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越来越少,很多父母开始宠溺孩子,导致这些孩子长大后自理能力特别差。
于是,就开始有专家倡议,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否则长大后就会一事无成。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家长们开始套用专家的育儿观,比如:从小就让孩子独自睡一个屋;孩子摔倒后不去扶,让他自己站起来;遇到困难不帮他,让他自己解决等等。
甚至有家长直接上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认为这样做才能真正培养孩子独立。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种育儿观很荒诞,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太大了!
张以庆导演拍过这样一部纪录片:
在湖北武汉,有一所寄宿制幼儿园,所有的孩子必须在学校待满一周,才能和父母相见。这些孩子被送来时,根本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除了哭闹他们没有别的反抗方法。
其中一个小女孩,一直趴在门缝向外看,期待自己的妈妈突然出现,然后把她带回家。
而更多的孩子,要么放声大哭,要么默默流泪,或许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哭得够狠,妈妈就会来接他们回家。可直到哭得流不出眼里,再也没有力气继续哭,他们的妈妈依然没有出现。
午饭时间,有的孩子把饭菜撒了一身,有的鼻涕拉丝还浑然不知,因为是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对这里的一切都不习惯。老师为了让孩子吃饭,会告诉孩子,好好吃饭就能早点见到妈妈。但吃完饭后,当孩子发现事情并非他所预料,又会继续陷入崩溃。
有的孩子,因为和小朋友发生矛盾大发脾气,又是摔东西,又是掀桌子,但最终换来的不是宠溺、安抚,而是老师的惩罚。
有的孩子因为不会穿衣服,不会系鞋带而急的直掉眼泪,他多么希望有人能来帮帮他,但最终还得靠自己。
他们只是未满六岁的孩子,现在却要经历这些本不需要经历的“磨难”,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残忍了?
肯定有人会说,要不是为了生活,谁舍得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这也是家长的无奈!
或许我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体会不到这种无奈,但我认为这种无奈是可以避免的。一个家,如果丈夫肯努力,以现在的社会条件来说,维持基本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根本不需要夫妻俩同时出去赚钱。
而且,在生孩子之前,夫妻俩就应该提前做好规划,等孩子出生后,应该如何安排生活,而不是到了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迫不得已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
所以,要说是家长的无奈,我不太认同,更多的可能就是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吧!
之前看过一档辩论节目,话题是“孩子上寄宿制幼儿园好不好?”其中一部分人特别赞成,他们认为孩子去寄宿制幼儿园,可以更早地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建立集体意识。
但也有反对观点,他们认为过早的让孩子去寄宿制学校,对孩子的心理伤害更大,理由就是,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孤儿院里的孩子应该更优秀,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据调查发现,孤儿院里的孩子在成年以后,智力普遍低于普通人,而且不会沟通,成功的概率很低。这是因为孤儿院里的孩子,早期情感发育不良,出现了“故而有现象”。
欣妈认为,所有低于17岁的孩子,都不适合去寄宿制学校!
第一,孩子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学校里肯定不能和家里比,容易缺乏水果、蔬菜、肉类的摄入。而且,孩子更容易挑食,吃零食,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第二,学校卫生条件不如家里,包括卫生间、浴室、寝室等地方,被子褥子很容易脏,衣服脏了孩子也懒得洗,个人卫生没有人监督。
第三,孩子的身体得不到关注,比如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是否有慢性疾病,家长很难发现,容易被耽误。
第四,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老师需要照看几十位学生,肯定看不过来,如果孩子染上了恶习,很难被发现。
所以,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让孩子过早去上寄宿制学校,更不要有扭曲的育儿观,这样迟早会害了孩子。
关注“欣妈育儿经”,有任何母婴育儿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向我咨询!
没人带娃、不愿意带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