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甲:一个清华硕士的“清官”之路与公益情怀

雁凡聊情 2025-02-02 06:54:33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清华硕士放弃优渥的生活条件,选择扎根贫困山区担任县委书记的故事,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许多人的心灵。

一、清华才子的选择

陈行甲的履历堪称完美:清华硕士、副县长、县委书记……但这些光环背后,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当他第一次踏上巴东这片土地时,映入眼帘的是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这个曾经在象牙塔里钻研学术的清华才子,毅然选择了扎根基层,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清华读书时,他就立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这种家国情怀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深深植根于他内心的价值追求。他常说:“我这一生,要么轰轰烈烈地干事,要么就一事无成。”

二、铁血反腐的县委书记

面对腐败现象,陈行甲展现出了罕见的勇气。在平阳坝工程中,面对上级的压力和利益集团的威胁,他依然坚持原则,将9名官员和5名企业老板送进了监狱。这种不畏强权的精神,正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

在反腐过程中,他不仅要面对来自体制内的压力,还要承受来自利益集团的威胁。有人试图用他的家人要挟他,但他说:“我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走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三、情系民生的公益情怀

陈行甲的公益情怀源于他对生命的敬畏。他见过太多因为没钱治病而失去生命的案例:7岁白血病患儿的父亲用头撞墙的场景,至今让他难以忘怀。这些真实的画面驱使他不断前行。

他发起的”结穷亲”活动,让全县1400户贫困家庭得到了帮助。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收养了一个艾滋病患儿。这种大爱无疆的精神境界,超越了世俗的偏见与歧视。

陈行甲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该躲在象牙塔里空谈理想,而应该深入基层,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他的经历证明:只要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像陈行甲这样的人:既有知识分子的担当,又有普通人的温情;既能坚守原则底线,又能心怀天下苍生。他的人生轨迹启示我们:真正的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为社会创造了多少价值。

0 阅读:4

雁凡聊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