而西班牙国和维希法国8月初也承认汪伪政府。
1941年11月22日,汪伪政府加入了反共产国际协定,随后泰国及日本的其他傀儡自由印度临时政府、缅甸国、菲律宾第二共和国也相继承认了汪伪政府。
1942年意大利逼迫梵蒂冈教宗承认汪伪政府,但庇护十二世(天主教会第260任教宗)没有这样做。 1943年1月9日汪伪政府在南京对英美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