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出门真不用请假?揭秘那个年代的自由与约束

笔墨言说 2025-03-03 21:05:27

你有没有听老一辈人讲过,生产队那会儿,出门干啥好像都不用请假?这是真的吗?还是只是回忆被美化了?别急,今天我就带你走进那个年代,看看当时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到底有没有“随便跑出去”的自由!

生产队的生活:自由还是“被安排”?

说到生产队,很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可能是大伙儿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那时候,农村实行的是集体生产制度,土地、工具都归生产队,个人干活挣工分,年底按工分分粮食。听起来是不是觉得生活挺“被安排”的?每天出工、收工都有钟声敲着,出门是不是得跟队长请假啊?

其实呢,也不完全是这样。生产队的生活虽然有集体约束,但出门这事儿还真没那么严格。比如说,你要去隔壁村串个门,或者赶个集市,只要不是正赶上农忙抢收,一般没人会拦着你。那时候不像现在有手机考勤啥的,队长也忙着管大伙儿干活,哪有空盯着你跑哪儿去了?

出工不出力,出门靠“默契”

不过话又说回来,生产队里也不是完全没规矩。每天早上点名出工那是必须的,谁要是不去,工分可就没了,年底分粮的时候就得哭鼻子。但要是你干完活,或者压根儿没啥紧急任务,想溜出去逛一圈,那还真不用特意请假。为啥?因为那时候大家都有个“默契”——只要活儿干得差不多,队长也不会揪着你不放。

我听老一辈讲过个笑话,说有个懒汉叫二柱子,天天出工磨洋工,干一会儿就跑去河边钓鱼。队长发现了也没咋说他,就让他钓的鱼上交队里炖汤,大家伙儿一人一口还挺乐呵。你看,出门没请假吧?但这自由也是有限的,二柱子要是天天这么干,工分可就不保了。

农忙VS农闲:出门的分水岭

要说生产队时出门到底需不需要请假,其实得看时间。农忙的时候,比如春耕、夏收,那真是连喘口气都难,别说出门了,连请病假都得队长点头才行。毕竟粮食是命根子,误了农时谁都担不起。可要是到了农闲,尤其是冬天,地里没啥活儿,大伙儿就松散多了。

那时候,出门赶集、走亲戚,甚至去镇上看场电影,都是常事儿。有的生产队还会组织大伙儿去修水渠、挖河道,干完活还能顺便在外面晃荡一天,根本不用写啥请假条。听我爷爷说,他年轻时还趁农闲跑去县城看戏,回来吹嘘了好几天,队长也没罚他工分。

特殊情况:请假也有“潜规则”

当然了,出门自由归自由,遇到大事还是得走个形式。比如你要出远门,去城里探亲或者办事,那就得跟队长打声招呼。不是啥正规请假,就是口头说一声,队长点个头就算完事儿。要是运气好,队长还能给你开个介绍信,证明你是“正经人”,路上查起来也方便。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结婚、生娃这种大事儿。按理说这是喜事儿,队长一般都会给几天“假”,让你在家操办。不过这假也不是白给的,工分照扣,所以很多人宁可白天干活,晚上再忙婚礼,忙完还得赶紧回田里,真是“累并快乐着”。

那时候的自由,藏在细节里

这么一聊,你是不是觉得生产队那会儿的“自由”挺有意思?说没约束吧,每天出工收工都得听安排;说有约束吧,出个门又不用啥繁琐手续。其实啊,那时候的农村生活,自由和限制是混在一起的。队长管得宽管得严,但人情味儿也足,只要你不是故意偷懒,出门跑跑大家都能理解。

再说了,那年代信息闭塞,出门也就是村里村外转悠,哪像现在动不动就飞国外旅游?所以队长才懒得管你去哪儿,只要回来还能干活就行。这么想想,生产队时的“不用请假”,还真有点儿“散养”的味道。

总结:自由有限,但人情味浓

总的来说,生产队时期出门到底需不需要请假?答案是:看情况。农忙时你敢跑出去试试,队长指定不饶你;农闲时随便晃悠,只要不误事儿,谁也不会多嘴。那时候的约束不像现在这么制度化,更多是靠人情和默契维系着。

回想起来,那个年代的生活虽然苦,但也有它的乐趣。出门不用写申请,但工分得自己扛着;自由是有的,但也得在集体里找平衡。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如果你也听过啥生产队时的故事,欢迎留言跟大家伙儿分享啊!

0 阅读:4

笔墨言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