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一个人想成为强者,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学会分析利弊

李舟 2025-03-01 20:44:54

资料来源:《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

那日,刘邦坐在晋阳的宫殿中,眉头紧锁,手中把玩着一枚玉佩,心中盘算着北方的威胁——冒顿单于。

据探子来报,冒顿正屯兵于代谷,意图不明。

刘邦心中燃起一股不灭的战意,决定先发制人,但谨慎起见,还是先派出了几批侦察兵前往探虚实。

前几批使者回来后,口径一致:“匈奴老弱病残,不堪一击。”

刘邦听了,心中大喜,以为胜券在握,随即下令,三十二万大军整装待发,誓要一鼓作气,荡平匈奴。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又一位使者——刘敬,被派往匈奴营地,他的归来,却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消息。

刘敬风尘仆仆,一脸凝重地跪在皇帝面前:“陛下,此行所见,匈奴非弱者,实则深藏不露,老弱示人以弱,必有奇谋。”

刘邦一听,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大殿内气氛凝固如冰。

“你一个齐国来的降臣,凭一张嘴混到今天,竟敢在此妖言惑众!”刘邦怒不可遏,拍案而起,下令将刘敬押往广武,等候发落。

大军已然开拔,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汉军如潮水般越过句注山,刘邦更是一马当先,直逼平城。

然而,等待他们的,不是预想中的溃败之敌,而是冒顿精心布置的四十万铁骑,如铜墙铁壁,将皇帝一行团团围住。

白登之围,七日夜,内外隔绝,汉军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陈平秘密派遣使者,携带重金,贿赂冒顿的阏氏。

阏氏枕边轻言,说服冒顿:“两国君主相争,不宜长久围困。汉地虽广,单于未必能守。

且汉帝有神灵庇佑,还请单于三思。”

另一边,冒顿与王黄、赵利的约定迟迟未见兑现,疑心渐起,加之阏氏的劝说,终于决定网开一面,给汉军一条生路。

恰逢大雾弥漫,天地间一片混沌,汉军趁机派出斥候,小心翼翼地试探着突围的方向。

陈平急中生智,命所有弓弩手满载双矢,背靠背,面向外,形成一道移动的防线,借着雾的掩护,缓缓向缺口移动。

刘邦心急如焚,欲策马狂奔,却被太仆夏侯婴死死拉住缰绳:“陛下,此刻不宜急躁,稳中求胜。”

就这样,一行人在紧张与谨慎中,一步步走出了死亡的包围圈。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雾气,照在这片历经战火的大地上时,汉军主力也已赶到,与刘邦会合。

匈奴见状,知大势已去,缓缓撤退,白登之围,至此方解。

1、冒顿为什么放走刘邦?

冒顿率领四十万铁骑,浩浩荡荡南下,那气势,犹如草原上的风暴,无人能挡。

可到了白登山,这一围就是七天,把个刘邦围得是水泄不通。

咱们得知道,匈奴打仗,那可是全靠士兵自己带干粮,啥牛肉干啊,马奶酒啊,都得备足了。

这既是他们的优势,来得快去得也快,千里转战如卷席;可也是他们的短板,毕竟粮草有限,不能持久啊。

从草原深处千里迢迢跑来,又围着刘邦转了七天,那干粮能剩多少?

人要吃,马也要吃,带的少了不够吃,带的多了跑不动。

这七天下来,冒顿家的“余粮”怕是不多了。

刘邦那边,虽然被围,但后续的大部队正在马不停蹄地赶来。

骑兵打步兵,靠的就是个机动灵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可这时候,如果冒顿还死咬着刘邦不放,那可就犯了大忌。

为啥?

失去了机动性啊!

一旦被刘邦的步兵大军结阵挡住归路,四十万铁骑就成了瓮中之鳖,想跑都跑不了。

到时候,被汉朝源源不断的援兵一围,那可就真是插翅也难飞了。

2、深层原因。

在那个时代,游牧民族与中原大地之间,隔着的不仅仅是千山万水,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与生活方式。

冒顿单于,这位草原上的雄鹰,虽然勇猛无比,但他心里明白,草原才是他的根,他的魂。

中原,那个繁华而又神秘的地方,对草原儿女来说,充满了诱惑,但也充满了未知。

在冒顿的眼里,中原虽好,可那不是他的家。

他的基本盘,他的根基,都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

如果冒顿贸然在中原称王,那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

那些跟着他在草原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兄弟们,愿不愿意离开熟悉的草原,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士兵们呢?他们习惯了在马背上驰骋,习惯了草原的蓝天白云,他们会愿意定居在中原吗?

再说了,经营中原,那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你得把兵力和行政机构都放在中原,可这样一来,草原怎么办?

那可是冒顿的老巢啊!

如果不把力量放在中原,那如何稳住局面?可要是把力量都调走了,草原那边岂不是要乱套了?

到时候,草原不属于自己了,中原又没能站稳脚跟,那岂不是进退两难,竹篮打水一场空?

冒顿单于可不傻,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他知道,草原才是他的舞台,才是他能大展拳脚的地方。

中原虽好,可那不属于他,至少现在不属于。

3、总结。

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而主宰的核心,就是懂得权衡利弊,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这不是自私,而是生存的智慧。

当你面对一个选择,一边是看似光鲜但实则暗藏玄机的机会,另一边则是平稳但稍显平淡的道路。

这时候,你会怎么做?

要先想想,这个决定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又会有什么坏处。

如果好处多多,风险可控,那自然是全力以赴;反之,如果弊大于利,那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毕竟,谁也不想竹篮打水一场空,对吧?

成为强者,不仅仅是拥有强健的体魄或是过人的才智,更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冷静分析、理性判断的心。

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面对的是朋友还是对手,都要学会快速而准确地分析利弊。

这不是教我们要变得冷酷无情,而是提醒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盲目冲动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记住,道德和原则固然重要,它们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底线,但在关键时刻,它们往往需要为更大的利益让步。

这里的“利益”,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包括个人的成长、经验的积累,甚至是心灵的满足。

所以,下次当你面临抉择时,不妨先问问自己:“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只有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4 阅读:111
评论列表
  • 2025-03-02 10:30

    非利不动,非得不动,非危不动!

  • 2025-04-28 17:53

    每一步都要走到位,不能应付,否则遗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