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k3”重磅登场,马斯克再出手

一只憨憨 2025-02-19 09:34:34

马斯克,作为世界上最富有且最具争议的科技企业家之一,最近将目光投向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羊OpenAI。他不仅领导着一个投资者财团,计划以974亿美元收购OpenAI的非营利母公司,还在与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的持续官司中处于胶着状态。马斯克的这一行为看似充满商业意图,但背后是否另有深意?

马斯克的收购要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OpenAI不断创下新高的估值面前。根据“国会山”网站的报道,OpenAI目前的估值已经达到了1570亿美元。尽管如此,马斯克却以974亿美元的报价提出收购,并未将OpenAI的未来潜力纳入考虑。对于这一报价,OpenAI的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毫不客气地回应,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开玩笑道,如果马斯克真的愿意出97.4亿美元,他可以收购推特(X)。“这都不是钱的事”,奥尔特曼的回应似乎充满了对马斯克“撕裂式收购”的轻视。紧接着,OpenAI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发表声明,坚决否定了马斯克的收购提议。泰勒强调,董事会的一致决定是拒绝马斯克的出价,因为OpenAI的核心使命是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并确保其造福全人类,而非被收购者利益驱动。马斯克此举被一些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是别有用心,其收购报价更像是一个拖累OpenAI的伎俩,而非真正的收购提议。投资专家分析认为,马斯克的出价让OpenAI的董事会陷入了无法回避的审查程序,使得OpenAI的竞争力被削弱,而他真正的意图或许并非是收购,而是通过操作市场局势,为自身谋取商业利益。OpenAI作为一个非传统的科技公司,其独特的组织架构让它的收购问题更加复杂。最初,OpenAI成立时完全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然而随着AI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OpenAI逐渐面临资金和资源的压力。在2019年,OpenAI转变为有限盈利公司(OpenAI LP),旨在筹集资金同时确保核心使命不受影响。与传统的盈利性公司不同,OpenAI的母公司仍然是非营利性组织,这意味着即使有投资者提出收购要约,OpenAI董事会仍然可以拒绝那些不符合长期目标和使命的提案。

而对于马斯克的收购要约,OpenAI董事会并没有给出让步的空间。尽管如此,马斯克并未放弃,他的收购提案虽然被拒,但却有可能激化OpenAI未来的转型问题。如果马斯克的收购提案通过某种方式得到批准,可能会引发监管机构对市场垄断问题的调查,进而影响收购的合法性。马斯克与奥尔特曼的关系早在OpenAI成立之初便已有隐忧。两人曾共同创立了OpenAI,并承诺将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成果开放源代码,服务全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斯克和奥尔特曼的矛盾逐渐加剧。2017年,OpenAI的研究人员意识到,想要开发先进的AI技术,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合作伙伴,这让原本以非营利模式为主的OpenAI面临了转型的压力。马斯克希望将OpenAI并入特斯拉,并成为首席执行官,控制大部分股权。然而,在2018年,奥尔特曼赢得了权力斗争,马斯克黯然退出了OpenAI,两人从合作伙伴变成了死对头。马斯克开始公开批评OpenAI,指责其发展过快且缺乏对AI安全性的足够重视。2022年,马斯克甚至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之路,指控奥尔特曼违反协议,要求OpenAI恢复开源并取消营利化转型。今年2月,马斯克的诉讼焦点再次转向了OpenAI的营利化问题。他主张如果OpenAI的结构没有恢复开源,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将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可能造成技术垄断和不平等。马斯克的立场似乎在变本加厉地推动着OpenAI内部的改革,而这也正是他此次收购OpenAI的潜在目的之一。

无论马斯克此次收购OpenAI是否成功,其背后反映的却是科技行业中大资本博弈的缩影。从最初的共同创业,到如今的强烈对立,马斯克与奥尔特曼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也代表了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如何在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平衡盈利和伦理,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点。而马斯克的收购计划,也许只是在这场激烈竞争中的一个策略手段,试图通过市场操作影响OpenAI的未来发展。最终,OpenAI是否能够保持其非营利组织的核心使命,是否能够继续独立发展,将成为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焦点。无论如何,这场围绕着人工智能的商业博弈,才刚刚开始。

1 阅读:14

一只憨憨

简介:地球村乐透,每日一抽国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