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种红薯,为啥老人说不用浇水?旱了真不管?

流星轨迹 2025-02-20 17:39:44

在广西北海的农村,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种红薯,不用浇水,随便它长!

”一开始,你肯定觉得不可思议,这么旱的天,庄稼怎么活?

红薯可是要长在地里的,不给它喝水,难道要它自己变出来?

红薯“渴”不渴?

要说红薯这东西,确实挺“皮实”。

我小时候就见过村里的老人种红薯,开春或者八月,他们就在田里忙活。

红薯种下去后,除了追点肥,真没见谁给它浇水。

你可能要问了,这红薯是咋活下来的?

其实,这“不用浇水”的说法,也只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

红薯作为一种生命,当然离不开水。

它主要从泥土里吸收水分,少量从空气中获取。

关键是,这泥土里的水从哪来?

在北海,主要靠老天爷赏脸,下雨!

一般一场雨,就能管两个月甚至更久。

雨水被土壤吸收,我们这儿种红薯是起垄种植的,垄又厚又宽,能储存大量雨水。

而且,红薯苗长得很茂密,叶子像一把把小伞,挡住阳光直射,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种红薯,土很关键!

更重要的是,北海这边的土壤大多是壤土。

壤土的储水能力强,能把雨水牢牢锁住。

红薯又耐旱,只要土壤有点水分,就能长得不错。

而且,在不干不湿的土壤里,红薯块根长得特别快,不会因为水分太多而开裂,也不会因为水分太少而长得细小。

所以,老人们说的“红薯高产不用水”,是有前提的。

但如果你的地是砂性土质,保不住水,又遇上两三个月的长期干旱,红薯苗还小,叶子不够茂密,那就不能硬撑着不浇水了。

这时候,适当浇水,既能保证水分供应,又能让土壤中的肥料溶解出养分,让红薯更好地生长。

旱地红薯,浇点啥?

就算是在壤土里种红薯,要是连续干旱几个月,也建议适当浇点水,帮红薯“解渴”。

说完了水,再来说说种植红薯的其他注意事项。

从水分方面考虑,有三点需要特别注意:

1.  **尽量选择壤土种植**:在我看来,土壤分为黏质土、壤土、砂质土。

壤土的黏性不如黏质土,松散性不如砂质土;透气性介于两者之间;但储水性却是最好的。

别以为黏土就易储水,其实黏土密度太高,储水反而少,一旦缺水,就会结硬开裂。

壤土就不一样了,壤中有沙,沙中有壤,壤吸附水,沙可透气、防结硬。

所以在松软适中、蓄水性良好的壤土中种植红薯,基本上就不用怎么浇水了,靠雨水补充水分就行。

2.  **视情况给予淋水,或者淋粪水都行**:如果你的地是黏土或者砂质土,种红薯后,可以根据土壤的干旱情况,适当浇水。

在苗初期,可以淋稀释过的粪水,既能提供养分,又能补充水分。

红薯进入块根生长期时,我们会追施磷钾肥,一般用复合肥。

复合肥只有在水分的刺激下才会分解出养分,所以追肥后,要适当在施肥的肥坑里淋水,把肥料淋湿,加快养分释放。

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滴灌的方式,后期管理更方便。

如果水源不便,淋水时可以沿着垄的方向,在垄的顶部淋水。

红薯“高个子”的秘密!

3.  **切记一定要起高垄种植**:垄能更好地储存水分,防止水分蒸发或流失。

下雨时,垄能最大限度地吸收水分,以防接下来出现长时间干旱。

高垄种植红薯,尤其是在夏天,可以防止红薯苗被暴晒晒伤,也可以防止长期暴雨水淹。

总而言之,种红薯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怎么浇水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追肥时,或者在砂质土中种植红薯,在干旱季节,就需要适当浇水,确保红薯有足够的水分生长。

话说回来,为啥北海的老人会说“种红薯不用浇水”呢?

除了土壤和气候的原因,还和他们种植红薯的经验有关。

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种,怎么种,才能让红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生长。

其实,这“不用浇水”的说法,也体现了一种顺应自然的智慧。

在过去,水资源匮乏,人们只能靠天吃饭。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当地环境的种植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雨水和土壤的养分,让红薯茁壮成长。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灌溉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但老人们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在农业生产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种红薯不用浇水”,不妨多问一句:“为什么不用浇水?

”或许,你能从中了解到更多关于土地、气候和种植的知识,也能感受到一种古老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