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太空快递员”亮相,计划今年首飞

环球Tech 2025-04-28 09:18:40

图片说明1:轻舟货运飞船1∶1模型

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上,我国新一代“太空快递员”轻舟货运飞船首次面向公众亮相,其1∶1模型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的展示备受关注。轻舟货运飞船长什么样,具有什么特点?围绕上述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近日采访了轻舟货运飞船总设计师常亮。常亮对轻舟货运飞船研制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介绍称初样试飞船计划今年首飞。

把最大最好的空间留给货物

2024年10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公布了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研制方案的评选进展情况,经过择优,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的轻舟货运飞船方案胜出,获得工程飞行验证阶段合同。

据介绍,“一体化单舱构型设计”是轻舟货运飞船的特色之一,这种设计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常亮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货运飞船主要包括双舱构型、多舱构型方式,轻舟的主要创新在于减少了推进舱,货物舱可拓展,增强了货物种类及数量的普适性。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前提下,一体化的单舱构型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任务的经济性。一体化构型大大降低了轻舟的外形尺寸,把最大最好的空间提供给了货物,同时更容易选择到合适的运载工具,可以适应多型火箭,满足快速发射的需求。

据常亮介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国内外的货运飞船,包括美国的‘龙’飞船、欧洲的ATV、日本的HTV以及中国的天舟系列飞船,最后我们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空间需求,自主设计了轻小的一体化轻舟货运飞船。”

物资状态全程可追溯

作为我国首个商业版的“太空快递小哥”,轻舟货运飞船的载物能力有多强?常亮表示,轻舟采取4层货架模式,共有40个货格,满足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等货物运输需求,对于特殊货物需求,在货架设计上预留了相应接口,能够实现上行需求。轻舟的装载容积约为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

“轻舟目前的设计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这种设计指标考虑到了航天员乘组的需求以及下行废弃物需求,未来还将深挖货运潜力,可根据需求拓展运力。”常亮表示。

轻舟飞船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个商业化任务,在设计上还有哪些创新之处?常亮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轻舟飞船中布置多个高清摄像头,实现全范围观测,通过智能视觉算法直接记录航天员取用货包的情况,并且完成货包数据库的自动更新。飞船中布置智能语音系统与数据库联通,航天员可以用多种方式查询具体的物品,系统会协助航天员寻找物品所在的货包和位置。

货运飞船运送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时通常会对保鲜有很高的要求,轻舟在这方面有哪些设计呢?据常亮介绍,“轻舟飞船还有独到的冷链箱体系设计,以灵活配置为核心,单个冷链箱容积60升,可根据冷链上行需求灵活配置数量。冷链箱温区可高精度调节以适应货物不同的储存温度要求。这些设计有效提高冷链运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上行货物的保鲜需求。”

“在天地一体化物流链和自动存取货技术领域,我们已构建了完整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通过部署高精度视觉识别单元和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实现‘无人值守’的飞船自动化仓储管理,大幅提升航天员的工作效率。天地数据同步,确保物资状态全程可追溯,未来可以通过智能预测算法优化补给周期,提升物资周转效率,迈入智能化新阶段。”常亮表示。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作为一款商业化货运飞船,研制团队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优化研制流程,取得数字化、产品化、一体化等关键技术突破。同时基于丰富的批量卫星生产的规模效应,从原材料、元器件、单机部组件等方面着手,降低了轻舟货运飞船的生产成本。此外在发射场流程方面也提高了效率,降低时间成本。

“商业+商业”的搭配

公开报道显示,轻舟将选择我国的商业运载火箭“力箭二号”作为运载工具,“商业+商业”的搭配会带来哪些改变?

常亮表示,“力箭二号”为新型的液体煤油运载火箭,运力在8-12吨之间,可为将来轻舟的拓展提供支持,且“力箭二号”火箭将来的设计为可回收火箭,更符合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的商业航天设计理念。结构设计上,火箭与轻舟进行一体优化设计。操作流程、测试方面,与火箭联合安排发射场的测发流程。

据他介绍,轻舟引入了商业航天的理念和技术手段,例如首次在系统中采用货物运输系统抓总的商业模式,可以将运载与飞船结合得更紧密;引入商业航天理念,推动新思路、新器件、新材料在航天领域的快速迭代与应用,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计划探索开展冠名权、搭载IP文化、品牌传播、科普合作等多种商业模式,与社会各行各业开展创新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轻舟货运飞船的研制工作进展如何?这也是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据常亮介绍,目前,轻舟团队正在进行初样试飞船的软件工作以及正样首飞船的设计工作,初样试飞船的单机以及部组件已经投产,计划于今年首飞。“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相关工作,载人航天系统货运飞船比传统卫星在功能方面需求更多,可靠性方面标准更高,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的领导下,我们有相关的标准、有各大系统协助,相信一定会克服困难,完成飞行、对接以及送货的任务。”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轻舟货运飞船的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已成功研制发射了168颗卫星。在通信、导航、遥感、科学、微纳、深空六大领域,具备了从公斤级到吨级、从超低轨到深空所有轨道的各类卫星系统设计和研制能力。该研究院此次研制轻舟货运飞船,将怎样发挥其自身优势?常亮表示,研制轻舟货运飞船是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再一次为国家载人航天做贡献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承担了神舟七号和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任务,轻舟团队核心技术人员来自伴星团队,该团队继承了载人航天严谨的系统工程管理、持续的技术创新、高效的团队协作、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以及持续学习和知识传承的优良品质。“载人航天研制团队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为当前的航天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也为未来航天项目研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常亮表示,利用前期科学创新经验以及微小卫星传统优势,轻舟计划完成货物运输任务后,在重返大气层前,可以通过搭载科学试验载荷进行在轨试验,也可以在轨搭载并释放微小卫星。▲

0 阅读:13

环球Tech

简介:环球网旗下定位国际科技资讯的科技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