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可望请封秦王一事又发生了怎样戏剧性的变化呢?

历史系的一个小学生 2023-01-10 15:34:46

历史人物传记《南明战神李定国》系列连载NO.28

南明庆国公陈邦傅对农民军一向没什么好感,而大顺军出身的忠贞营驻地又紧紧挨着自己,这让陈邦傅内心十分不爽,担心影响自己割据称雄的地位。

所以他打算与孙可望修好,依靠强大的大西军与忠贞营抗衡。大西军虽然也是农民军出身,但是毕竟远在云南,不会损害自己的直接利益。

恰好陈邦傅手里有永历皇帝赐给的空白敕书(类似于空白圣旨,可以自己填写内容),便私自写了一封敕书,封孙可望为秦王,赐以“九锡”,命其“监国”、“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又私自铸造了一个“秦王之宝”的金印,派心腹胡执恭冒充朝廷使臣,前往云南封王。

孙可望并不了解这其中的内情,他起初只想要一个秦王的封号,以便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没想到不仅实现了当秦王的梦想,还能“监国”、“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这样的结果岂止是满意,简直是欣喜若狂。他安排了一个隆重盛大的仪式,正式受封秦王,并将胡执恭带来的敕书公告于云南各地,大庆三天。

该来的迟早会来。不久杨畏知等人回到昆明,并且带回来了永历皇帝封孙可望为平辽王的敕书。

孙可望大吃一惊:“我已经受封为秦王,哪来的平辽王?”

杨畏知也是一脑袋糨糊:这秦王是谁封的?等他问明了情况,急忙告诉孙可望,胡执恭带来的金印和敕书都是假的。

胡执恭自知理亏,却仍然嘴硬,说杨畏知带来的封孙可望为平辽王的敕书也是假的,朝廷只肯封景国公。

胡执恭的狡辩自然经不起推敲,因为经过堵胤锡的争取,永历朝廷已经把给孙可望的封号由景国公升级为平辽王,杨畏知带来的封号并不是假的。

吵了半天,孙可望总算是搞明白了,胡执恭带来的秦王封号是假的,至于什么“监国”、“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就更是子虚乌有之事,永历朝廷只肯封自己为平辽王。

按理说,假的肯定不如真的有说服力。可是孙可望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已经举行了隆重的典礼,正式受封为秦王,并且公告于云南全省。现在如果降级为平辽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他孙可望的威信何在?

也难怪孙可望恼羞成怒:“称王称帝,我想怎样就怎样,何必要靠别人?换来换去的,简直让人笑话!”他不分青红皂白,把杨畏知和胡执恭全都关了起来。另外派人给永历皇帝送信,说:“在某月某日接到敕书封我为秦王,又在某月某日接到敕书封我为平辽王,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

使者同时向永历皇帝表示,孙可望在接到受封秦王的敕书以后已经正式受封,并且公告于云南各地,事实已成,无法更改,请朝廷考虑。

请封之事发展到现在,应该说孙可望是没什么错的。陈邦傅和胡执恭私自封孙可望为秦王,孙可望并不知情。等杨畏知回到云南,真相虽然大白,可孙可望已受封为秦王,已经造成了既成事实,确实再难更改。

永历朝廷如果懂得变通,灵活处理,是可以妥善解决这一问题的。永历朝廷开明官员朱天麟就说:“朝廷军势越来越弱,他们的军势却很强,我们如果能用一个空名笼络孙可望,就仍然可以号令他们。”

可朝廷内部一些迂腐之人仍然坚持己见,拒绝封孙可望为秦王。金堡就说:“孙可望是否应该封王,我替列祖列宗守此法令,就算刀架在我脖子上,我也坚持我的意见,就是不封!”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大学士瞿式耜也表示强烈反对。

永历皇帝的宠臣马吉翔此时提出了新的建议,封孙可望为澂江王。孙可望的使者表示,除了秦王,其他封号他都不敢回去复命。

永历朝廷内部争论不休,孙可望一看迟迟没有消息,又派了一拨使者,提出永历朝廷只要肯封自己为秦王,敕书可以另外重新下一道。

应该说孙可望的这一提议是打破僵局的最好方式。保持秦王封号可以维护孙可望的脸面,对大西军和云南人民都能有个交代。朝廷另下敕书也可以修改“监国”、“总揽朝政”、“节制天下兵马”等不恰当的内容,保证永历朝廷的地位,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没想到永历朝廷内以大学士严起恒为首的一些大臣仍然固执己见,反对封孙可望为秦王,双方就这么僵持下来。

2 阅读: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