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百万大裁军期间,被裁撤的四个大军区的司令员分别是谁?
新中国建立后,为保障新生政权的安稳,维持一支规模数量的军队,成为可靠保障。正因为中国军力强大,才能有效震慑两大超级帝国的打压与封锁,让新中国渡过最危急时刻。直到后来局势缓解,中国与西方世界开始握手言和,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把柄。
为展示诚意,邓公直接伸出一个手指,意味着为现有军队数量被裁撤100万,这可是相当大的决心与魄力。1985年裁军令下达,掀起中国规模空前的军队缩编行动,为世界展示中国和平诚意。
裁军百万,力度这么大,中国为何要进行到底,真的是顾忌国外的言论与威胁吗?被裁撤的四大军区是怎么回事?司令员都是谁?会影响国防力量吗?
人多力量大
不同时期,防御力量的方式也是不同。新中国建立之初,就面临各种打压与阻击,为此不得不进行几次国运之战,才立稳国本。只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时刻威胁中国的边疆各地。当时无论是通讯,装备、武器、都是难以做到有效支援。
只能就近进行军区组建,应对多发危机,保护国土安全。后来与跟北方老大哥苏联闹掰,时刻面临核威胁与核讹诈,北方与西北更不安全,边境百万兵力对峙,还在三年灾害中,被捅刀子,要求还债,可谓是雪上加霜。
正式意识到中国当前的困境,伟人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举行三线建设,搞备战行动。其实背后都是一举国力不足与贫穷的无奈之举,靠人多力量大,进行全民抗战。军队成为主力军,担负着巨大的牺牲代价。
危险已过经济为主
只是后来我们扛过危机,自己搞出两弹一星,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之后又与美国打开通道,摆脱两面受敌的困境,最终军事危机问题不大。而中国也需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落后的经济。
只是中国陆军的强大,让西方忌惮,成为一个阻力。邓小平很有魄力,其实也有自己的特殊考虑。一是国家重心要向经济转移,让那个国力与人民富起来;二是军队缩编,投入经济建设;三是展示诚意,进行军区整合。四是新老交替的权力转移。
军区整合力量重组
看似是中国吃亏,其实也是当时形势与发展需要。400万军队是 那个特殊时期的应对方式,而现在外部危机不再是唯一矛盾,裁军也是现实需要。为此进行4大军区的裁撤与重组,可谓力度很大。
当时有11大军区,直接把被裁撤的军区进行合并重组,最终成为新的七大军区。而消失的四大军区就是武汉军区、昆明军区、乌鲁木齐军区、福州军区。
这四大军区有自己特殊使命,武汉军区司令周世忠,担任当时的主官,相应邓公的决议,主持工作交接行动,进行军队缩编与重组工作。宣告武汉军区的历史使命结束,也是三线工程结束。
周世忠是老革命,从苏区一直参与战斗,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被授予少将军衔。1982年才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官,对于三年后的军改,他很有大局观,亲自进行裁撤工作。
昆明军区当时的司令是张铚秀。也是开国少将,1980年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官。参与各种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是老革命。对于邓公的裁军行动,也是积极支持,并主导本军区的裁员,以及配合与成都军区的合并行动。
当时正值老山轮战,要进行改变很危险。而张铚秀是前线指挥官,应该缓一缓。只是在大局观方向,成都军区更具备优势,只能对昆明军区进行下手改组行动。为此张铚秀服从大局意识,边指挥作战,边着手改编行动。
乌鲁木齐军区被撤销时,在任司令官是肖全夫。也是老革命,开国少将,指挥过珍宝岛战役,1980年担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官。对于裁军也是积极支持,选择配合,被裁撤后与兰州军区融合,成为新军区。
最后就是福州军区,当时司令官江拥辉。这个军区期初就是应对老对手宝岛国军残余势力。只是现在形势不一样,和平发展经济与国力才是王道,为此该军区被裁撤是大局需要。
江拥辉与其他三位将军一样,都是老革命、开国少将,参与过抗美援朝,1983年担任该军区司令。对于中央决议,没有任何怨言,直接主持与南京军区合并重组事宜,实现权力与军队重组的平稳过渡。
结语:这四位将军才是真正的大局观,当时大裁军行动,相当于在职军人1/4的淘汰率。虽然有多方面考量,对于军队而言压力也很大。只是为国家发展,军队缩减是主动让步的手段。老一辈革命者,对于大局观与国家利益看得重。
正是因为他们的退让,才让裁军行动顺利行动,也让世界震撼中国的裁军力度,感觉到很是不可思议。让那个中国赢得宝贵发展时机,实现快车道发展。老一辈人的情怀,让人惊叹与敬仰。
想知道所有将士怎么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