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筹建中的深圳理工大学(筹)放出消息,该校计划于今年正式招生,招生专业为神经科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
多所新“理工大学” 亮相在即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理工大学(筹)(简称“深理工”)是四所建设中的新“理工大学”之一。
深理工是以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优质的科教资源为基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将建设成为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该校已建设生命健康学院、合成生物学院、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和算力微电子学院等七大学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理工筹备办主任樊建平在该校2023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表示,学校按照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已组建一支300人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各学院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超600篇,获批建设细胞与基因治疗等4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初具规模,组织承担横向项目经费近1亿元,建设7个联合实验室,表现出了“建一个学院、成一流学科、强一片产业”办学效能。
在落实本科生招生工作的基础上,深理工今年还将做好硕博学位点申请工作,面向国家所需和深圳未来产业需求,以新型研究型大学标杆为目标继续努力。
除深理工外,新“理工大学”还有建设中的青海理工大学、官宣已基本达到“学院”更名为“大学”设置标准的湖南理工学院、更名大学工作列入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的厦门理工学院。
去年12月,占地1640亩的青海理工大学建设项目,包括校园书院、研究生公寓、公共教学楼等全部竣工。
青海理工大学校名原定为西宁大学,由青海省政府筹建,其初衷是在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新建一所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学校突出“高、精、小、特、新”的发展路径,“高”在规划和建设上: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精”学科和师资上:精准设置学科专业,精干培育师资队伍;“小”在规模和内容上:学校规模不贪大,专业设置不求全;“特”在理念和定位上:突出西部特点,彰显时代特色;“新”在模式和机制上:树立全新办学理念,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西部名校、百年名校。
青海理工大学在青海大学昆仑学院的基础上筹建,预计2024年完成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并实现首次招生,首期办学规模约2000人,远期约17000人。
厦门理工学院和湖南理工学院则在积极推进更名大学工作,力争跻身“理工大学”行列。
早在2021年,厦门理工学院提出了“两个五年、两步走”战略:在第一个五年(2021-2025年),成功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把学校初步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在第二个五年(2026-2031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来源:厦门市教育局网站。
去年7月,厦门市教育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厦门理工学院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的最新情况,该项工作已经列入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中,正稳步推进。
湖南理工学院的更名之路更进一步。去年底,湖南省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答复网友咨询时表示,“湖南理工学院”更名为“湖南理工大学”已经纳入《湖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目前,该校基本达到“学院”更名“大学”的设置标准,待其独立学院南湖学院转设成功后,即可按程序申报更名为“大学”。湖南省教育厅将做好相关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支持湖南理工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内创造条件尽早更名为大学。
来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理工大学” 强校林立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全国高校名单,现有以“理工大学”命名的高校有29所(不含独立学院)。
一众“理工大学”不乏科研教学实力强劲者,985高校就有3所,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
“双一流”建设高校除了上述3所外,还有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成都理工大学。
今年1月,北理工发布2023年学校高质量发展纪录片,提到学校已经获批雄安校区,正全面构建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珠海校区、怀来校区、雄安校区在内的“一脉五区,一体发展”办学格局。
在学科建设上,北理工遵循“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学科建设方针,统筹兼顾“学术追求”与“行业引领”,逐步形成优势与特色、传统与新兴、应用与基础、综合与交叉相促进的工理管文医协同发展格局。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9个学科获评A类,兵器科学与技术(A+)、控制科学与工程(A)、机械工程(A)、光学工程(A-)、管理科学与工程(A-)、材料科学与工程(A-)、计算机科学与技术(A-)、信息与通信工程(A-)、化学工程与技术 (A-),学科实力强劲。
成都理工大学近年来可谓“飞速提升”。学校始建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以“穷究于理、成就于工”为校训深耕精研,半个多世纪以来为社会培养了近30万优秀人才,包括5名两院院士。
学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进入了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
去年1月27日,该校地球科学学院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王达博士,以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并收录于当期热点研究之中。到了5月,该校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与此前进入的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等学科并列。不久,学校沉积地质研究院、沉积与生物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李超教授团队在Nature发表文章“Uncovering the Ediacaran phosphorus cycle”(解密埃迪卡拉纪磷循环),是成都理工大学校史首篇以第一完成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的论文,实现了零的突破。
“理工大学”是我国高教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工领域的研究创新更是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保障。
因而,新“理工大学”总能牵动社会大众的视线,我们也将继续关注新“理工大学”的建设动向,期待这些以高水平为目标的新大学能为我国人才培养和科学创新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厦门市教育局、深圳理工大学(筹)、青海理工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等网站。
[2]“筑”力教育强国!中建八局青海理工大学校园建设项目全面交付.《中国基建报》百家号,2023-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