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老伙计,这次事件对我们品牌影响太大,压不下去了,我看你只好辞职了。
谢某(暗暗叫苦):……目前我已收到1000万赔偿的传票,这下完了!
这是发生在很多人想象中的一幕。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幕发生,我相信会大快人心。
但,当然,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可能很多网友都看到了,今天网上爆出一个新闻,百度某副总裁13岁女儿在网上随便给人“开盒”,牵涉深广,影响恶劣。
而这不是第一次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所以,翻车也不是怪事。
01先说什么是开盒。
开盒是指在网络上公开他人的隐私信息,是以前大家所说的人肉搜索的升级版。归根结底是一种网络暴力行为。
以前我们经常说,你不知道对面跟你聊天的是不是一只狗。这话是用来形容网络的幕布性质,因为大家彼此不认识,相当于挡了一层厚重的布。
但开盒的意思就是,有人把这层布掀开,让对面的人赤裸裸暴露于天下,即拆开网络匿名的盒子,把背后的真人信息曝光出来。
开盒是个很可怕的事件。
想想就令人不寒而栗。
这个事情的起源是,谢副总裁的女儿今年13岁,平时喜欢追星,她的偶像是张元英。


这次翻车也是因为她“开盒”了一个跟自己立场观点不同的网友。
一个孕妇。
曝光了她所有的个人信息,工作单位和家庭情况。
然后该孕妇遭到了铺天盖地的辱骂、恐吓,被造黄瑶,其老公也被开盒,……为他们鸣不平的网友也遭到开盒,网友也开盒,……最终变成一场网络乱斗。
很疯狂。
其中,始作俑者是谢副总裁的女儿,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
她手段狠厉,开盒速度快,效率高。

据说没有她开不出的盒,也没有她找不到的人。
她的崇拜者们夸她开盒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对了,她的网名叫湮灭。果然很湮灭。
13岁的女孩子,为什么这么恶毒啊,她不应该是祖国的花骨朵吗?天真无邪不应该是她的标配吗?
网名湮灭起的恰如其分,果然很湮灭,最终把自己老爹湮灭了。
据网友爆料,她开盒人数不下100人。
不知道对100多个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难怪有网友这样发恨:告她/他,让她/他赔个倾家荡产。
02女孩住在加拿大。以为外国就是法外之地。
所以,有恃无恐。


据说她不仅开人盒,还在网上炫富,不时晒个奢侈品包包什么的,后来被网友激穷鬼,她晒出老爹的工作证明反击,上门写了月薪20万。
这下好了,她开盒了自己的老爹。被网友顺藤摸瓜,揪出了他的老爹是百度副总裁。
至此坑爹动作完成,把老爹谢广军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好家伙,月薪20万的副总裁的女儿就可以如此嚣张!
这个重大发现,让事情的走向有了不一样的方向。
原来,百度副总裁的女儿在网上疯狂曝光别人的信息。
难道是她爹给提供的信息?
如果是这样,这个事件性质变得不一样了。
百度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搜索引擎,用户基础极其雄厚,信息量众多,如果公司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任由内部人士暴露网友信息,细思极恐。
在这种压力下,谢副总裁很快道歉了,道歉信发在朋友圈。

这个行为也被网友骂:发在朋友圈,是给谁看的?给领导看的吧?
必须处理,不处理,我们不同意!
正如大家看到的,谢副总裁女儿13岁,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但监护人必须承担责任。
谢广军在自己的道歉信里再三说明,信息不是自己给女儿的,她是从海外网站上拿到的材料。
这个网友不信。
在国外网站就可以轻易拿到网友的隐私信息,我也在国外读书,我怎么拿不到?!你把在国外留学想的太神了吧?!
03有很多网络大V分析,谢广军女儿无法无天行为的背后,是一个缺爱的孩子。
我呸!
有多少孩子从小没有父母陪伴,也没有到处上网开别人的盒。
谢广军女儿不过是以为自己有钱,又是海外身份,就能逃避法律追责,一个小小的孩子为什么就会有这样的认知?

大概她的父母平时没少暗示她吧?有钱就有特权,有特权就可以干很多事。甚至做了坏事也不要紧。
谢广军朋友圈声明称女儿仅是转载海外网站信息,回避主动侵权事实,更强化了特权护身符的错觉。
网友质疑小女孩获取隐私信息是否借助百度数据库。目前百度已经否认,但这个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百度公司势必受影响。
谢广军声明中说自己没能教育好女儿,未能教会女儿尊重隐私,从另一个方面揭开了精英家庭教育中隐蔽的缺失。
谢本人作为百度云业务负责人,女儿却对数据伦理毫无概念,反映出高管家庭更注重技术工具的使用,而缺失了基本的伦理、法治教育。
只给女儿提供优渥的生活和教育资源,一般人不敢想的海外留学,还有奢侈品包包,他女儿却是轻而易举享受。13岁就张牙舞爪,天下没有她怕的,想开谁的盒,就开谁的盒。
今天就翻车,还算她幸运。
经此教训,说不定以后能成个人。
谢广军被人诟病的另一个点是,面对舆论压力时,选择朋友圈而非正式声明回应,既想维护企业形象又不愿彻底切割家庭问题,这种暧昧态度可能被子女解读为特权可斡旋空间。
我们有钱,可以得到豁免。
所以,孩子的认知不会得到根本提升,结果好不了。
04写在最后如果普通网友因一句评论就遭开盒,而加害者仅需做副总裁的父亲一句非公开道歉就可以逃脱罪责,那这个生活也太魔幻了吧?
难道刑不上高管?难道有钱就可以使鬼推磨?

还记得,2024年292人因侵犯个人信息获刑的事吗?
那是292个人普通人。
目前,百度安全部门正在紧急切割称数据非内部泄露,但谢副总裁的家庭与数据业务的高关联性,已动摇公众对其个人信息保护的信心。
如果百度,如果国家法律,如此儿戏,那公众以后还可以相信谁?
这起事件本质是数字时代特权阶层的教养困境。当技术赋权遇上道德缺位,富裕家庭的教育优势反而成为网络暴力的加速器。
要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不仅需要有钱有权阶层对自身文化惯性的彻底反思,更需要是法律追责。
我们法律日益完善,相信这件事也可以推动某项立法。
就让我们充满信心,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