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飞行员都是稀缺而宝贵的人才。
成为飞行员对身体条件有着严格的标准,光是体检这一项就让很多想飞上天的年轻人被淘汰了。
培养一名出色的飞行员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从基础训练到实战经验积累,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飞行员的成长过程涉及昂贵的飞行设备、专业的指导团队以及长期的训练周期,这些资源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中国,女性飞行员的数量非常稀少,尽管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最多的女飞行员,但目前仅有52名女性在飞行岗位上工作。这一数字反映出女性在这一领域中的罕见地位。
许华山,作为开国大将许世友的第三个女儿,曾在中国空军中担任飞行员。离开军队后,她转而投身商界,成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
这位事业成功的杰出女性,一生未曾步入婚姻殿堂,她的感情世界如同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这片空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过往?她的选择是源于对事业的执着追求,还是另有隐情?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甘愿放弃世俗眼中的幸福,选择独身一人的生活方式?她的故事,或许能为我们揭示一个时代女性在事业与婚姻之间的艰难抉择。
【阴差阳错进军校】
上世纪70年代,许华山在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学习,每天的训练生活十分规律。某天,他刚完成一天的常规飞行训练。
许华山计划抽空在晚上给父亲许世友写封信,但拿起笔时,她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
许华山心里清楚,父亲看到信里的请求多半会拒绝,但她还是决定赌一把。她打定主意,就算事后被父亲狠狠教训一顿,也要离开空军学院,绝不再待下去。
许华山进入空军学院学习飞行技术,这件事纯属偶然。
1968年,空军组织了一次选拔飞行员的考核,但许华山对此事缺乏热情。
许华山的一位好友一直渴望成为一名飞行员,最近他决定去参加体检。为了缓解紧张情绪,这位朋友特意找到许华山,希望她能陪同前往。许华山欣然同意,愿意在朋友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给予支持。
许华山恰好有空,便爽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约。
原本对飞行充满热情的朋友未能通过体检,而对此并不热衷的许华山却意外地通过了所有体检项目。
许华山回到家,把体检通过的消息一五一十地跟父亲许世友说了。但许世友没直接回应,而是反过来问许华山自己怎么想的。
许华山琢磨了一下,认为值得一试。
许世友得知女儿的决定后,既感到欣慰,又有些不安。许华山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但他从未预料到她会选择加入军队,而且还是空军。
他对女儿立下了两个规矩:第一,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中途放弃;第二,不能享受任何特殊待遇。
许华山前往哈尔滨空军第一飞行学院,此行是为了完成父亲交代的两项任务。
尽管许华山在踏入飞行学院前,就已经有了承受艰辛的心理预期。然而,真正体验过后,他依然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清晨四点到五点之间就得爬起来,十分钟内搞定刷牙洗脸,接着穿好衣服,背上准备好的包,开始跑三千米。跑完这个,一天的训练才算真正开始。
飞行学院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这让许华山感到非常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萌生了退学的想法。
当天晚上,许华山利用空闲时间坐在书桌前,准备给父亲许世友写一封信。
【退学请求遭拒绝】
几天后,许华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她怀着紧张的心情拆开信封,内心期盼着父亲能答应她的要求。
然而,许世友的回应却让许华山感到非常失望。
许世友在信中明确表示,不同意许华山退学的请求,并强调她必须坚持完成学业,不能中途放弃。
尽管许华山在信中含蓄地表达了军校生活让她感到极度痛苦,许世友依然坚定地在回信中表示:
当你感到无法坚持到毕业时,要坚定信念,全力以赴地活下去。面对困境,不轻言放弃,而是努力争取生存的机会。
许华山早就料到自己的申请可能会被驳回,但许世友直截了当的拒绝言辞,依然让她心里不是滋味。
许世友在战场上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过人的胆识,他从枪林弹雨中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位身经百战的军人,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成为了众人敬仰的英雄。他的事迹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英勇,更体现了那个时代军人的坚毅品格和无畏精神。
许世友一生征战沙场,他深信如果过度给予子女安逸舒适的环境,只会导致他们变得软弱无能,无法自立。
许世友在教育子女时,常常通过设置挑战来锻炼他们的毅力。他会刻意安排一些艰难的情境,让孩子们面对并克服,以此培养他们的坚韧品格。
