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被遗忘的勒庞(作者)群众的民主权利就像一切个人权利一样,当它没有受到恰当的宪政约束时,也很容易转变为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暴虐的权利。个人在群体影响下,思想和感受中道德约束与文明方式突然消失,原始冲动、幼稚行为和犯罪倾向的突然爆发,从而给予作为古典学说和关于革命的民主深化基础的人性画面沉重一击。
研究的两个起点首先,勒庞认为有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传统社会进入现代转型的主要原因,即传统的宗教、政治和社会信仰的毁灭,以及技术发明给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变;其次,遗传赋予每个种族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起来构成了这个种族的禀赋。
低劣的群体心态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严重的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
群体的道德当群体受到某种高远的理念激励行动时,它会表现出极高的道德,这个道德是单独对这个理念有积极影响的道德,不一定符合其他规定,比如法律、信仰等。
英雄与群众群体的轻信、极端、情绪化反应等弱点,显然即为领袖的品质划定了上限,也给他动员自己的信众提供了可乘之机,领袖打算用各种社会学说影响群众头脑时,需要借助“断言法、重复法、传染法”。
第一卷 群体的心理群体的一般特征在某些既定条件下,一群人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全都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他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存在,受群体精神统一的支配,但这是短暂的。
决定群体特点的因素:
解释仅从数量上考虑,形成群体的个人也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这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而在独自一个人时,他必须限制这些欲望;
传染的现象,也对群体特点起着决定作用,还决定着它所接受的倾向,每种感情和行动都具有传染性,促使个人为集体利益牺牲;
同孤立的个人所表现(接受暗示)出的特点截然相反,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传染倾向共同的方向和行动。
群体的感情观与道德观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他们不受大脑控制,个人是按照他所受到的刺激因素决定自己的行动。
群体的易受暗示和轻信——群体通常处于一种期待注意的状态中,很容易受人暗示,听命于一切暗示,失去一切判断。极端轻信所受暗示。
群体情绪的夸张和单纯——群体情绪的夸张受到另一个事实的强化,不管什么感情,一旦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的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结果是不知怀疑和不确定性为何物。
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全盘接受或一概否决,将其视为真理或谬论。
群体的道德——群体里的个人相当于原始人,群体的道德十分低劣,他们时常放纵自己低劣的本能,也不时的树立高尚的道德典范。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的观念——一种观念是那些因一时的环境影响来去匆匆的观念,譬如那些只会让个人或某种理论着迷的观念;另一种是基本观念,他们因环境、遗传规律、公众意见而具有极大稳定性,宗教主义等。给群众的观念只有具有绝对的毫无妥协和简单明了的形式时,才会被群众接受。当观念通过不同形式进入群体大脑时,会产生一系列效果,因此不要和他对抗。
群体的理性——群体低劣的推理能力也要借助于观念,在群体所采用的各种观念之间,只存在着表面相似性或连续性。特点是:把彼此不同,只在表现相似的事物混为一谈,并且立刻把具体的事物普遍化。
群体的想象力——群体形象化的想象力不但强大而且活跃,非常敏感。不同寻常的传奇更能给群体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不认为世上还有做不到的事情。
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偏执和妄想是宗教情感的必然伴侣,群体的信念有着盲目服从,残忍的偏执以及要求狂热的宣传等宗教感情固有的特点,宗教或政治信条能站住脚,因为他们成功激起了群众想入非非的感情,使他们在崇拜和服从中找到幸福感,并准备赴汤蹈火。
第二卷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间接因素种族——没有任何要素在从一个民族传播给另一个民族时不会经历深刻的变化
传统——传统代表过去的观念、欲望的感情,是种族综合作用的产物,发挥巨大作用
时间
政治和社会制度——制度能够改正社会的弊端,国家的进步是改进制度与统治带来的结果,社会变革可以用各种命令实现。制度和政府是种族的产物。
教育——教育是人大大的改变,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平等人,变成民众的信条。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中的直接因素形象、词语和套话——群体的想象力易于被形象产生的印象左右,这些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给激活,词语的威力与他们的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他们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只有变动不定的暂时含义,它随着时代和民族不同而不同。
幻觉——自从文明出现以来,群体便一直处于幻觉影响之下,他们为制造幻觉的人建庙塑像,超过了其他所有人。
经验——经验几乎是唯一能够让真理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让过于危险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有效手段,但前提是经验必须发生在大的范围内,而且得以再出现。
理性——群体不受理性影响,只能理解拼凑起来的概念。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段群体领袖——领袖往往最初不过是被领导者中的一员,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领袖往往熟悉巧言令色之道,一味追求私利,用取悦于无耻的本能来说服众人。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传染——做出简洁而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从长远看,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一个断言不断重复,而且不存在异议,那就成为流行意见,然后在群体中就具有了强大的传染力。
名望——以名望利用断言,重复传染进行的普及观念,因环境而获得了巨大的威力,这时他们就会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即所谓的名望。名望涉及的感情,即可以是赞赏,也可以是畏惧。
群体的意见和信念的变坏范围牢固的信念——一种是持久的信仰,几百年保持不变,整个文明也许就是以他为基础。另一种是短暂而易变的意见。
群体意见的多变——有些意见不过是表面的现象,受到某些种族意识的影响。群体易变的意见不增多的原因:昔日的信仰正在逐渐失去影响力,群众的势力不断增长,通讯的发展。而且,群体的意见越来越倾向于变成政治的最高指导原则。由于讨论和分析的缘故,一切意见都失去了名望,他们的特征很快退化,持续的时间之短很难唤起我们的热情,现代人日益变得麻本不仁。理念的衰退,是一个民族生命衰退的征兆。
第三卷 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群体的分类异质性群体:无名称的群体(街头群体),有名称的群体(陪审团、议会)前一种群体缺乏责任感,后一种群体发挥责任感
同质性群体:派别(政治、宗教),身份团体(军人、医生),阶级(中产、工人)。派别是同质群体的第一步,身份团体是最易于组织起来的,阶级是为了某种利益和生活习惯组成的。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群体犯罪的动机是一种强烈的暗示,参与这种犯罪的个人事后会坚信他们的行为是在履行责任,与平常犯罪不同。
刑事陪审团组成群体的不同成员在做出判决时,其智力水平无关紧要,陪审团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陪审团受着感情因素极强烈的影响,很少被证据所打动,深受名望影响。
选民群体有权选出某人担任职务的集体,属于异质性群体。说服选民群体的办法:非常重要的候选人应当享有名望,候选人必须能迫使选民不经过讨论就接收自己,必须用最离谱的哄骗手段,毫不犹豫的向他们做出异想天开的许诺。候选人的文字纲领不可过于绝对,容易被对手针对。
议会----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