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遍扩招但竞争不减

相比更早举行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每年的“省考”被许多考生视为“更有可能上岸”的公务员考试。
从招录规模上看,各省在2023年扩招是普遍趋势。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省公务员的招录中,仅有上海、吉林、湖南、陕西这4个省市减招,其他省市招录名额较去年均有增长。其中甘肃、云南、广西、内蒙古四地招录比例超50%,甘肃省扩招幅度最大,2022年甘肃省招录2364人,2023年招录4249人,增长率近80%。 扩招从“大数据”上似乎缓解了公考的竞争, 但聚焦具体岗位,竞争依然激烈。比如,根据华图教育数据,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一级科员一岗的招录比约1011:1,河南省也成今年多省报名人数之最,达57万余人。 考虑到今年多地省考集中在2月25日开始, 由于都是同一天,“考公族”的全国巡回考试机会没有了 ,考生必须更加慎重决定参加哪一省考试。2月25日参加安徽省考的考生龚水(化名)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他所在的考场有40人左右,仅有1人缺考。据大河报消息,河南省今年弃考人数约18万人,去年则是近20万人。 华图教育教研院专家刘有珍同时表示,广东、山东加入多省联考大军,对部分考生也有利好。“广东考生有福了,因为少了外地考生的冲击。” 对于女公考生而言,竞争尤其激烈。以陕西省为例,该省中公教育数据统计,仅限男性可报考的岗位招录人数约占总招录人数的三分之一,仅限女性报考的岗位招录人数却不足2%。麦可思发布的《202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女生成为考公应届毕业生人群中的“主力军”,占比63%,远高于男生。向应届生、基层倾斜

同时,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审核标准也在放宽。记者发现,此前报端热炒的公考打破35岁门槛,其实并非普遍。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0周岁,主要针对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报考者或艰苦边远地区考生。
一位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的人事专家指出,客观上讲,公务员考试作为一个就业渠道,可以吸纳部分应届毕业生就业。但公务员招考本身,则主要是根据机关的工作量和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所做出的调整。
向基层倾斜,成为另一重要趋势。中公教育统计,2023辽宁省考“县乡级”基层单位的招录人数比例达到73.46%。2023云南省考声明,对于艰苦边远地区的招考职位,可采取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条件、不限制工作年限和经历等。 刘有珍指出,今年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其实扩招的岗位都是基层岗位,国税、县乡等。“基层岗位人员流动性较大,一方面,随着机构改革的正式落地,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产出新的招录需求;另一方面,基层人员匮乏和老龄公务员退休也亟需人才补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也更加注重基层队伍建设。2021年中央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也提到,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刘有珍向《中国报道》记者进一步补充。 上述人事专家也表示,机关内人力资源调配一直都倾向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群。上级领导机关选贤任能一部分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录,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内部遴选的方式,从基层机关提拔优秀公务员。 考公成择业新通道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李士萌
图片来源:中新网、受访者供图
责编:张利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