为了让许建军和许援朝掌握游泳技能,许世友采用了一种直接的方式,他同时抓住两个儿子,把他们抛入水中。
许世友目睹他们的呼救和挣扎,却始终冷眼旁观,完全没有上前相助的打算。
经过长时间的练习,许建军和许援朝终于掌握了游泳技能。他们通过不断尝试和努力,最终在水中自如游动,成功克服了对水的恐惧。
许世友常跟子女们聊起自己早年遭遇的艰辛,他觉得这些经历是最值得传给后代的珍贵遗产。在他看来,过往的困苦不仅塑造了他的品格,更是教育下一代的活教材。通过分享这些故事,他希望孩子们能从中汲取力量,理解生活的真谛。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子女们对父辈的奋斗历程有了更深的体会。
欺凌弱小、仗势欺人的行为绝对不可取,一旦做了,就难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许世友对待下属不分性别,一律平等,只要犯了错,就必须接受惩罚。
许华山和姐姐许桑园因逃课外出玩耍,结果挨了一记耳光。那天晚饭时,许华山一边的屁股疼得连凳子都坐不了。
许华山非常了解自己父亲的性格,清楚他绝对不会为了自己去找关系办理退学手续。然而,父亲在信里只是严厉地批评教育,完全没有流露出对她的关心和体谅,这让许华山心里难免感到失落。
信封里还有一封信,给了她一些心理慰藉。不过,这封信并非出自许世友之手,而是由他的秘书李文卿代笔。
李文卿在信中提到,许世友心里一直放不下他女儿,因为她一个人去了哈尔滨上学。
许世友的房间里,床头柜上一直摆着一张许华山的童年照片。那是她离家求学后,父亲特意放在那里的。照片里,小姑娘戴着毛线帽,手里握着一朵小花,冲着镜头笑得特别开心。
在每日的散步中,许世友常常提起许华山。
许华山从李文卿的笔下,逐渐感受到了父亲许世友深藏心底的父爱。这份平日里未曾言说的情感,通过文字悄然传递,让许华山深刻体会到了父亲对子女的深情与牵挂。
许华山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他终于明白了父亲一直以来的苦心。
从那时起,许华山再也没提过退学的事。不管训练多么艰苦,他都硬撑着坚持到底。
【远渡重洋忆童年】
在飞行学院的高强度训练期间,许华山初次体验到了爱情的萌动。然而,这段初生的感情未能得到发展,在尚未真正开始之前,就已经夭折了。
这件事一直萦绕在许华山心头,成了她难以释怀的遗憾。
许华山年轻时在感情上遭受了重大挫折,这或许对她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几十年,她似乎再也没有遇到能让她愿意携手共度余生的人。
许华山在结束空军服役后,离开了家乡,只身赴美寻求发展。
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许华山在美国洛杉矶成功创办了玉山公司。尽管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女强人,但她的内心深处始终留有一片柔软的空间,珍藏着童年的记忆。
许家育有七个子女,许世友在管教孩子方面虽然严厉,但并未过多限制他们的自由发展。因此,许华山童年时常常与兄弟姐妹们一起爬树、下河,尽情享受玩耍的乐趣。
一天,许世友的孩子们再次因犯错挨了打,他们决定不再忍受,开始商量如何反抗父亲的教育方式。
为了给许世友施加更大的压力,被打的几个孩子还拉上了家里的其他兄弟姐妹。最终,许家的七个孩子齐刷刷地站在了许世友的房门口。
许世友刚走出房门,就看到一群孩子站在门口,神情严肃,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他一时没弄明白这些孩子到底想干什么,心里有些疑惑。
孩子们互相看了一眼,接着紧握拳头,大声喊出:
"停止暴力!禁止施暴!"
许世友一时没反应过来,许华山已经领着大家唱起了《团结就是力量》。听到孩子们清脆的歌声,许世友不禁开怀大笑。
这次反抗取得了明显成效,自此以后,许世友再也没有对孩子动过手。
父亲的教导一直是许华山面对困境时的力量源泉。每当遭遇挫折,他总是回想起父亲的话语,这些回忆帮助他度过了艰难时刻。在生活的低谷中,父亲的智慧之言成了他坚持不懈的动力。许华山用这些教诲作为内心的指南,指引他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父亲的言语,简单却深刻,成为了他克服挑战的关键。在逆境中,许华山依靠这些教导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父亲的智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在困难面前,许华山从不轻言放弃,因为他有父亲的话语作为精神支撑。这些教诲,成为了他战胜挫折的利器。父亲的教导,许华山铭记于心,成为了他不断前进的力量。
年少时,许华山并不完全明白父亲话语背后的含义。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和经历的丰富,他逐渐领悟到那些教诲的宝贵之处,也深刻体会到父亲坚毅外表下所蕴含的深沉父爱。
1985年,许华山得知父亲被诊断为肝癌晚期,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他立即动身,连夜返回家中看望父亲。
许世友当时连起身都困难,面对匆匆赶回的女儿,他只是淡淡一笑,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的时间所剩无几。
许华山从小就是父亲的心头肉,此刻望着父亲那张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两鬓已经花白,心里不由得一阵酸楚。
在许世友生命的最后阶段,许华山始终陪伴在父亲身旁。10月22日,这位传奇将军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就此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