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拆迁款变保险,71年后才能取!银行神回复:业务员已离职

小李说说看 2024-12-11 11:02:47

5年定期存款竟变成71年后才能取出的终身险,这是什么操作?

网友对此发表看法:“这简直是存款变保险的魔术,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玩的这出'狗血'大戏也太离谱了吧!”

张月(化名)站在银行柜台前,脸色铁青。

“什么?我的500万存款要71年后才能取出来?”张月难以置信地质问道。

银行柜员面露尴尬:“抱歉,张女士。您的这笔钱并非5年定期存款,而是一份终身保险。按合同规定,需要等71年才能全额支取。”    

张月顿时感到天旋地转。5年前,她将拆迁补偿款存入这家银行,本想着5年到期后取出来买套大房子。没想到竟遇到这种情况。

“当时你们的业务员明明说是5年定期,高息产品。怎么现在变成终身险了?”张月愤怒地质问道。

柜员无奈地解释:“这是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我们银行也无法更改。”

更让张月心凉的是,她还介绍妹妹在这家银行存了340万,同样遭遇“存款变保险”的窘境。姐妹俩共计840万元存款全部变成了保险。

张月要求见当初办理业务的员工,银行却表示那名员工已经离职。无奈之下,张月只好放弃利息,要求银行归还本金。

然而,银行和保险公司互相推诿。保险公司甚至表示,如果现在退保还要支付高额违约金。

走投无路的张月最终将银行和保险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归还840万元本金及利息。

本案的焦点在于银行与保险公司是否存在欺骗行为,以及保险合同的效力问题。

从法律角度来看,银行和保险公司的行为存在多处违规:

违反《商业银行法》规定。该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将储蓄存款与保险产品挂钩,也不允许保险公司业务员在银行内销售保险产品。

侵犯消费者知情权。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银行和保险公司隐瞒重要信息的行为,已严重侵犯了张月姐妹的知情权。    

合同效力存疑。如果保险合同是在欺骗或误导下签订的,根据《民法典》规定,该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即便张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了合同,也可能构成银行与保险公司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同样导致合同无效。

基于以上分析,法院最终支持了张月的诉求。在法院调解下,保险公司和银行归还了张月500万元本金,其妹妹也拿回了340万元本金。

案件看法

这起案件给我们以下启示:

签署任何合同前,务必仔细阅读所有条款,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时更要格外谨慎。

对银行推荐的“高息”产品要保持警惕,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

遇到权益受损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银行和保险公司应当诚信经营,不得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此类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网友评论道:“这银行真是太坑了,存个钱还得提防被'套路',以后存钱得先请个律师帮忙看合同吗?”

面对这种“存款变保险”的操作,普通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于这个案子,你怎么看?    

0 阅读:8

小李说说看

简介:贴地气的案例分享,想和你做个朋友的第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