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内卷式”竞争行至今日,二三线辅材企业的生存愈发艰难。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光伏胶膜第二梯队的海优新材(SH:688680),在过去两年一直处于亏损困境,销售毛利率已为负,降到了-0.47%。其股价在2021年时曾达到359.81元/股(前复权),然而现在跌到只有34.71元/股(12月17日收盘),市值只剩29.16亿元。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近日,海优新材又发布公告,拟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HIUV Applied Materials Company,实施高分子特种膜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不超过1000万美元。
投建海外产能,或是海优新材亟待摆脱行业“内卷”的途径之一。
在光伏全行业都在努力破除“内卷式”竞争之际,盈利能力、行业话语权等都不占优势的二三线企业,更有逃离“内卷”的动力。但是,破“卷”之路殊为不易,更需耐心与智慧。
只“花钱”不赚钱
海优新材全称为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为光伏封装胶膜重要生产商。2024年半年报显示,光伏胶膜业务占其主营业务的比重高达96.91%。
上市以来,海优新材一直在融资扩产。
IPO时实现了超募,海优新材原拟募集资金6亿元,但最终募集金额达到了14.69亿元。2022年,海优新材又发行可转债募资6.94亿元。两年内总融资21.63亿元,大部分用于扩充光伏胶膜产能。业内人士估计,到去年底时,海优新材已有光伏胶膜产能应该已超过9亿平方米。
然而,大手笔投入资金,却并没有换来符合预期的业绩。2021年,海优新材尚实现净利润2.52亿元,但到了2022年,净利润只有0.5亿元。2023年,业绩更加糟糕,净利润亏损2.29亿元。
另一个显示盈利能力的指标——销售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财报显示,2021、2022、2023年,海优新材的销售毛利率分别是15.03%、7.72%、3.20%。
今年以来,随着光伏各环节价格内卷加剧,海优新材业绩表现更差了。今年三季报显示,海优新材实现营业总收入20.53亿元,同比下降48.02%,归母净利润-2.4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30.07%。同时,其销售毛利率已降到-0.47%。
雪上加霜的是,一向融资能力较强的海优新材,现在也融不到钱了。
2022年时,海优新材曾启动一轮11.36亿元的定增募资计划。然而,这项融资计划一直到今年初都未落实。今年4月,海优新材无奈终止了该融资计划。
另外,其产能建设也遭遇困难。今年3月,海优新材公告称,拟将“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封装胶膜项目(一期)”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的时间由原计划的2024年3月延期至2025年9月。
胶膜企业“夹缝”中生存
海优新材面对的困境,恰是二三线胶膜企业生存状况的缩影。
光伏胶膜用在太阳能组件的封装中,对组件起保护作用。目前,在光伏胶膜行业,中国企业一骑绝尘,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胶膜的龙头老大福斯特(SH:603806),市占率约在50%左右。
而紧随其后的是海优新材和深圳燃气(SH:601139)控股的江苏斯威克,两者市占率都在10%以上。此外,天洋新材(SH:603330)、明冠新材(SH:688560)、鹿山新材(SH:603051)、赛伍技术(SH:603212)等市占率都较低。胶膜二三线企业被认为长期受到福斯特的市场“挤压”,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
在日前的2024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国金证券新能源首席分析师姚遥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组件需求将攀升至650-700GW。以此推论,若单GW组件消耗胶膜0.092万平方米,则2025年全球光伏胶膜需求量为59.8-64亿平方米。
福斯特此前曾预计,其胶膜产能在今年年底将超过30亿平方米。海优新材的产能没有确切的公开数据,但不会低于9亿平方米。深圳燃气在今年半年报中表示光伏胶膜年产能为9亿平方米。行业前三的产能合计就已有48亿平方米。
与此同时,各家的扩产仍在进行。仅以海优新材为例,即使今年年初融资受阻,海优新材仍在今年11月29日宣布,将在四川金堂投资2.5亿元,建设“光伏封装胶膜西南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达产后年产能为8000万平方米。需求量只有60亿平方米左右,而产能却仍在提升,内卷势必越来越严重。
并且,由于身处组件上游,受光伏周期调整影响,胶膜的价格也出现持续下跌。根据PV infolink数据,今年的EVA胶膜均价已从Q2的6.6元/平方米下降至Q3的5.6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5%。
此外,光伏胶膜企业一直“受制”于组件厂商,应收账款较多,回款周期较长。三季度财报显示,海优新材的应收账款达到了9.84亿元,而货币资金仅剩2.48亿元。并且,海优新材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48.47。而去年年底,这一数字为101.97。
残酷竞争之下,已有胶膜企业支持不住。11月,胶膜厂商福莱蒽特(SH:605566)宣布拟对控股孙公司杭州福莱蒽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实行停产歇业。
破“卷”求生
在无尽的内卷之中,包括海优新材在内的二三线胶膜企业都在寻求出路。
过去由于组件厂商集中于中国,胶膜等辅材在海外市场需求不大。而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组件厂商的产能全球化,海外市场的辅材或将出现短缺。
此前,包括福斯特、海优新材、明冠新材等均已在东南亚布局胶膜产能。12月16日,海优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答提问时表示,目前越南工厂已具备胶膜生产能力,并已进行小批量的试生产。
而接下来,美国市场,或成胶膜产能新的目的地。业内人士认为,在福斯特占据绝对优势的国内,二三线胶膜企业的生存空间有限,因此到“新”的市场去开疆拓土才是明智选择。
海优新材认为,美国蕴含着辅材市场的机会。12月14日,海优新材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结合目前美国已有组件产能超过20GW,在建产能接近20GW,规划投资更是高达20GW以上的情况,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美国市场在IRA法案的大力支持和补贴激励下,将会暴露出上游光伏产业链电池等主材的严重短缺,以及玻璃、边框、胶膜等辅材的更为严重的短缺和贸易失衡问题。”
除了让现有产能走出去,海优新材的破“卷”路径还有一条,即寻找新的增长极。
对于海优新材来说,产品结构单一问题严重。按照今年半年报数据,海优新材的光伏胶膜业务占主营业务的比重高达96.91%。同行业中,福斯特的胶膜占比也较高,为91.78%。
而其他几家同行的胶膜业务却没有如此高的占比。天洋新材今年上半年主营业务中胶膜占比为50.73%,明冠新材为61.67%,深圳燃气为13.76%。赛伍技术、鹿山新材没有在半年报中披露相关数据,但在2023年财报中,两家企业这一数据分别为58.60%和62.07%。
今年3月,海优新材正式成立汽车事业部,试图发展汽车产业链相关业务。
目前,海优新材的产品包括PDCLC智能彩色调光膜、XPO轻量化环保皮革、PVE玻璃封装胶膜。其中,XPO轻量化皮革产品,已于2023年末拿到海外某车企定点,并稳定供应至今。
此外,海优新材也在尝试组件回收业务。今年7月底,海优新材宣布,其子公司平湖海优威计划在澳大利亚投资建设光伏组件循环利用技术及应用中心项目,总投资预计不超过650万美元。
澳大利亚等地的光伏组件装机较早,目前已进入退役期,组件回收业务预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无论是汽车相关业务,还是组件回收业务,对于海优新材等光伏二三线企业来说,都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内卷局面难解之时,跳出去,或许真得可以海阔天空。
(转载请标明出处,文章来源:华夏能源网,微信号:hxny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