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女儿要富养,特别在是父亲那里,更是宝贝得不得了。很多年轻爸爸,对待女儿和儿子的态度,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曾经,大S在某档综艺节目中,公然控诉过汪小菲对待小月儿和小林儿的态度,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也许就如常人所说的,女儿不只是件温暖牌小棉袄,更是爸爸前世欠下的情债,这世要做牛做马来还。
父亲对女儿掏心掏肺地付出,待女儿长大成人后,能收到相应的回报吗?
也许吧!但某大学食堂发生“AA制”事件,就是一个“落空”的例子。

食堂一幕刺痛全网:18年养育,换不来一顿饭的温情
在开学季的某高校食堂里,曾经上演过一幕令人心寒的场景:
一位父亲千里迢迢送女儿上大学,和女儿一起走进大学食堂里吃午餐。排队打饭时,女儿只刷了自己的饭卡,留下父亲独自掏钱。
这位父亲当时就愣在原地,喃喃自语:“这女儿白养了……”
在他看来,这相当于到了女儿的地盘,就该女儿帮忙刷卡买饭,毕竟女儿手中刚办好的饭卡,支付也方便又快捷。
没想到,是他多想了,女儿完全get不到这个点。
自从这个视频曝光后,迅速在网上传开,几度冲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
有人指责女儿“冷漠自私”,也有人反思“家庭教育的失败”,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家长感同身受: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不懂感恩?

AA制背后的教育反思:
1.独立与感恩的失衡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过于强调了独立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特别是90后00后,有些父母自己做在沙发上刷手机,却要求孩子做家务活。哪怕孩子很不乐意,甚至强烈抗议,但家长仍坚持要孩子学会独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家长这样强硬的做法,并不能教会孩子独立。恰恰相反,这样没有温度的被迫独立,反而会教会孩子冷漠、冷血。
真正的独立,是一个瓜熟蒂落的自然过程。这需要内心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
首先,在孩子看来,独立自主是安全的;其次,独立是孩子自己的意愿,并主动去探索和挑战;再次,孩子愿意并且有能力去承担后果。
在有些父母的做法有欠考虑,甚至过于极端。对一个明明怕黑的孩子,家长却强迫着孩子分房睡。
这样做后果,在孩子看来,他是不被理解、包容的,从而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尽管有些小孩外表伪装着坚强,但内心是害怕、受伤的,也会认为“独立”就是等同于“划清界限”。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85后父母中,有72%认同“尽早培养孩子独立性”,但只有35%的父母会顺应孩子,耐心引导。
小小年纪的他们,要承受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和恐惧。也难怪越来越多的孩子,不懂得感恩、回馈,甚至陷入负面的情绪中导致抑郁。
其实,只要父母给够孩子的心理营养,比如安全感、价值感、无条件的爱等。只要孩子内心丰盈有力量,独立自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否则,就如拔苗助长般得不偿失。试想想,内心力量不足,本身就缺爱的人,怎么可能有能量去爱别人?“爱满则溢”就是这个道理!
独立与感恩,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平衡关系。过于独立的人,是个冷酷的人,活得没有人情味。
要想养育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家长的正确引导、耐心陪伴起着关键的作用。

2.代际价值观的冲突
站在父母的角度,很多家长会认为,18年的养育之恩,抵不过一顿饭钱。也就是说,女儿不给父母买单,就是不孝,不懂得感恩。
而站在女儿的角度呢?也许从小到大被教育要独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明白丁是丁卯是卯泾渭分明。
女儿深受AA制的现代礼仪洗礼,她认为各付各的饭钱是天经地义的。
更何况在大学食堂里,都是一个一个排队打饭的,支付的方式有多种,父亲完全可以微信支付,用不着自己操心。
所以,认知、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也会导致处理同一件事情,会有多种方式。
这样看来,女儿不给父亲支付饭钱,与网友们所说的“白眼狼”、“不懂得感恩”等,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生儿育女难的不是“生”,也不是“养”,而是“育”,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所以教育方式没有标准的模式,只能因为而异,顺势而为。

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教育的根本,学会让孩子依恋父母,也就是说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只有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引导、教育,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只有相互之间的关系到位,彼此间才能进行有效沟通,从而促进情感更好地联结。
如果关系不到位,教育就无从下手,沟通也无法进行,更别说正确引导、成功教育了。
结语:教育的温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食堂AA制事件,不管是女儿“冷漠”也好,还是家庭教育“缺位”也罢。但它提醒我们:爱,是一场双向的奔赴!

同样的道理:
教育,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双向的滋养;
感恩,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情感的自然流淌;
成长,不是单纯的独立,而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明白:教育的终极意义,不是培养一个“成功”人,而是培养一个“懂爱”的人。
今日话题: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你的看法对我很重要,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