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普洱茶,无人不关注其山头,但是你是否知晓山头的背后是品种?你是否曾留意过这些品种的独特特征?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分布最广泛的勐库大叶种,它广泛分布于临沧、保山、普洱等地。
在整个云南版图中,除了历史上的西双版纳地区,几乎都以勐库大叶种作为主要品种。
勐库大叶种的显著特征在于其底层蕴含着鲜明的木香。
这使得其生茶随着年份的推移,底层木香逐层显现,最终留存下来,成为你能深刻体验到的独特品种香。

双江勐库大叶茶是我国优良茶叶品种之一,属于有性品种,其茶籽纯度高达80%,在国内茶叶品种资源中极为罕见,被誉为云南大叶种茶的正宗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双江县勐库大雪山发现的野生茶树群,是目前全球种群密度最高、面积最广、分布海拔最高的野生古茶树群落,被誉为“茶树基因库”。
临沧茶的主要山头勐库冰岛五寨,以其独特的冰糖甜味,成为普洱茶中最负盛名的茶区之一。
云县白莺山古茶园完整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栽培的驯化历程,被誉为“茶树自然历史博物馆”。
临沧还拥有大面积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赫赫有名的香竹箐锦绣茶祖、邦东昔归村、凤庆滇红,均隶属于临沧茶区。

临沧生态环境极佳,茶叶种类繁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高海拔茶叶,通常涩度(收敛性)较高。
其入口时香气高扬,苦涩味较为浓烈,有人评价其刮油效果显著。饮用临沧茶容易感到饥饿,正是缘于此特性。
其中,冰糖甜是临沧茶的普遍特征,尤其是以冰岛老寨为代表。
一般来说,存放三年以上的临沧古树茶,冰糖甜味会尤为明显,汤感也会变得更加柔和与甜润。

一、勐库大叶种的来历说法
1、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勐勐土司罕廷法派遣冰岛人李三、岩信等前往西双版纳进行茶叶种植考察。
历时五年,带回200余粒茶籽,在冰岛成功培育出150余株茶树。
历经繁殖与发展,至清朝及民国初期,种植范围逐步扩展至整个双江地区,勐库大叶种茶由此扎根,香气远播。
此段历史记载于《双江县志》,并被广泛认可为主流观点。

2、勐库大雪山“原生说”。大雪山广布着众多野生古茶树群落,原属大理种。
然而,随着时光流转,日复一日,散落其间的野生茶籽在水流冲刷下滚至村寨附近。
当地居民通过种植与驯化,加之茶树自身基因的改良,历经漫长岁月的筛选,终演化成现今的勐库大叶种。

3、类似于《县志》中的记载,不过西双版纳被替换为缅甸腊戌,冰岛的种植地变更为勐库邦改,这种说法已找到相应佐证。
目前在缅甸佤邦,发现了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古老勐库大叶茶茶园。
这些关于勐库大叶茶的起源或传说,或许都蕴含着真实成分,然而目前尚缺乏确凿的证据来判定哪一种最为关键。
或许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谜团将逐渐得以解开,甚至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诸多认知。

二、大叶种是刻意保留的基因
你见过最大的茶树叶片有多大?有的甚至比正常的手掌还要大。
在每一片茶园中,或许都会存在一些特殊的变异品种,但总体而言,勐库大叶种以其庞大的叶片结构而著称。
为何勐库大叶种的叶片结构如此之大?
原因在于,较大的叶片更便于我们进行采摘,从而有效节省劳动力。

试想一下绿茶的采摘过程:一斤茶叶所需的芽头数量高达4万至8万个,这意味着为了制作一斤茶,需重复相同的采摘动作4万至8万次。
大叶种茶树在制作单斤(500克)茶叶时,显然无需如此庞大的叶片数量,因此对于劳动人民来说,我们自然更偏爱这种劳动效率更高的大叶茶。
每当在茶园中发现自然产生的大叶变异,人们总会刻意保留,将其视为优势基因,朝着优势品种的方向进行驯化。
正如一棵树长出如此硕大的叶子,它便成为我们茶园中的优势基因。

三、勐库大叶种的四大优势
一是植株属于乔木型,树体高大挺拔,主干显著,分枝位置较高,树冠舒展,生长势旺盛。
二是内含物质丰富。
据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分析,勐库大叶茶适制性广泛,可用于制作各类茶品。
其嫩芽呈黄绿色,肥硕饱满,茸毛显著,持嫩性极强,一芽三叶百芽重达121.4克。
春茶一芽二叶中,氨基酸含量为1.7%,茶多酚含量为33.8%,咖啡碱含量为4.1%,儿茶素总量为18.2%。
因此收敛性(茶气)尤为突出,口感浓烈且甘甜,尤其适合制作普洱茶和红茶,堪称最优质的品种。

三是萌发期早、产量高。
勐库大叶茶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生长期从3月上旬开始采茶,直至11月下旬,新梢一年可萌发5轮,一年内可采茶高达25次。
四是勐库大叶茶的纯度高达85%以上。
在我所知的茶树群落中,如此高纯度的品种实属罕见。

普洱茶的品饮,讲究的是五大要素:树种、海拔与土壤、小气候环境、制作工艺、储存条件。
其中,“树种”这一要素,更是奠定后续所有品质的基础。
(转载于微信公众号:老闪的茶)
老闪有两大爱好:喝茶和交友
若您也是爱茶懂茶之人
不妨移步公众号
与老闪共享茶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