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阻止傲慢的马斯克?
最近,Twitter裁员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引发全球媒体关注。在全球经济下行,叠加地缘政治、疫情、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之下,诸多全球型企业纷纷开启过冬模式,为了降本增效,裁员成为各大企业应对内外部变化的首选项。Twitter之后,亚马逊、Meta、微软等纷纷开启裁员潮。
Twitter的裁员早在马斯克的计划之内,而被迫收购Twitter却成了马斯克的当头一棒。
在了解Twitter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之后,收购Twitter早已不是马斯克愿望清单上的一项。然而,覆水难收之下,经历强卖,也不过是马斯克“信口开河”的一次因果报应。
中国讲究中庸之道,太高调容易惹祸上身,然而身为美国人,马斯克似乎并不知道暗藏锋芒。于是我们看到,一面是Twitter裁员事件的满城风雨,一面是560亿美元薪酬激励计划的官司缠身,“扬名立万”之后,如今的马斯克仿佛热锅上的蚂蚁,再次面临生死考验。
裁员之下,马斯克“霸道总裁”的傲慢和独裁尽显Twitter的裁员事件之所以更引人瞩目,除了超50%的裁员比例,更因马斯克的傲慢和独裁。作为全球科技创新明星企业家,马斯克的一举一动总会成为无数人茶余饭后的谈资。面对马斯克这次对Twitter的暴力裁员,隔岸观火者有之,抱怨咒骂者有之,忧虑重重者亦有之。身在其中,Twitter员工最有发言权,昨天还在开会或一起工作的伙伴,第二天便不知所踪,多少让人有些惶恐和义愤填膺。
实际上,在对待员工这件事上,马斯克一向表现得相当强势。在特斯拉产能爬坡时,马斯克对员工的苛刻和不近人情便屡屡见诸报端。
纵然他对自己也同样严苛,号称一天工作超17小时,全年无休,甚至一度睡在特斯拉工厂里整整三年。然而,人们似乎并不太在意他的辛劳付出,反而对被压榨的员工万般同情。因为在很多人的眼里,马斯克作为公司老板,你“虐待”自己可以,但是“虐待”别人、“虐待”员工不行。
如今,很多企业的创始人也喜欢以马斯克的奉献精神类比,认为创业就应该有这样舍身忘我的劲头。推己及人,也会想当然地认为普通员工也都应该和他一样。然而,他们往往忘记了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即员工工作是为了生活,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创始人看来,工作就是生活全部的意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所以不论自己忍受多大的辛苦和屈辱,“711”还是“007”,都乐在其中,或者说必须忍受其中。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员工不为公司着想,而只为自己着想。
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看,创业的风险最大,轻则颗粒无收,重则倾家荡产,作为创始人,理应享受创业成功的最大收益;而对普通员工而言,打工上班的损失风险最小,获得的收益自然也有限,工资之外,最多再有点提成、奖金或股票期权,老板创业失败了,自己顶多拿不到工资而已,不至于负债累累。
为了激励员工,不少企业设立了合伙人制度,然而按照刘润的说法,合伙人分为三类:利益合伙人、事业合伙人和命运合伙人,只有命运合伙人才会跟创始人一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真正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孩子,再苦再累也毫无怨言。而靠薪资过日子的普通员工,顶多算利益合伙人。
心态和位置不一样,自然造成了如今很多企业创始人和普通员工的对立状态,如今Twitter的状态也是类似的。
对于成功的企业家,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性遗忘,当马斯克把当年对待特斯拉员工和SpaceX员工那一招挪过来对付Twitter员工的时候。即便你知道他这么做很不道德,然而你心里却隐隐期望着他再次成功。
一边伟大一边混蛋,马斯克人性的两面孰轻孰重?马斯克的傲慢和独裁风格,既有自身作为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明星的光环作祟,也与其自身的性格有莫大关系,“极端、冒险、狂热”是其身上的典型便签。
作为全球最瞩目的科技创新标杆,马斯克掌舵的特斯拉仅用十余年时间,便取代丰田汽车,站上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宝座。除了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SpaceX,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隧道挖掘公司The Boring Company等,在马斯克的带领下,也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或正在创造人类崭新的历史。
在科技创新探索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马斯克的伟大。甚至可以说,他如今的成就丝毫不亚于乔布斯。假如不久的将来,马斯克旗下的这几家公司取得了更伟大的成就,那么我们也丝毫不怀疑马斯克会进入历史名人堂,同牛顿、爱迪生等伟人平起平坐。
然而,因为具备过人的眼光、魄力和实力,就应该对马斯克的傲慢和独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尽管我们知道,年轻时的乔布斯也是一个傲慢的独裁者,然而当他被赶出董事会,在外漂泊10余年重掌苹果之后,他学会了内敛、温和与谦逊,而此后乔布斯得以续写传奇。
也许,马斯克也需要这样一次强烈的打击。
眼下,特斯拉股东正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马斯克有关560亿美元的薪酬激励方案。因该项薪酬激励方案设置了马斯克可以轻松完成的业绩目标,而股东被误导批准了该方案。此外股东们还指责马斯克“三分二意”,把更多精力花费在其他公司,而非特斯拉上,这为特斯拉发展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马斯克的麻烦远不止于此。
收购Twitter这个“烫手山芋”,本就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为了不至于440多亿的收购交易换来一地鸡毛,马斯克必须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在他看来,Twitter已经到了必须动手术的阶段了。
只是目前看来,目前几项变革举措有些过于激进,以致引起了不小的反弹。
在节流方面,马斯克丝毫不留情面,当裁则裁,上到高管,下到普通员工,可谓一视同仁。马斯克原本以为没被裁的员工会感恩戴德,更加卖力地工作,然而却事与愿违,导致更多员工的离职,比例大大超过此前计划的50%。这无疑让马斯克的如意算盘落了空,使得自己不得不开始放低姿态,适当放宽了员工必须每周至少进入办公室工作40小时的要求。
在开源方面,紧急上马了每月8美元的蓝V认证服务,期望增加Twitter商业模式。只是由于太过仓促,该功能导致虚假蓝V泛滥,致使不得不紧急叫停。
而在传统的收入大头——广告投放方面,Twitter也受到了马斯克的负面效应,导致大批广告商纷纷终止投放计划,转而选择其他平台。这一打击对Twitter的影响可谓致命,以至于马斯克都不得不主动向广告主百般示好。
结语较刚开始进驻时的趾高气扬,看着不顺眼或一言不合,想办谁就办谁的情形相比,如今的马斯克似乎正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而经历大刀阔斧改革之后,Twitter能否重回昔日风光,还需要打个问号。
不可否认的是,马斯克有让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重新焕发生机的妙笔,然而今非昔比,今日全球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于往日,今日的Twitter也不同于往日的特斯拉和SpaceX。在马斯克的骚操作下,Twitter当前正陷入泥沼当中。
作为旁观者,我们在隔岸观火的时候,也多少会有一些启示。
假如Twitter不行了,那么它的消失不可能是马斯克一个人的锅;而即便Twitter几年后凤凰涅槃,我们也不应该把此功劳归功于马斯克一个人的英明领导。
即便再伟大的企业家,也有因自大和一意孤行,铸成大错的时候。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过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