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突然给毛主席送来一份情报:国民党空军使用一种名叫RF-101C型美国侦察机,经常对我进行侦察骚扰,近至沿海各省,远至大陆内地,仅对我沿海机场就先后侦察多次,但总是抓不住它,原因是RF-101C是美国新近制造的一种侦察机,除有先进的侦察设备外,最大的特点是飞得快。它在1.1万米高空飞行时,每小时可飞16的公里。而眼前我军的歼击机都飞不到那么快,要将这种气焰嚣张的新式武器击落有一定难度。
已经是深夜了,毛主席放下总参谋部送来的一份情报,站起来,点燃一支烟,踱着步,默默地思考着。
突然,毛主席收住脚步,转身叫来秘书,说:“海军航空兵第四师不是有个十团吗?我知道他们很能打硬仗,让肖劲光派人去走一趟吧!”
毛主席的话传到了总参谋部,又传到了海军。
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苏振华、副司令员兼航空兵司令员刘道生等将领共同商讨后,决定由十团组织一支机动作战小分队去浙东,对付敌方这种气焰嚣张的新式武器。
师长周克林接到刘道生的指示,立即来到十团副团长王鸿喜的跟前,直截了当地问他:“毛主席亲自指示的任务,你能不能去?”
周克林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十团刚改装一种新型国产歼击机,但这种歼击机的设备到南方适不适应?能不能夜航秘密进驻浙东沿海机场?火炮是不是连发?这一切,大家心中都没有底。
王鸿喜的飞行技术在全团是数一数二的,夜航已经飞行半年了,现在又听说毛主席亲自点了将,马上作了坚定的回答:“没有问题!”
12月3日、王鸿喜和团政委李建和,率领着机动作战小分队的另两名成员——中队长王相一和高绍英,动身前往浙东了。
他们出发前,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政委苏振华和海军副司令员兼航空兵司令员刘道生,乘专机赶来青岛。几位首长逐个找小分队人员谈话,到机场检查了飞机,还为小分队设想了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
“首长们,等我们的好消息吧!”
王鸿喜向海军司令员敬了一个礼,转身跨上了飞机,
机动作战小分队的飞机在浙东沿海机场一着陆,就展开了紧张的地面准备。他们根据RF-101C型侦察机的战斗性能,研究了它惯用的入窜方法和高度、速度情况,初步拟定了一个作战方案。
但作战方案拟定后没有几天,他们却发现RF-101C型侦察机的活动规律与他们原来想象的想法不完全一样,只能他们重新研究作战方案。
他们把RF-101C型侦察机历次窜犯的航迹,分成若干个专题和几十个项目,发动全体人员深入研究,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要打RF-101C型侦察机,关键是剥夺它的速度优势。
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番辩论,他们很快取得了一致看法,敌机速度虽然大于我机,但它有“三个快不起来”:已在爬高阶段快不起来;侦察照相时快不起来;转弯时绕大圈子,我机可以斜切半径,它实际上也快不起来。
根据RF-101C型侦察机的“三个快不起来”,机动作战小分队采取了对我机“三个有利’的对策:选择对我机有利的地段攻击;选择对我机有利的角度进行拦截;占据对我机有利的高度,以便化高度为速度。机动作战小分队重新制定了作战方案。
这个方案是不是符合实际?小分队到达这个机场的第11天,即1964年12月18日,是检验作战方案的日子。
检验的结果是:一架RF-101C型侦察机坠入大海,飞行员跳伞被我渔民活捉。
有趣的是,这个被活捉的飞行员却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见见他的对手。
这位飞行员名叫谢翔鹤,是国民党空军少校作战官,算得上国民党空军的佼佼者。
他曾被派至冲绳美国空军基地进行过飞行改装训练,已经飞了2800多小时,多次驾驶美国飞机RF-84和RF-101C内窜大陆侦察照相。
1964年以来,除青海、甘肃两省以外,谢翔鹤都窜遍了,获得了“宜威”、‘彤弓”、“飞虎”和“云龙’奖章各一枚。
17日下午,他接到了由美国顾问耶茨和勃尔伦直接下达的出航命令。
晚上,他离家前,一遍又一遍吻着娇妻及两个女儿,悄悄告诉他们,明天要出去转一圈,返航后将带着她们去一个最大的酒家共进晚餐。
没有想到,起飞两小时后,他竟当了俘虏,败在大陆飞行员的手里。
与王鸿喜见面时,谢翔鹤老老实实地承认,他思想麻痹,认为大陆还没有能追上他的飞机,并对大陆航空兵高超的飞行技术表示由衷的钦佩。
毛主席对于海军航空兵部队击落RF-101C型侦察机非常满意 。周恩来总理、罗瑞卿总长则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海军航空后有功人员,对他们给予表彰。
参考资料:《海军英豪:人民海军英豪荟萃》(海潮出版社)、《在蓝色的档案里:共和国领袖与海军纪实》(海潮出版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