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数众多的抗战剧中,多年前的《亮剑》依然是经典之作,而且其影响力相当持久。直到现在,我们在谈及抗战时期军队编制的文章中,还有不少读者引用抗战中的“名场面”,由此可见一斑。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讲,《亮剑》起到了一定程度科普战史的效果。当然,大家之所以喜欢这部剧,跟其中的不少军事细节贴合实际,而且也跟演员们的精彩发挥有关。
不过,影视剧毕竟不是纪录片,《亮剑》中对于军事机制的运作以及编制、装备方面也是有些瑕疵的。其中有些是错漏,有些则是迎合剧情的设定。
比如网友们经常乐道于李云龙独立团在抗战后期发展到了8个营,7000多人的规模。
而在八路军的作战历程中,抗战后期的确有成倍规模的扩大,所以有些网友就认为这一情节符合真实历史,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
八路军在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部队的展开与发展模式也是不同的。
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进行了战略展开,并创建各大根据地。此时一个团的老部队撒出去,发展到七八千人不是有可能,而是历史事实。
比如杨成武将军的独立团在晋察冀很快就发展到了7000多人,随后分编出3个主力团;再如第685团南下后,实力也很快发展到万人,除了分编出的单位,最后也保留了3个主力团。
诸如上述的例子,在全面抗战初期还有很多。但大家也注意到了,部队的规模扩大后就会分编出新的团,而不会令一个团保持超大编制的形态。
为何会这样呢?
因为一个团太大的话,在当时是不好指挥的,因此兵力多了就要分编新团。
在1939年到1940年,八路军的整军标准就是“三营制”团,兵力最好要达到2500人,少一些的话也要有2000人。
所以在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的上百个团就是这么编出来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绝大多数的新团还没有锻炼出来,只是完成了编制上的调整,因此打硬仗的主要是老红军团和全面抗战初期第一批整训出来的主力团。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重创了日伪军,但自身牺牲也很大。此后1941年到1942年,日军增调兵力疯狂“扫荡”,八路军的作战进入到最艰苦阶段,兵力规模从40万人下降到了30万人。
在艰难的形势下,八路军开始了“精兵简政”,同时实施主力军地方化。
在这种背景下,八路军的团分为了保留三营制的甲种团,保留两个营的乙种团,以及只有3到5个连的丙种团。
因为兵员及武器弹药的困难,当时即便是甲种团也很难保持像全面抗战初期3000人以上的规模,基本上有2000人左右就算不错。
比如陈锡联将军麾下的第769团,“精兵简政”后的兵力为1921人;而第13团和14团则改为乙种团,编制兵力就只有1274人;到后来第14团进一步改为丙种团,编制数就剩下了900人。
实际上由于频繁战斗导致的减员,各团的人数要比编制数还要少些。
那么当时八路军甲种团、乙种团、丙种团的数量比例大致是个什么情况呢?
以1944年中的统计为准,全军甲种团有34个、乙种团有74个、丙种团有91个,三类团的数量比例为1:2.2:2.7。
那么再回到《亮剑》中李云龙团大发展的背景,其实也是在日军“大扫荡”之后,部队化整为零实施主力军地方化后逐步恢复实力的。
以李云龙团的情况,在当时最多是编为乙种团,更大可能是编为丙种团。
当时八路军的军区体制已经非常成熟,团级建制的单位通常编在军分区之下,一个军分区通常划定在若干县内,当然军分区内不止一个团。
这样的话,一个团的活动地域是比较有限的,具体兵员、粮草的供应就不可能太“独立”的存在,而是要在军分区的统一协调下进行。
因为在建制关系上非常完整,部队活动地域也不会太大,所以各部发展到什么程度,团长当然知道,不会出现团长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力的情况。
按照在《亮剑》中李云龙团后期有8个营、7000余人的设定,实际上已经超乎了当时存在的任何团的实力数。在第129师中,最为精锐的第769团和第772团也达不到。
但如果说这是一个军分区内实力数的话,倒还相差不多。
在军分区的建制下,有正规主力团、基干团,同时还有县区游击队。
以陈赓将军麾下太岳军区的建制来说,到1944年11月时下设的5个军分区人数分别为:
第1军分区8197人、第2军分区4708人、第3军分区3564人、第4军分区5593人、第5军分区2482人。
其中兵力最多的第1军分区兵力数跟李云龙团相当,不过当时一分区有第25和38两个主力团,外加团级建制的洪赵纵队,此外还有上千人的地方武装才可到此数。
如果说李云龙团一个团的力量就有8个营、7000多人的正规力量,那么当时这些兵力足以分编成十个700余人的丙种团了。
所以李云龙在抗战后期的设定,要是个军分区司令的话,便符合史实了。不过李云龙如果是军分区司令的话,那楚云飞至少得是晋绥军师长了,到后面的戏份便不好安排。
至于说八路军抗战后期兵力成倍增加,为何不会出现步兵团过大的情况,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既可以充实原有的团到甲种团,又可以新建团,所以八路军兵力翻倍增加,但步兵团兵力数是不会多到离谱的。
希望上面这些军史内容,能有助于大家了解当时的抗战情况。
孔捷在平安县城打阻击时,发布命令时说各营和县大队区小队各自阻击,说明孔捷并军分区匕司今员一职。李云龙阻击日军部队三营三连和区小队,说明李云龙边并。
你特么又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