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光烈当总参谋长5年,却有6位中将助理,但仅有1人官至副国级!

随心而行旅行者 2024-12-10 12:36:44

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送心]

【前言】

梁光烈同志,作为我军历史上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之一,梁光烈将军在军中声望极高。

在担任总参谋长的五年中,梁光烈不仅推动了军队的改革与建设,还通过实践创新和艰苦的军事训练,带领全军完成了多个关键任务。

而在这段时间里,有6位中将担任过他的助理,但最终仅有一人晋升为副国级上将。

那么,他们都是谁?梁光烈是如何培养、提拔自己的助手的呢?

【孤儿寒门出身,立志报国参军】

1940年12月,一个寒冷的冬日,梁光烈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童年时期,饱受战乱之苦的他,目睹了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悲惨景象,内心的苦难,化作了他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少年梁光烈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然而贫寒的家境无法供他继续读书,1957年,他怀着对军营的向往,毅然报名参军,开启了戎马生涯。

1958年1月,年仅18岁的梁光烈,离开父母,告别家乡,成为一名光荣的陆军战士。

刚入伍的梁光烈,便来到了硝烟未散的朝鲜战场,在连日的艰苦训练中,他不断给自己加码,比别人多跑几圈,多做几组动作,即便满身泥泞,双手起茧,他也毫无怨言。

在部队里,梁光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逐渐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随着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1959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朝鲜战场上的砺炼,不仅帮助梁光烈形成了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更让他懂得,只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残酷的战争中激发英勇无畏的战斗力。

1960年,梁光烈被提拔为副排长,次年又升任排长,在基层带兵的日子里,他始终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感召和带动战士。

那时,他脑海里经常回想起小时候饱受欺凌却又无力反抗的情景,而现在,他有了保家卫国、保护百姓的力量,这种发自内心的责任感,成为梁光烈不断进取的动力。

通过刻苦学习和试炼,梁光烈军事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领导发现他头脑灵活、谋略过人,便提拔他担任团作训股参谋,主管全团的军事训练。

在这个岗位上,梁光烈兢兢业业,制定的训练计划科学严谨,指导的战术动作行云流水,很快在团里一战成名。

他在担任师、军区作战部门参谋期间,更是凭借业务能力出众和勤恳敬业,赢得上级的高度赞赏。

梁光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行胜于言",在一次次槍林弹雨的洗礼中,他迅速成长为一名得力参谋。

对于梁光烈来说,无论官职多高,他的本质永远是一名战士,誓死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再大的困难,只要"想干"便能"干成"。

正是凭着这股子闯劲儿,他一路披荆斩棘,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长为新中国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1979年,我国边防部队实施对越自卫反击,志在必得的梁光烈请缨出战,当时,他凭借丰富的作战经验和指挥才能,临危受命,出任前线指挥所副总指挥。

在枪炮声中,他沉着冷静,准确判断战场态势,灵活调配兵力,带领部队攻城拔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那么,这场战争对梁光烈日后的成长有何影响?这位智勇双全的参谋,又将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步步成长为我军顶尖的军事家呢?

【基层磨砺成长,跨越成为参谋】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梁光烈军旅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场战争,让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到现代战争的残酷。

硝烟散尽,梁光烈却无法忘记那一张张年轻面孔,他们中有的牺牲在敌人的枪口下,有的则永远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和健康。

战争带给梁光烈的,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只有不断学习,掌握先进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方法,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于是,他利用一切机会,刻苦钻研军事科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很快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员和高级参谋。

1979年至1993年间,梁光烈先后出任陆军第20军58师副师长、师长,20军副军长,20集团军军长,以及54集团军军长等重要职务。

在20军工作期间,梁光烈发现,新兵训练存在训练时间短、新兵末充实的问题,为了让新兵尽快成长为合格战斗员,他大刀阔斧推行新兵训练体制改革,实行"先训后补"。

同时,梁光烈还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在20军、20集团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训练探索,使部队在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法遂行作战任务上实现新的突破。

