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自苏浅的讲述:退休与其离开不幸福的婚姻,不如拥有婚内单身的能力,自在又自强。
我和老伴结婚35年,独生女儿33岁,早已成家有娃,亲家夫妻在身边帮忙带娃。
老伴比我大5岁,是我学徒时的师傅,因各种原因,我和他牵手走进婚姻。
那时的我比较年轻,觉得找师傅当老公,不仅工作上有人帮,生活上也有人管。
自己就可以继续做生活里的“小公主”,然而,现实生活却一次又一次地打脸。
最初的甜蜜只维持到女儿出生,随后的岁月,皆是在不断争吵中度过。
企业改制,老伴成为单位里的中层,工资上涨,随着脾气也日渐上涨。
我依然还是在车间做操作工,有心让老伴帮忙调岗,他却说我在一线岗最好。
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烦心事,家里有他一个人挣钱就好,干完活走了多好的工作。
年轻时,谁不想有个工作轻松,挣钱不少的岗位呢?
操作工岗位看似没有那么多人际关系,但底层人之间更加计较,算计,攀比。
岁月流转,时光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和老伴都退休闲赋在家。
50岁退休那年,老伴还在上班,而我却发现他婚外有人,离异独居的单身女人。
生气加愤怒,以及对生活的不甘心,想着自己这三十年的付出,最终还是错付了。
平时家里的活老伴一点不做,双方老人的事也都外包给我。
老伴美其名曰,钱都交给了我,家里的大小事情也都我说了算。
然而,也是在这一年,我才真正明白男人的心思:
上交工资就是五好男人,孝心可以外包,生活也可以依靠女人。
有人说女人的觉醒是被生活鞭打磋磨,而我觉得,女人的觉醒是一瞬间的。
当我看到老伴手机里暧昧的话语,以及一次次的转账。
我明白了,不是老伴需要我,而是我对他太过纵容和依赖。
这一年有太多的意外发生,先是公婆前后脚离世,再是我父亲也走了。
亲人的阴阳相隔,外加老伴的情感背叛,我一下子就觉醒了。
后半辈子到底该如何度过,是离婚走人,离开经营三十年的家。
还是做个没心没肺的女人,安心沉落在自己的退休生活中。
我料理完所有的事情,首要做的便是离开家,到外面看看。
跟老伴说自己去外面游玩一段时间,明显地感受到他的心情愉悦,语气轻松。
似乎我是一件怎么也甩不掉的物件,终于自动脱落了。
带着对外界的无限憧憬,我一边游玩,一边开启自己心中的梦想。
拍视频,写文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
不再去想该如何面对老伴,我的心是快乐的。
最初老伴一天一个电话,随后是一周一个电话,再后来干脆没有电话。
这让我感觉这样的日子也很好,不必担心他应酬回来是否喝高了。
也不用操心每天给他做什么饭菜,怕他血压高,也担心他出什么风险。
放养男人才是女人最高级别的爱自己,不再奢望那些情爱,反而过得自在舒心。
熬过了那段最难时光,我突然发现,退休后没有男人的日子也很好。
回家后,我主动提出分房分床,让自己保持婚内单身,不再担心老伴的一切。
老伴还是愿意跟我这样生活,反正他再有几年也跟我一样,退休在家了。
然而,快乐幸福总是短暂的,老伴婚外的女人主动出击,找我谈判。
早已放平了心境,不会有波澜,更不会跟老伴争吵离婚。
在我的认知里,即使离婚也要老伴提出才对,这样才能好好坐下来谈谈。
外面女人找我,我不会跟她谈什么,但该做的事我还是要做的。
提前把手机设置到录音,等着女人自己把事情说清楚。
女人告诉我,她已经怀了我老伴的孩子,问我怎么办?
我告诉她,这事应该是她和我老伴商量,找我没用。
女人想用低姿态诉苦,让我同情她,甚至怜悯她,给她腾地方。
我把她说的话都录音了,一番较量,起身回家,跟老伴只字不提。
面对这样的事情,很多女人会选择离婚,而我觉得,与其离婚,不如保持婚内单身能力。
这样棘手的事就该让男人自己去处理,果然,那些天,老伴回到家里垂头丧气。
几次欲言又止,似乎有很重要的事要说,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这就是男人,自己在外面开心快乐,遇到事情了,却总想让女人出面摆平。
想都不要想,作为女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要学会稳住心,不要着急。
该着急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女人,慢慢等着他们演,总有演不下去的时候。
老伴最终还是跟我摊牌,询问我这事该如何处理?
我直接告诉他,想怎么做,我都支持他的选择。
老伴再也没跟我提起这件事,仿佛从未发生过一样。
直到老伴退休,他的工资都是全部上交,退休时取出的公积金也如数给我。
对于女人来说,到了一定年岁,离婚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拥有婚内单身能力才重要。
如今,我们都闲赋在家,各自都拥有爱好,谁也不再提那段往事,相伴着过日子。
在我看来,这样处理夫妻间的事,既保住了婚姻,也保住了财产。
至于未来,少年夫妻老来伴,老了,原配夫妻间的恩情会留在彼此心底的。
离婚对于男人来说,可以再找,对于女人来说,却是一场“生死劫”。
与其退休后选择离婚,独自度过老年,不如学会在婚姻里拥有单身的能力。
男人对自己好,就彼此善待;男人对自己不好,那就放养,随便他折腾好了。
对此大家如何看?退休后离婚对谁更有利?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