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此前发布的战争史杂图(22.06.25)

老枪与战线 2022-06-25 11:54:45

苏军官兵展示顿河河谷战斗中缴获的意大利旗帜,摄于1942年10月。值得注意的是左边那位战士钢盔上有一处明显凹陷,不管现在如何评价钢盔的实际防弹能力,但很显然这顶钢盔曾在不久前救过他一次。

1942年在东线行军的意大利部队。这张照片很有意思,照片里能看到汽车和驮骡,但47毫米反坦克炮却是靠人在拉,从人身上套着挽具看,这还不是短距离临时调整位置。另外我们都知道意军的习俗,只有精锐部队才能头戴鸡毛,可现在鸡毛精兵沦为代马输卒,普通士兵倒有汽车坐,不知是什么道理?以人代马鸡毛装,都是面条装鸡毛?

英军第二印度步兵师的马蒙-赫林顿 MK II装甲车乘员面对镜头露出妩媚笑容。马蒙-赫林顿系列是南非生产的装甲侦察车,由于当时南非工业能力有限,大多数零件是从国外进口的。二战时期该系列装甲车广泛装备英联邦军队,但因防护薄弱一般并不用于一线任务。

列宁格勒军民围观一颗未爆的SC 1000炸弹,摄于1943年。对于未爆弹,大多数人应该是有多远跑多远,不过列宁格勒的人们可能并不太在乎,因为他们命悬一线的时间太长了。SC 1000是二战德国空军常见的一种大型薄壁通用炸弹,实际重量按小型号不同在1000至1100千克之间,其昵称为赫尔曼,来源就是以肥胖著称的帝国元帅赫尔曼·迈耶。

诺曼底战役期间,美军巴祖卡小组击毁一辆豹式坦克。这张照片我印象中很早以前在SC论坛有人发过,当时德棍势力还很大,无数人冲出来指为摆拍。理由是“按照规定”,坦克不会进入城市作战,更不会没有步兵伴随,而素质超高的德军当然是严格按规定办事啦。不过如果高素质的德军真的遵守这些规定,那么波卡基村和马林诺瓦村开的两次无双不就都变成吹大牛了吗?(我不是否认照片有摆拍可能,只是觉得判断理由太扯了)

1944年塞班战役,一名美国步兵坐在406毫米未爆弹上检查他的鞋子。这发炮弹显然是支援登陆的美国战列舰发射的,弹带上的凹痕可以看出它确实从炮膛里走过一遭。

这张照片其实我找到挺久了,一直没发,就是因为这发炮弹似乎太完整了。不过有个可能就是炮弹入射角度小的时候在水面上打出了水漂的效果,然后平拍落地。另外外网有人说土质较松软时,小射角打入的炮弹会入土后再反弹钻出,被称为“porpoised”。

1941年7月21日,南非第一步兵师的两名士兵和一头驴较劲。在沙漠巡逻时,驴子携带着水和补给品。众所周知驴的特性就是倔,不管古今中外都一样。

1944年6月23日,美国飞行员雷蒙德·沃尔什的P-47雷电战斗机在法国上空的对地扫射任务中击毁了一辆德军弹药车,这张照片是紧随其后的僚机用照相枪拍摄的。雷蒙德·沃尔什死于1951年10月15日的一次飞行事故,时年32岁,军衔上尉。有资料称他的轰炸机在大西洋上失事,而其他资料称他死于草县战争中的非战斗任务——我认为其中必有蹊跷。

1944年10月,苏军战士攻入德国小城Schirwindt。Schirwindt是东普鲁士被苏军攻下的第一座城镇,当时大约有2000居民。该城的城徽1846年由腓特烈·威廉四世授予,图案是拱门下升起的太阳,上方是普鲁士鹰,寓意是作为普鲁士最东的城市,黎明最先到来。Schirwindt在苏军攻势中被打个稀烂,全城只有两栋房子幸存,战后它被并入加里宁格勒州,改名为库图佐沃,并痛失居民点地位,沦为军队训练场。与其一河之隔的立陶宛城镇Kudirkos Naumiestis,其德语名称的含义就是Schirwindt新城。

上世纪20年代,印度某土邦王公家的公主和她的猎物合影。第二张就是大家熟悉的2012年印度阿萨姆邦某猛男徒手搏豹。

为啥放一起呢?因为我突然想起前几天看牛戈写了篇东西,用国民革命军的教育和规范论证《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大刀砍坦克纯属污蔑或哗众取宠。其实哪儿是教育和规范的问题,有时候纯粹就是没办法了而已。比如你说这位印度兄弟不知道牛仔裤扛不住豹爪子吗?他不知道该上枪?他真觉得极度愤怒加一个滑铲能把豹子干了?没办法了呗,一没枪二没刀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3 阅读:316
评论列表
  • 2022-06-30 00:46

    拉炮的意大利鸡毛精锐“我有炮你有吗” 普通面条兵“坐车溜了溜了”[笑着哭]

老枪与战线

简介:喜爱军事和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