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游已经水量超标,为何三峡依然要开闸泄洪?水利部决定引发争议

科普研究缘 2024-08-13 21:01:08

“水多了是灾,水少了是旱”这句老话道出了水资源管理的艰难。眼下,长江流域就正面临着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

7月10日长江水利委员会对外宣布了一个让不少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将分别于当日14时和18时各开放三峡水库的一个泄洪孔,预计届时出库流量将从2.7万立方米/秒增加至3.1万立方米/秒。

这消息一出立马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要知道自6月中旬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就因为连续的暴雨天气闹得鸡飞狗跳。

上月底2024年的“一号洪水”还在中下游干流耀武扬威呢。7月2日起洞庭湖入江口以下河段更是全线超警。

在这种情况下,三峡大坝不是应该好好发挥调洪蓄水的作用吗?怎么反倒要往下游“添乱”呢?

面对纷纷扰扰的质疑声我们不妨先冷静下来,一起来看看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毕竟水利工程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每一个决策背后都有其深思熟虑的理由。

三峡开闸究竟为哪般?

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三峡水库的“家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的总库容高达393亿立方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无限制地蓄水。事实上三峡水库有着严格的水位控制标准。

在汛期(6月1日至9月30日),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是145米。而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8时三峡水库的水位已经达到149.99米,比正常蓄水位整整高出了近5米!

这是什么概念呢?打个比方就好比你家的浴缸已经快装满了,但是水龙头还在哗哗地往里灌水。这时候你肯定得先把塞子拔掉一会儿,让多余的水流走对吧?

三峡水库也是同样的道理。虽然下游水位已经很高,但是上游来水量却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如果不及时开闸泄洪让库区水位继续上涨,那么一旦遇到更大的洪峰,三峡大坝可就真的要捉襟见肘了。

再者三峡水库的泄洪并非是简单地开闸放水。它是一个精密复杂的调度过程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上游来水量、下游河道水位以及未来降雨预报等等。水利专家们通过复杂的水文模型计算才能确定最佳的泄洪方案。

这次开闸泄洪看似增加了下游的压力,实际上却是在为可能到来的更大洪峰做准备。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三峡水库此举正是为了保留更多的调蓄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严峻情况。

开闸之后会不会雪上加霜?

听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我懂了,三峡是为了自保才开闸的。可是这样一来,下游岂不是要更加危险?”

这个担心确实不无道理。毕竟在下游已经水漫金山的情况下上游再来个“添油加醋”,听起来确实有点雪上加霜的意思。

但是我们得明白一个关键点:三峡大坝的泄洪并不是简单地把水往下倒。相反它是一个精确控制的过程。

这次开闸泄洪三峡水库的出库流量将从2.7万立方米/秒增加至3.1万立方米/秒。这个增加量看似不小,但与上游的入库流量相比却是九牛一毛。

据悉目前三峡水库的入库流量高达5.2万立方米/秒。也就是说即便开闸泄洪后,三峡水库仍在发挥着巨大的调蓄作用,为下游挡下了近一半的洪水。

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确控制的泄洪能够让下游河道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位,避免因突然的水量变化而造成更大的灾害。

想象一下如果三峡水库一直憋着不放水,等到库容快满时再突然大量泄洪,那下游岂不是要遭殃?所以适度增加下泄流量,反而能够起到“以水攻水”的效果加快行洪速度,减少洪水在中下游的滞留时间。

另外,我们还得考虑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整体防洪能力。虽然目前很多地方都超警戒水位了,但距离保证水位还有一定的余量。

在这种情况下,适度增加下泄流量,反而能够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为后续可能出现的更大洪水腾出空间。

长远考虑:未雨绸缪的智慧

除了应对当前的汛情,三峡水库的调度还要考虑更长远的因素。

要知道,我们现在才刚刚进入汛期的中段。往年的经验告诉我们,7月中下旬到8月,才是长江流域最容易出现特大洪水的时期。如果现在不及时腾出一些库容,万一后面真的来了更大的洪峰,那可就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三峡水库的调度就好比是在下一盘复杂的棋局。每一步都要精心谋划既要应对眼前的局势,又要为未来的变化留有余地。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正是水利工程的精髓所在。

再者三峡水库的调度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适度的泄洪不仅能够缓解下游的旱情,还能维持河道的生态平衡。

要知道长江可是中国的母亲河,她的健康状况关系到沿岸数亿人的生计和无数物种的生存。

此外三峡水库的调度还要兼顾发电和航运等多方面的需求。在汛期适当增加下泄流量,既能提高水轮机的发电效率又能改善通航条件。这种多目标调度,体现了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当然即便如此,三峡的调度决策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毕竟水情变化莫测,任何一个小小的误判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调度决策都会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面对纷纷扰扰的质疑声水利部门也并非置若罔闻。相反他们一直在努力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及时发布水情信息解释调度理由。这种开放和负责任的态度,无疑有助于增进公众对水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起小时候玩的那种迷宫游戏?你得提前几步考虑,才能顺利走出迷宫。三峡的调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它需要在当前汛情和未来可能的洪峰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

不得不说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确实值得我们点赞。毕竟在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时,人类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提前准备把风险降到最低。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长江流域的防洪工作一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到今天的三峡工程,每一代中国人都在为治理长江而努力。三峡大坝的建成无疑是这一努力的里程碑。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便有了三峡大坝这样的超级水利工程,我们也不能完全高枕无忧。水利工作永远是一场与自然较量的持久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且不断创新。

比如除了三峡水库的调度,我们还需要加强流域内其他水库的联合调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气象预报的准确性,提高洪水预警的及时性和完善防洪应急预案等等。

当然防洪不仅仅是水利部门的事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提高防灾意识学习防灾知识,共同构筑抵御洪水的坚实防线。

面对大自然的考验,我们既要相信专业人士的判断,也要保持理性思考的态度。毕竟,只有上下同心才能真正筑起抵御洪水的坚实防线。

0 阅读:0

科普研究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