他还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兵种的特点,研究制定因材施训的方案,极大地激发了官兵们练兵备战的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梁光烈的带领下,20军、20集团军先后多次在军区组织的演习和比武中夺魁,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梁光烈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挥员。

对于梁光烈来说,仅有过硬的军事素养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局观",善于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谋划军队建设。

1993年12月,功成名就的他,担任了北京军区参谋长,在这个关系首都安全、事关重大的岗位上,梁光烈需要更高的政治站位和更强的大局意识。

他将如何担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悉心栽培助手,陪伴左右多年】

2002年10月,他接替傅全有上将,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成为中央军委委员,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德高望重的上将军衔。

作为总参谋长,梁光烈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军队建设,针对我军体制编制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他组织拟制了调整改革总体方案,并付诸实施。

作为总参谋长,梁光烈不仅要谋全军之略、议大事,更要选贤任能、用人唯贤,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他需要一支能征善战的参谋助手团队。

上任之初,他仔细审阅总参每名军官的履历,并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很快就选拔了六名政治素质过硬、军事素养精湛的中将担任自己的助手。

这其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范长龙上将,据参与过总参工作的人士回忆,范长龙在梁光烈的悉心培养下,很快便从一名普通参谋成长为善谋善断、雷厉风行的参谋长助理。

作为总参班长,梁光烈十分重视参谋助手团队建设,他先后选拔了李玉、杨志琦、孙建国、章沁生、范长龙、陈小工六位军内精英,担任他的助手。

在位期间,梁光烈对这几位助手给予极大信任,放手让他们负责一方工作,同时严格要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梁光烈的悉心培养下,六位助手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梁光烈的得力左右手。

李玉是其中资历最深的一位,他在军内历任陆军某集团军参谋长、副军长,陆军学院副院长等职务,久经沙场,是一名能征善战的战略家,梁光烈对他十分器重。

2003年,李玉被提拔为副总参谋长,分管作战、军训、军事交流等工作,协助梁光烈推动我军战斗力建设。

杨志琦和章沁生,是梁光烈的老部下,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俩在梁光烈担任陆军第20军军长时,先后担任梁的副手。

由于工作出色,梁光烈对他们赞赏有加,2002年梁光烈升任总参谋长后,便将杨志琦和章沁生调至身边,委以重任。

杨志琦任总参谋部军训部部长,负责全军的军事训练工作,章沁生则出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主抓我军信息化建设这个"牛鼻子"。

孙建国是梁光烈的老乡,同样出身四川,因为能力突出,梁光烈对他十分欣赏,在梁光烈的力荐下,孙建国于2003年出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协助梁光烈制定我军作战指挥规划。

2007年,梁光烈调他担任总参情报部部长,统管全军情报工作,作为情报系统的"一把手",孙建国梳理情报资源,完善情报工作机制,为军委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而陈小工是在梁光烈身边最短的一个,他刚到梁光烈身边三个月,梁光烈便卸任了总参谋长一职,但陈小工也被平调转任空军副司令员,是梁光烈众多助理中唯一跨军种转到空军任职的。

这6位助手中,尤其是范长龙,他先后担任作战部副部长、作战部部长、副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处理工作干脆利落,很得梁光烈赏识。

除了用人有方,梁光烈在军事谋略、指挥调度等方面,更是独具慧眼,在他的策划下,我军实战化训练水平大幅跃升。

他还组织战区进行联合作战演习,推动军兵种一体化建设,极大提升了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

2005年和2007年,梁光烈还组织中俄联合军演,展示我军精良作风,增进两军友谊,这在我军对外交往史上,也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结语】

以梁光烈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军人,是我军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他们对党忠诚、恪尽职守、矢志不渝的精神品格,永远值得后人学习和发扬。

他注重"传帮带",甘当"梯子"的作风,更是每一名领导干部应当树立的榜样,他常说,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决不能倒握手中权,贪污腐化。

作为后辈,我们应当以梁光烈将军为楷模,传承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作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信源】

新华网 2024-11-18 《梁光烈同志生平》的报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