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幼子陈小鲁,岳父是开国大将,妻子不简单军衔比丈夫还高一级

英苗侃 2022-05-17 14:32:04

相信大家对陈毅和粟裕两位杰出将领的名字都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陈毅的第三个儿子陈小鲁迎娶了粟裕唯一的宝贝女儿粟惠宁。

陈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我国著名的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当年,他在山东做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的时候,妻子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所以和山东颇有渊源的陈毅,便从孔子的名句“登东山而小鲁”中选了“小鲁”两个字,用做了儿子的名字,那陈小鲁是如何和粟裕的女儿相恋的,两人结婚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样的趣事呢?

陈粟不可分

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陈粟不可分”,从这句话中,我们便可以看出,陈毅和粟裕的关系一直都是极好的。

早在土地革命的时候,粟裕就已经认识陈毅了,当时粟裕跟着朱老总、陈毅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

在南昌起义中崭露头角的粟裕又在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联合我军全部歼灭了国民党18师,并直接活捉了该师的师长,给毛泽东和陈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而后期抗日战争爆发之时,陈毅和粟裕也基本都是在一起工作的。

在江南指挥部的时候,陈毅担任指挥员,而粟裕则担任副指挥,在江北指挥部时,陈毅担任指挥,而粟裕同样是做他的副手。后来,陈毅去了军部代任军长,而粟裕则成为了一个师的师长,两人之间的联系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粟裕再次和陈毅成为了搭档,渡江战役结束之后,陈毅与粟裕再次以司令员、副司令员的身份一起完成了多项任务。

曾有人说过,毛主席在用人方面的能力是非常之强的,他把粟裕和陈毅安排在一起,安排得特别好,两人极其互补,是一对谁都离不开谁的好搭档。

陈毅对粟裕的军事才华和指挥艺术,一直都是极为敬佩的,在陈毅看来,华东野战军的军事指挥主要就在于粟裕,粟裕就是他最得心应手的助手,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陈毅也给予了粟裕极大的权力,让他尽管放手去干。

同样的,粟裕对陈毅也是赞不绝口的,他说,在华东战场一定不能没有了陈老总,有了陈老总,他才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指挥作战。

1946年,陈毅在山东做野战军司令员的时候,他的妻子诞下了陈小鲁。

晚年的时候,陈小鲁曾经讲述过一个趣事,他说母亲在怀自己的时候,家里面已经有两个哥哥了,父母一心想要生一个女孩,结果没想到生出来之后,居然还是个男孩。

看到怀中的男孩,母亲有些接受不了,直接把她放在了屋门口,正好,那个时候原贵州省省委书记周林的夫人,来探望陈小鲁的母亲。

看到地上的孩子,她赶忙问:“这孩子怎么放在门口呀?”母亲说:“这孩子我不要了,你们谁要就抱走吧”。

闻讯,陈阿姨狠狠地数落了陈小鲁的母亲一顿,并把陈小鲁抱回了屋中。

当时,陈毅夫妻都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差点被母亲送人的小孩,最后却成为了两人最为疼爱的孩子。

陈小鲁八岁的时候跟着父母一起迁到了北京,十岁时他便可以自己乘坐公共汽车上下学了,陈家的家风很严,经历过战争的陈毅也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因此,陈小鲁小的时候,都是捡哥哥剩下的旧衣裳穿,他几乎就没有带过表,也没怎么买过新衣服。

军人后代传精神

长大之后,陈小鲁进入了部队,在部队内训练的时候,他的表现得非常优异,经常获得部队里的“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

在军队的陈小鲁保持了他一贯的节俭作风,离开家的时候,他带了100元钱,头两年只用掉了16元,花在了买牙膏和肥皂等事情上。后来团里领导得知此事之后,专门找陈小鲁进行了一次谈话,让他不必如此节省,并给他发了一套新的军装。

1970年3月8日,陈小鲁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部队里面纪律严苛,陈小鲁不能和父母随意联系,他只能够从报纸上得知父亲的消息。

