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亚冬会的滑雪赛场边上,一群穿着红色救援服的医生们正背着沉重的医疗包,踩着滑雪板在雪道上来回穿梭,他们就是这场比赛的生命守护者。
医生们每天天不亮就要到达训练场地,穿戴好厚重的滑雪装备和医疗包,开始一天的训练,这些装备加起来足足有二十多斤重,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里显得格外笨重。
训练场地选在最陡峭的雪道上,医生们需要反复练习快速下滑和急停动作,因为在实际救援中,他们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到达伤员身边,这种高强度训练经常会让人精疲力尽。
陈明作为滑雪医生队长,每天都要带领团队进行各种极限救援演练,从模拟运动员摔倒受伤到紧急救护转运,每个环节都要求精准到位,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训练过程中,医生们经常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有时候自己也会摔倒受伤,但他们都咬牙坚持下来,因为他们深知在实战中不会有第二次机会。
滑雪医生接到求救信号后,必须在四分钟之内赶到现场,这就要求他们对整个赛道的地形了如指掌,能在最短时间内选择最佳路线。
在救援过程中,医生们要一边控制滑雪板的速度和方向,一边要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其他运动员的位置,还要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到达伤员身边后,医生们要快速评估伤情,同时要考虑到高原环境和低温对伤员的影响,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处理。
搬运伤员是最考验技术的环节,医生们要在保证伤员安全的前提下,用最合适的方式将其转移到担架上,这需要极强的体力和技巧。
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中工作,医生们的手经常会冻得失去知觉,但他们必须保持手部的灵活性,以便随时进行医疗操作。
医疗器械在低温环境下也会受到影响,有些药品会结冰,有些设备会失灵,这就要求医生们必须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这些特殊情况。
陈明说他们经常要在暴风雪中进行训练,能见度极低的情况下,全靠对赛道的熟悉程度和丰富的滑雪经验来保证安全。
每次训练结束后,医生们都要对当天的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救援技术和流程。
很多人并不了解滑雪医生的工作有多辛苦,他们每天都要背着沉重的装备在雪场上来回奔波,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可能需要救援的时刻。
为了保持最佳状态,医生们必须严格控制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们几乎没有私人时间。
在整个赛事期间,滑雪医生们都要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这种持续的精神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陈明和他的团队成员们都有着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永远都是站在赛场边上最闲的人,因为这意味着所有运动员都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