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全球具有战略价值的抗旱作物,在年降雨量300毫米到500毫米之间的地区,高粱的产量甚至要高于玉米。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贫瘠、涝洼、盐碱地区和饲料基地种植高粱,即可利用别的作物适应不了的自然条件,实现高产稳产。

高粱对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黏土。沙土、盐碱土、旱坡和低洼地等都可种植,但要取得高产,需要争取更好的土壤条件。
在轮作方面,高粱除了不宜连作外,对前作要求其实并不严格,但以豆类、牧草、棉花和蔬菜等为良好茬口。需要注意的是,高粱茬地种小麦,会使小麦生育期延长,成穗数减少,导致减产。高粱茬以种大麦或豌豆较好。
种植高粱的地须伏耕或秋耕,耕深28厘米。伏耕晒垄,结合翻地施入有机肥秋末冬初进行冬灌、精细平整;若须补施化肥作基肥,土地平整后机具深8厘米-10厘米。晚秋作物茬地可先灌水。播前整地保墒。
在灌溉上,未进行冬灌,应做好春灌,土壤和黏土灌水量为1200-1350立方米/公顷,盐碱地1500立方米/公顷。灌溉要灌足、灌透、灌匀。
在施肥上,高粱每生产100kg籽粒,需氮2-4kg、磷1.5-2.0kg,钾3-4kg。

选用优良品种,保证良种质量。播种前完成种子清选工作,选用大粒种子,播前将种子晾晒3-5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同时,做好药剂拌种。
播种期的选择当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为适宜播种期。地膜覆盖可适当提前5天左右播种。播种过早,地温低、容易“粉种”或霉烂;播种过晚 ,会导致减产,或遭遇霜害。

高粱播量为15-22.5Kg/公顷,地膜覆盖栽培为12.5-15kg/公顷。高粱根颈短,顶土能力弱,播种深度需要根据品种、土质和墒情等情况而定,一般深度在3-5厘米。种植密度受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影响,株型紧凑、叶片较短、中矮秆的早熟品种适宜密植,而叶片较大,对肥水要求较高的高秆晚熟,需要降低种植密度。土壤肥沃,水肥充足适宜密植,土壤瘠薄、施肥水平低适宜降低种植密度。高粱种植一般密度在8万-12万株/公顷,常规品种7.5万-9万株/公顷,高秆甜高粱,帚用高粱为6.5万-7.5万株/公顷。
采用机械条播,可采用宽窄行(60厘米+30厘米)播种和等行距(60厘米或45厘米)两种播种方式,种肥应以氮肥为主,氮、磷结合,如用硫酸二铵,施用量为30-45kg/公顷腐熟的羊粪或油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