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第11批共4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正式回到祖国。中国以最高规格迎接他们的归来:运-20专机承担接运任务,歼-20战斗机全程护航。在沈阳,3000多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城市公交站点上也被“英雄回家”的标语覆盖。
为什么韩国会连续11年帮助中国清理、发掘并归还志愿军烈士遗骸?韩国在归还志愿军烈士遗骸时,是否提出过附加条件?
抗美援朝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以金日成为首的朝鲜与李承晚领导的韩国展开激烈交战。
1950年7月7日,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战场。至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节节推进,将美军与韩军压缩到釜山地区。
1950年9月15日,美国主导的“联合国军”在仁川成功登陆,战局随之逆转。10月,美军和韩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一路北上逼近中朝边境。
在国家危急关头,为了保家卫国,毛主席一声令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
面对武器装备落后、物资补给困难、气候恶劣等极端条件,志愿军将士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以及韩国、英国等多国军队激烈交锋。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场胜利不仅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强大,打出了军威国威。
抗美援朝战争的每一场战斗都极其艰苦,每一次胜利都凝聚着志愿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他们的英勇无畏铸就了这段永载史册的辉煌篇章。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伤亡近2万人,近3万人因冻伤而受害,约4000多人因严寒冻死;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浴血奋战了43个昼夜,牺牲人数超过1.15万,战旗插上上甘岭主峰时,旗帜上留下了381个弹孔;
在松骨峰阻击战中,志愿军战士在装备落后、没有险可守的情况下,以少数兵力成功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敌军,血战8小时,最后仅剩下7名战士。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约290万志愿军将士赴朝参战,其中197,653名英勇捐躯,超过38万人负伤,近3万人失踪。
最终,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正式结束了这场惨烈的战争。
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74年,在2013年,中韩两国领导人才就志愿军烈士遗骸归还问题达成共识,这时距1950年已过去60多年。
为何烈士的遗骸如此漫长时间才被送回祖国?在归还遗骸时,韩国又提出了什么条件?
两个附加条件“落叶归根”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对身后事的一种传统观念,意味着牺牲者最终能够回到故土。然而,对于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志愿军将士来说,这条“回家”的路异常漫长且艰辛。
尽管如此,让英雄的遗骨“落叶归根”,魂归故乡,一直是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愿望。
在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战事激烈,韩国军队未能及时掩埋中国士兵的遗体,许多遗骸被直接丢入湖中水葬,或在战场上就地焚烧。直到1981年,首尔大规模开发房地产时,才在相关战场遗址发现了不少中朝军人的遗骸。
当时,中韩的交流逐渐增多,韩方开始将发现的志愿军遗骸交给志愿军驻开城的联络处或军事停战委员会(“军停会”)。
然而,由于美方的干预,这一遗骸移交和发掘工作一度受到阻碍,导致进展缓慢。
进入21世纪,2000年正值朝鲜战争爆发50周年,韩国政府提出了一个挖掘朝鲜战争战死者遗骸的计划。2003年,韩国军队正式组建了一个专门的部队,负责遗骸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挖掘方案。
2007年1月,韩国政府成立了由国防部直接管理的遗骸发掘鉴定团,专门负责朝鲜战争中牺牲者遗骸的发掘与身份鉴定。这支专业团队从此开始长期进行相关的工作,直至今天。
2013年6月,时任韩国总统朴槿惠在访华期间主动提出,韩国保存了437具中国志愿军的遗骸,并且这些遗骸一直由韩国政府妥善保存。她表示,这些遗骸应当尽快回到祖国。
朴槿惠的提议很快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韩国提出归还遗骸的同时,也附带了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在哈尔滨火车站修建安重根纪念馆。
安重根是朝鲜人,1909年他在哈尔滨刺杀了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第二个条件是在上海修建尹奉吉纪念馆。
尹奉吉也是朝鲜人,1932年他在上海成功炸死了驻沪日军司令和驻华公使等多名日本高官。
对于韩国、朝鲜以及中国来说,这两位都是抗日英雄,因此中国同意了韩国的这一提议。
从2014年开始,韩国陆续将发掘出的中国志愿军遗骸归还给中国。
经过中韩双方的努力,十多年间,我国共接回了981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及相关遗物。祖国以最高礼遇迎接这些英雄的归来,表达对他们英勇牺牲的崇高敬意。
连续11年归还志愿军遗骸,经济合作背后的动力每一次烈士遗骸的归还,都成为了中韩两国民众之间情感的桥梁。然而,韩国能够持续十年如一日进行如此庞大且复杂的工作,背后不仅仅是历史情感的驱动。
对于韩国来说,按时归还烈士遗骸不仅是一种历史责任的履行,也是一种文化表达,同时还代表了两国经济合作的象征。
通过这一行动,韩国不仅能够获得来自中国的经济支持,还能够巩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并提升其在国际,特别是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尽管韩国有多个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中国无疑是其最关键的伙伴。
即便在韩国传统保守派的尹锡悦总统执政时期,他在积极靠拢美国和日本的同时,也采取了务实的对华外交政策。他多次表明,不能让安全和政治问题影响中韩之间的贸易关系,并表示两国将基于原则和互惠关系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韩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不断上升。2024年,韩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达到了1080.1亿美元,占其全年贸易总额的21%。与此同时,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
在强大的经济合作推动下,韩国日益依赖中国市场。
2024年前九个月,中韩双边贸易总额突破2400亿美元,韩国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并稳定国内外资环境和就业市场。
中国对韩国的经济依赖使得韩国不得不重视两国关系的稳定,而在历史和文化事务上的妥协,也成为了双方维持经济合作稳定的一部分。
在中韩关系中,中国不仅是韩国最大出口市场,也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半导体、汽车、化工等高科技领域,中国对韩国的产品有着强烈需求。
在全球经济体系中,韩国与中国的双边合作已经成为常态,且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如果中韩经济关系发生变动,韩国的经济将可能遭遇重大冲击。
因此,韩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各类事务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维持合作,确保其国内经济利益和国际地位。在如今中国经济强势崛起,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未来中韩之间的经贸往来必然会更加频繁。
人道主义行动,如烈士遗骸的送还,已成为两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行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反映了两国在经济、文化和外交层面的深厚联系。
因此,韩国自2014年起开始归还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工作,至今从未中断。
“去时少年身,归来英雄魂。”
19万7653位烈士的牺牲,铸就了今天中国的盛世和平,百姓安居的繁荣景象。幸运的是,这些英雄终于能够“回家”,回到他们应有的故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