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家电产业,从满足拥有到满足迭代,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而各个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特点,进入满足迭代的存量时期,家电企业有必要对未来的发展策略做一深刻思考。
山石||撰文
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家电始终是生活品质提升的象征与标志。从最先进入家庭的电视、冰箱到传统四大件,再到后来的厨电、小家电等生活电器阵营的不断壮大,家电在居民生活中已经从奢侈品过渡到必需品。
曾记否,改革开放初期的上个世纪80年代,谁家能有一台电视、冰箱甚至洗衣机,那是非常体面的,也是受到周围邻居关注和羡慕的一件事。
因为,绝大多数家庭买台电视要花费一年甚至是几年的积蓄才能实现,更是因为,有时候既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得到,还得托关系走门路才能实现。
可见那个时候,家电绝对是妥妥的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那必定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得了的。而现在,家电几乎家家都有,用户需求已经不再是满足拥有,而是步入的迭代换新的时代。
因此,对于现在的家电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和特点,与普及时期相去甚远。沿用照搬以往的经验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当前的问题。
对此,厂商都应该沉下心来重新审视面临的新问题,找出这个时代新的思路,这样才能很好的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特别是进入AI时代,新技术日新月异,家电智能化或许才真正的拉开帷幕。
实际上,概念上家电智能化由来已久。在上个本世纪初,相关洋品牌就提出过智能化的概念,并且设计有一套智能化系统,引得当时的行业、企业和用户联想翩翩。不过,那是的智能化实际上是还处于PPT阶段。
缘于当时不论是技术条件还是消费需求,都还达不到真正落地的条件。因此,也仅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做个PPT,听听、想想罢了,完全没有实操价值。后来,又有很多企业尝试创新智能化产品,但动静不小,效果却不尽人意。
关键在于,家电是典型的技术推动发展的产业,不论是家电的出现还是每一次的升级迭代,都是在技术进步或者新技术出现下的产物,任何家电都逃不出这个窠臼。
在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之前,只能算得上是产品的物理性质改良,体验感实在难以恭维,所谓的智能很难打动用户,甚至用户认为有的智能化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也就不可能有用户为这样的智能埋单。
比如说语音控制,因为传感技术的不过硬,电子零配件达不到要求,本来用手可以轻松操控的问题,用户喊了半天产品却无反应,或者反应迟缓,还不如用手动来的便利。智能化的优势反倒成为蹩脚,用户怎么能够接受?
直到最近几年,特别是2023年AI大模型出现后,家电的智能化才又一次被广泛提上议事日程。像语音功能、远程遥控、人机交互等在AI的加持下变得灵敏、顺畅、准确,用户的体验感才有了质的飞跃。
由此可见,家电品的智能化一方面是需要技术层面,特别是基础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才能大幅提升智能化的水平,实现人机无缝隙的交流对接;另一方面是用户消费水平的提升,才有经济实力去为智能化升级买单。
现在算得上是已经到了智能化普及的关键时期,不论是消费能力还是技术条件,已经是水到渠成。很多企业在产品创新上都是把开发智能作为方向。虽然这是一个历史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可以预见其发展速度是会超出人们预期的。
现实也确实如此,现在很多智能化产品,不论从技术应用、实际效果,还是用户体验,远没有达到人们预想的那样,距离完美还有很大的距离,或者说家电还是处于智能化起步初期。
当然,任何一个新技术的成型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打磨,这既包括用户的接受,看起来高大尚的产品,用户不接受不买账也是枉然;还包括技术的应用,技术不成熟,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怎么可能落地呢?对于家电智能化亦是如此。
因此,厂商不论在以前是否走过弯路,都不要放弃探索与实践,毕竟智能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就是需要厂商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探索出真正有价值的智能化产品。
=====
家电魂:深度解码家电行业热点事件,梳理家电厂商转型变革历程,互联网时代家电业最具深度自媒体。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