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贵州原省委书记,后官至副国级,弟弟开小卖铺,儿子货车司机

枕梦读史 2024-07-01 03:18:57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请知悉。】

在中国官场上,很少有像钱运录这样的官员,他的职业生涯充满传奇色彩,从一个普通的山区贫农家庭走出,最终成为副国级的高官。然而,他身后的家庭成员,却过着平凡的生活:弟弟只是一名小卖铺老板,儿子则是一位普通货车司机。

这种差异引人深思:在权力的最高处,为何钱运录家族能保持如此的平常?

红旗下的农家子弟

钱运录出生于1944年的湖北省大别山区大悟县,这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农村。他的早年生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背景下展开,这一时期,整个国家处于动荡和战火之中。

钱运录的家庭条件十分贫寒,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中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坚持让钱运录接受教育,希望他能有一个不同的未来。1947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开展“千里跃进大别山”战略,这为该地区带来了重大变革。

在刘、邓的领导下,大别山地区建立了解放区,实施土地改革。这些变革直接影响了钱运录一家,他们终于从地主手中分得了土地,过上了稍微稳定的生活。钱运录自小在这种激荡的社会变革中成长,见证了共产党如何改变了农民的命运。

这种深刻的社会实践经历,让他从小就树立了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对共产党的深厚情感。1956年,钱运录进入县里的小学,开始了他的正规教育。学校里,他听到了很多关于党中央、毛主席以及革命老区领导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理想。

196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北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主动学习政治理论,深入了解国家的政策和方向。196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在校园里,钱运录不仅在学习上成绩优异,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展现出他对社会责任的深切认知。

1968年,毛主席发起“上山下乡”运动,钱运录响应号召,选择返回老家大悟县的公社参与劳动。他在农村工作期间,不仅运用自己所学服务于农业生产,还致力于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钱运录的勤奋和诚实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他的实际行动深深根植于他早年在解放区受到的教育和生活体验。1970年至1982年间,钱运录在湖北省内两个县(大悟和汉川)担任公职,先后担任多个重要职位。

他在任职期间,始终保持与基层群众的紧密联系,不断深入实际,调研民生问题,尽力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他在基层的深厚积累和出色表现,最终促使他被提拔至更高的领导岗位,进一步展现了他在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踏上政治征途

1970年,钱运录的政治生涯迈入新阶段,他被选拔为大悟县的干部。在此期间,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农村工作的经验,推动地方的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钱运录还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水利设施,这直接提升了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

1982年,钱运录的工作成效得到上级的认可,被调至汉川县担任党委书记。在汉川,他继续推行农业改革,同时关注社会福利项目,如教育和卫生服务的改善。钱运录特别重视教育的普及,认为这是改变农村贫困面貌的关键。

在担任汉川县党委书记期间,钱运录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公仆精神。他经常深入最基层的村庄,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亲自督促各项政策的实施。他的这种工作态度和方法,有效地帮助了汉川县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贵州的改革掌舵人

1998年,钱运录被任命为贵州省委书记,这标志着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高点。当时,贵州是中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落后,且地形多山,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

钱运录上任后,面对这些挑战,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着重于改善和建设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和电力。钱运录坚信,要激发贵州的经济潜力,首先必须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

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贵州省开始了大规模的道路和桥梁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包括国道和省道,还包括连接偏远乡村的县道和乡道。钱运录经常亲自到建设现场视察,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这些努力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条件,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活动和外部投资。

除了交通项目,钱运录还大力推动了贵州的电力发展。利用贵州丰富的水力资源,他积极推进了“西电东送”项目,建设了多个水电站,这不仅为贵州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供应,还为省外地区输送了电力,增加了经济收入。

这些电力项目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在经济发展策略上,钱运录还注重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如旅游业和传统手工艺业,这些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贵州的经济实力,并提升了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他的政策不仅关注经济效益,同时也重视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的保存。

家庭:一片朴素背后的坚持

钱运录在贵州任内的成绩虽显著,但他始终保持家人应该过普通人的生活的原则。尽管自身职位显赫,他却坚持让家人保持低调的生活方式,这反映了他对权力的谨慎使用和深厚的家庭价值观。

在贵州任内,他的弟弟依旧在县城里经营一家不大的小卖铺,而他的儿子也只是一名普通的货车司机。钱运录在任期间,面对亲友求助工作的诱惑,他始终坚持公私分明的原则。

例如,他的侄女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家人希望钱运录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她安排一个政府职位。钱运录对此明确表示:“如果她真的是个人才,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发热。”

他拒绝了家人的请求,坚持任人唯贤,侄女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研究生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钱运录的这种做法在政界颇为罕见,尤其是在他那个职位上。他认为,作为一名公务员,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应当以身作则,坚守清正廉洁的原则,绝不能利用职权为家人谋取私利。

这种坚持不仅保持了他个人和家族的良好形象,也为他在政治生涯中赢得了更广泛的尊重和信任。

此外,钱运录在任期内还特别强调反对任何形式的腐败行为。在省委会议上,他多次强调:“我们的权力是从人民中来,应当服务于人民。贪污腐败是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一旦发现,绝不姑息。”这种强硬的态度对于维护公共资源和人民利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钱运录通过这些举措,确立了自己在贵州以及更广泛地区的清廉形象,展示了高级官员在反腐倡廉中的表率作用。他的这种行为和决策不仅影响了当地的政治风气,也为后来的官员树立了榜样。

退休后的淡泊与评价

钱运录在2005年调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继续他的政治生涯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他在黑龙江的工作重点依旧是反腐倡廉和推动经济发展。他强调,一个干净的官场是高效治理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他任内,黑龙江省启动了多项反腐败措施,严厉打击了贪污腐败行为,重建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2008年,钱运录的政治生涯达到了高潮,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享受副国级待遇。

这一职位不仅是对他多年政治服务的肯定,也标志着他在国家层面上的重要影响力。在全国政协的工作中,钱运录积极参与到国家政策的讨论和制定中,尤其关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及地方经济的平衡发展。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任期内,钱运录继续倡导和推动经济改革,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影响力,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计划,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和优化产业结构来复兴东北经济。

2013年,钱运录正式退休,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退休后,他并未完全离开公共事务,而是通过多种方式继续关注和支持中国的发展。他常在公共讲座和媒体文章中分享他的政治经验,尤其是关于如何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府以及如何平衡发展与环保的经验。

钱运录的政治生涯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承诺。他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责任感强烈的公务员应有的品质和行为标准。他的生涯不仅在贵州和黑龙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在全国范围内被视为改革和正直的象征。



参考资料:

来自 《红色大别山》编纂委员会,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编;丁凤英副主编;张执均,张颖,潘晔,柯育芳,王仿仕副主编. 红色大别山[M]. 2011

来自 夏振坤主编. 湖北农村合作制研究[M]. 1987

0 阅读:1

枕梦读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