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卖技术?德国盾构机卖3.5亿,中国苦心研究20年为何只卖3000万

小八有烦恼 2024-12-21 18:44:57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正如华为曾经历的那样,“卡脖子”的困境时刻提醒着我们,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长期受制于人的技术封锁。盾构机作为地下工程的利器,就曾深深地烙印着中国制造业的辛酸与屈辱。

回忆往昔,进口盾构机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狮子大开口”,一台动辄数亿的天价令人咋舌。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家成立盾构机研究组,苦心研究快20年,才终于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盾构机。

可凭什么德国盾构机随随便便3.5亿,中国的盾构机却只能卖3000万不到?

7亿两台二手货

在1996年的秦岭隧道工程,为了提高工程效率,保障施工安全,中国不得不斥巨资7亿元从德国引进了两台二手盾构机。

要知道这可是1996年,这两台盾构机还是二手货!可德国人家处于垄断地位,就是明着狮子大开口,也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然而,这仅仅是屈辱的开始。在后续使用中,这两台二手盾构机故障频发,德方不仅漫天要价,更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工程师。这种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让中国工程师深刻认识到核心技术自主的重要性。

1999年广州地铁2号线的施工现场,再次上演了一幕令人愤慨的场景。一台德国进口的盾构机主轴承突然断裂,导致工程停工。可德方专家不仅推卸责任,更以高昂的咨询费和傲慢的态度对待中国工程师,甚至在维修过程中拉起警戒线,阻止中国工程师靠近。

由此可见,中国基建对盾构机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进口盾构机的高价和技术封锁,却成为了中国基建发展的巨大障碍。

国产盾构机的崛起之路

中国研制盾构机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国家战略和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山区面积占据了三分之二,这既是丰富的自然资源宝库,也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实现“村村通”的宏伟目标,打通大山、架起桥梁,盾构机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利器。

此外中国地势复杂多变,从东部沿海平原到西部高原山地,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国外盾构机往往难以适应中国复杂的地质环境,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维修起来直接就是以百万为单位。

因此研制出适应中国地质条件的国产盾构机,成为了中国基建的当务之急。

2002年,国家将国产盾构机项目列入“863计划”,这标志着国产盾构机研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铁集团迅速组建了一支由18名工程师组成的“逐梦之队”。他们肩负着国家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开始了艰辛的研发之旅。

盾构机结构极其复杂,其精密零件多达3万余个。对于“逐梦之队”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技术指导,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进。

为了弄清楚盾构机最关键的刀具结构,研究组就花费了5年的时间,中间无数次陷入了僵局,但他们从未放弃。2006年,为了加快国产盾构机的研发进程,国家从国外进口了上百台盾构机,供工程师们学习和研究。

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我国第一台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终于成功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打破了国外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迈出了自主研发的重要一步。

然而,国产盾构机的问世并非一帆风顺。在当时,许多人对国产盾构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使用成熟的进口品牌。

为了证明国产盾构机的实力,2012年,中铁团队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最终说服了成都地铁4号线和6号线的施工团队,采用“1+1”模式,即国产盾构机和进口盾构机同步施工,进行对比试验。

经过10个月的实战考验,国产盾构机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进口品牌,这无疑是对国产盾构机最好的证明。从此,国产盾构机声名鹊起,逐渐赢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

与此同时,中铁装备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致力于攻克核心部件的技术难题。例如他们自主研发了主机轴承,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并成功解决了气阀和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卡脖子”问题,这进一步提升了国产盾构机的性能和竞争力。

2020年9月,中国第1000台盾构机正式下线,这标志着中国盾构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中铁装备还收购了德国矿山机械企业维尔特公司,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实力。

以价换市,虎口夺食

国产盾构机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便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早已形成了以欧美日等国为主导的成熟市场格局,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突围而出,并非易事。

中国盾构机选择了“价格战”这一大胆而富有远见的策略,国产盾构机的定价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这一巨大的价格差异,对国际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人质疑国产盾构机低价背后的质量问题。

事实证明,国产盾构机的性能并不逊色于国外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更胜一筹。那么,为什么国产盾构机要采取如此低价的策略呢?

这并非简单的“薄利多销”,而是基于对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优势的充分把握。在国际市场上,老牌盾构机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早已建立起稳固的市场地位和品牌影响力。如果国产盾构机采用常规的定价策略,很难与这些老牌企业竞争。

只有采取足够低的价格,才能吸引客户的目光,让他们愿意尝试国产盾构机,从而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地位。这是一种“以价换市”的策略,目的是在短期内牺牲部分利润,换取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这种策略的可行性在于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低成本优势。凭借规模化生产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中国盾构机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即使价格较低,依然能够保持一定的盈利空间。

事实证明,这种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12年,马来西亚地铁项目成为了国产盾构机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战。起初,马方对中国盾构机的质量和可靠性心存疑虑,但中方团队的真诚和专业的态度,以及国产盾构机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最终打动了马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国产盾构机表现出色,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还创造了新的掘进记录,这为国产盾构机赢得了国际声誉,也为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产盾构机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迅速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截至2023年底,中国盾构机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已高达70%,中国中铁装备更是连续六年蝉联全球盾构机产销量第一的宝座。

如今,中国盾构机已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进入了盾构机的发源地——欧洲。法国,这个最早提出盾构概念的国家,也选择了中国的盾构机来建设其基础设施,这无疑是对中国盾构机的高度认可。

中铁装备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一个缩影。通过自主创新和大胆的市场策略,中铁装备不仅打破了国外在盾构机领域的垄断,更成为了全球盾构机行业的领导者。

中国盾构机的崛起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与艰辛的道路。从最初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到自主研发和价格战,再到最终的市场领先,中国盾构机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段历程,不仅展现了中国制造业的韧性和创新精神,更彰显了核心技术自主的重要性。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摆脱“卡脖子”的困境,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中国盾构机的成功,正是中国坚持自主创新战略的成果。

他们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工程师,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原创|中国盾构机:20年跨越欧美200年 新浪财经2024-11-12

国产盾构逆袭之路:已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10-10

冠军中国·青春接力|穿山越海的中国盾有多强? 环球网2024-12-18

0 阅读:0

小八有烦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