1970年年末的时候,陈毅被查出了直肠癌,并做了手术,得知此事后,陈小鲁立马回到了北京探亲。

陈小鲁回家看父亲的时候还看到了周总理,周总理对着陈毅夸赞道:“陈小鲁是一个非常守纪律的人,他很讲信用,这几年他都没给家里写信,很不容易啊”。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的去世让陈小鲁悲痛不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办法走出这种情绪,后来在家长的有意撮合之下,他娶了粟裕的女儿为妻,陈家和粟家的关系也更近了一步。

粟裕和楚青一共生下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是儿子,只有粟惠宁一个人是女儿。

作为红二代,粟惠宁的思想觉悟也是极高的,在粟惠宁很小的时候,她便被父亲送进部队,接受训练了,等到女儿的年龄稍大一点之后,粟裕又把她送去学了游泳,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粟裕也会耐心地教导女儿,引导她如何走出困境。

在粟裕的严格培养下,粟惠宁成为了一位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由于粟裕和陈毅的关系非常好,因此陈小鲁和粟惠宁相识得也比较早,用青梅竹马来形容他们两个的关系,也一点都不为过。

陈毅重病的时候,粟裕就经常前来探望,陈毅去世后,粟裕也一直在为他们家提供着帮助。看到陈小鲁如此悲伤,粟裕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儿,他常常把陈小鲁请到自己家里面做客,时间久了,粟惠宁和陈小鲁的感情也愈发深厚了起来。

为了能够让两家的关系更进一步,粟裕便开始刻意地撮合起了陈小鲁和女儿粟惠宁,两人的性格很合得来,闲暇的时候,他们还会一起下棋、一起拍照、一起去外面游玩。

相处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感情并坠入了爱河,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便开始筹划起了结婚的事情。

得知两个孩子的感情这么好,粟裕夫妇也是非常开心的,1974年,粟裕夫妇来到了陈小鲁母亲的身边,和她聊了一下孩子的婚事。

两人的婚事敲定后,粟裕专门把陈小鲁请到了自己家中,并庄严地告诉他,从此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就这样,二人步入婚姻殿堂,正式成为了夫妻,结婚之后,两人相处得非常好感情也很和谐,粟裕夫妇对陈小鲁和女儿的事业也是非常支持的,这也让陈小鲁大为感动,在1976年时,陈小鲁晋升为了团政治部主任,后来他还被授予了上校军衔。

70年代的时候,陈小鲁主要是在我国沈阳地区工作的,因为他的能力非常突出,所以他很快就成为了沈阳军区的骨干成员,只要他能够坚持下去好好工作,他的前途绝对是一片光明的,可是就在这时,陈小鲁却向上级领导提出了想要调回北京的请求。

他想要调回北京的原因也非常简单,那是因为他的妻子粟惠宁一直都是在北京工作的,由于地理限制,再加上二人工作繁忙,因此结婚之后两人总是聚少离多,相处的日子非常短。

夫妻携手创佳绩

经历过家人离世的陈小鲁,迫切地希望能够多陪一陪自己的心爱之人,于是他才向上级写了一份报告,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得知此事后,粟裕也给予了陈小鲁极大的支持,他知道陈小鲁留在沈阳军区的意义,但是他并没有干涉陈小鲁的决定。

回到北京后,陈小鲁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他常常骑着一辆小自行车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闲暇的时候他就会去到粟裕家中,和岳父一起下下棋、聊聊日常。

虽说陈小鲁已经离开部队了,但是他仍保持着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锻炼身体,1981年,陈小鲁被中央安排去了英国工作,一直到1985年的时候,陈小鲁才终于完成了那边的工作,回到了中国。

陈小鲁是一个性格开朗、外向的人,在体制内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陈小鲁便意识到了自己的不适应,陈小鲁认为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当领导。

他曾对别人说过自己的心太软了,不愿意拒绝别人,不愿意严厉地整治别人,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他很难高效完成任务,领导身份的诸多限制和陈小鲁自身对自由的向往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因此,在1992年的时候,陈小鲁主动放弃了体制内的安稳生活,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感到非常吃惊的决定,那就是下海经商。

