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一度被誉为“建造世界的基石”,过去的几十年里曾是众多学子争相追捧的热门专业。然而近年来,热度有所降温,甚至渐渐成为人们口中的“天坑”专业。针对如此现状,同时结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同济大学对土木工程学院进行了全新升级和改造,一起来了解!
一、科学研究
低碳、智能、韧性是全球在土木工程领域高发文量的研究主题,去年5月5日同济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低碳·智能·韧性——土木工程学科发展规划战略研讨会”,21位两院院士、80余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出席本次会议。
为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同济大学针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方案要求,于2022-2023年投入总金额1000万/年。该研究也将围绕七大全寿命智能展开:智能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工地、智能装备、智能检测、智能运维和智能预测,并运用到实际,打造新质生产力。
图源:同济校园建筑群智能防灾系统
二、社会服务
针对低碳、智能、韧性和三深能源这几大维度,同济夯实校企战略合作,蓄力卓越工程师培养,有组织培育项目。与此同时,今年5月19日,学校隆重召开了同济大学新能源系统基础设施研究院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议。
三、人才培养
为顺应新时代需求,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超学科系统工程师,同济全面提升了土木工程专业的数智化:
1、自主开发专业知识图谱,形成人机协同共存的教育教学新局面;
2、全面重构课程体系,AI深度融入课程大纲;
3、推进专业数字教材,新一代AI系列教材提升学习体验;
4、教学空间改造升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四、国际合作
同济携手全球顶尖高校,构建人工智能赋能土木学科的学术共同体。5月27日,由同济大学和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联合举办的“中德学术合作的新战略方向,同济大学推出“对德合作2.0战略”,与近50所德国知名伙伴高校和机构开展更多互利共赢的高水平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其中包括波鸿鲁尔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维也纳工业大学等。
经费、论文、基地、项目、专利和奖项代表的都是学科的硬实力,期刊影响力则是一流学科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土木工程学院建设了期刊集群,为攀登学科前沿高地、做强国际学术传播主场做铺垫。
五、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在提升学科竞争力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Pol D. Spanos、Herbert Mang,上海人才GF工程:Dimitri Beskos;欧洲科学与艺术院外籍院士:吕西林、李杰、袁勇,实现科技、人才、教育三位一体全面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土木基础设施是承载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物质载体,它永远不会没落!百十土木续风华,向新而行赴未来!相信通过此次革新,同济会带领土木工程专业更上一层楼,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土木工程再度辉煌!
来源:整合自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仅供交流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