九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陈小鲁也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经济方面为祖国献一份力,虽说周边的人都不理解他,但是陈小鲁却还是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去到了海南,进行亚龙湾项目的开发工作。

由于该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后来他又和朋友一起,创办了一家名为标准国际投资管理的公司,帮助我国引进了诸多外资。

很显然,陈小鲁的妻子粟惠宁也和他有着一样的想法,粟惠宁是一位非常独立的女性,虽说她在部队工作的时候已经得到了大校的军衔了,但是她却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生活,而是一直在尝试新的可能,退伍之后,她便选择了经商。

粟惠宁的经商头脑也是一般人所不能及的,她不仅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而且还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盈利,随着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多,她还做起了投资,并自学了相关内容,扩大了经营规模。

陈小鲁和妻子粟惠宁在经商的时候,确实遇到了很多挫折,但是陈小鲁和妻子却始终保持军人的素养,坚持不抛弃、不放弃,陈小鲁和粟惠宁刚刚结婚的时候,二人曾多次计划过一起出游,但是因为两个人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因此他们一直都没有出去游玩的机会。

选择经商之后,公司的事情也愈发多了起来,他们更是没时间去旅游了,一直到公司稳定下来,他们才终于有时间,踏上了一段红色之旅,陈小鲁和粟惠宁第一站便去了父亲们曾来过的江西南昌,他们在这里参观了南昌起义的纪念馆。

陈小鲁和妻子在南昌起义纪念馆参观的时候,馆长还对他们说起了一件趣事,馆长说南昌起义纪念馆的名字,还是陈毅将军亲手题写的呢,听到这话,陈小鲁惊呆了,好奇地询问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馆长介绍说,那是1959年的5月,陈毅走进了南昌起义纪念馆,当时纪念馆的同志们都去听报告了,就留了两位同志在现场值班,工作人员并没有认出来眼前的人就是陈毅,只是照常引导他参观纪念馆。

来到二楼参观的时候,陈毅站定在了一幅1937年的四个红军女战士的照片前,盯着这张照片看了一会儿之后,他把解说员叫了过来,说这张照片并不是1937年的,而是1936年的,直到这个时候,解说员才发现原来眼前的人就是陈毅。

认出陈毅后,解说员惊呼了起来,询问您是陈毅将军吗?陈毅也没有隐瞒,直接说是的。

解说员接着问道:“您来参观南昌纪念馆,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呢?”陈毅回道:“我是来学习的,学习还需要打招呼吗?”

后来工作人员便没有再询问了,而是带着陈毅继续参观了起来,离开陈列室的时候,工作人员向陈毅提出了一个请求,请他为图书馆题一下字,陈毅当即就答应了下来,并在一张大纸上写下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几个字。

写完之后,他还谦虚地向工作人员交代说,党内还有很多同志的书法都写得非常好,以后如果有好的,一定要把自己的给换下来。

听着这段过往,陈小鲁也是极为感慨的,参观完南昌起义纪念馆之后,粟惠宁也和丈夫讲起了自己父亲的事,她说粟裕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受伤,就是在武平西门外的一个山坡上,她想去那里看一看。

在南昌参观完之后,他们便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

当然,这次来井冈山,除了是要了解一下父辈们的革命故事之外,二人主要还是想祭拜一下陈毅的英灵,后来他们又陆续去了瑞金、闽西等地,回顾了父辈的革命道路,体会了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并了解了许多他们当初并不知道的父亲身上发生的趣事。

结束了革命之旅之后,陈小鲁后来还去到了国外旅游,体会了不一样的人文风情,在2018年的时候,陈小鲁在三亚突发疾病,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去世之后,许多受他帮助的老兵和他的朋友都来到了他的身边,送了他最后一程。

陈小鲁一家人的思想觉悟都是极高的,他拥有一位比他军衔还高一级的妻子,拥有一位开国大将的岳父,还拥有一位一直耐心教导自己的父亲,在这样家庭中生活的陈小鲁,完全可以享受父辈们留下来的成果,不必再奋斗了,可是他却一直在完成着突破,接受着挑战,他的精神,尤为可贵。

3 阅读:1942

英苗侃

简介:篮球就要听英苗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