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名为石悦的男子在电脑前打字的时候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可是电话里面的话却有些奇怪。
“请问是石悦老师吗,我是出版社的,请问您想要出版您的作品吗?”
一开始石悦还糊里糊涂的,自己没有什么作品出版啊,后来想起来,他说的难不成是自己在网站上随便连载的小说。
想到这,石悦答应了出版社的要求,可对这件事没有抱多高的期望,因为这本来就是写着玩的。
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就是这句随口一应的话,能在以后给他带来超过4100万的收入。
“当年明月”的诞生与走红
石悦偶然间发现了天涯论坛的“煮酒论史”版块中,关于明朝历史的讨论存在诸多歧义和错误。
对历史有着浓厚兴趣的他,内心的创作渴望油然而生,并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讲述明朝的历史。
由于对诗句“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喜爱,石悦选择了“当年明月”作为自己的笔名。
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石悦于2006年3月10日开始在天涯论坛连载《明朝那些事儿》。
他秉承着“历史也可以写得很好看”的理念,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枯燥的史实变得引人入胜。
通过巧妙的比喻和现代化的表达,石悦成功地拉近了古代历史与当代读者之间的距离。
这种独特的写作方式很快吸引了大量读者,“当年明月”也很快在网络文学圈中崭露头角。
仅仅几个月时间,帖子的点击率就突破了百万,甚至一度导致服务器瘫痪。
随着作品的走红,一群自称为“明矾”的忠实粉丝逐渐涌现出来。
他们不仅热情地追更每一章节,还积极讨论自己的理解,也为《明朝那些事儿》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
“明月门”事件
由于石悦在天涯论坛的影响力日益增长,一些资深作者不免心生嫉恨。
以“赫连勃勃大王”和“歌痕”为首的一群作者开始质疑石悦的作品。
声称他的点击率造假,甚至称其作品只是“野史”,这场争议也被称为“明月门”事件。
面对这些质疑和攻击,石悦起初尝试解释和沟通,但对方并不买账。
甚至有人在石悦的帖子下恶意刷屏,发布不当内容,最终石悦离开了天涯论坛。
就在石悦离开天涯的同时,新浪博客看中了石悦的人气和才华,邀请他入驻平台继续创作。
转战新平台后,石悦坚持每天更新2000字的创作量,保持作品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没想到,误打误撞创作的小说就接到了出版社的电话。
出版成功后作品影响力
这天,石悦像往常一样在电脑前埋头码字,有一位眼光独到的出版商给石悦打电话,提出想将他的网络连载出版。
石悦听到这话,也是一口应了下来。没想到,出版后的第一个月就有了惊人的5万本销量。
后来,石悦的版税收入也随之水涨船高。2007年,他获得了225万元的版税收入。
到了2009年,他的版税收入更是突破了1000万元大关,一跃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
《明朝那些事儿》也先后获得了终身星级最佳图书、全国十大畅销图书、全国中小学必读十本好书等多项荣誉。
更为可贵的是,《明朝那些事儿》让许多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爱上了历史。
一些在历史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本书找到了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
不过,石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从小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长期的积累。
石悦成功的背景和态度
在他5岁那年,父亲花费了五分之一的月薪在新华书店为他购买了《上下五千年》。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石悦常常独自在家,因为有历史书籍陪伴,他并不孤单。
他如饥似渴地研读《上下五千年》,上初中之前就已经将这本书翻阅了十二遍。
看到儿子对历史的热爱,石悦的父亲持续为他购买各类书籍,包括《二十四史》、《明实录》、《资治通鉴》等。
特别是《明实录》这样的史料,让石悦对明朝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是由于年少时的积累,才让他在创作生涯中有源源不断的灵感。
面对突如其来的成功和名利,石悦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沉稳和清醒。
即使成为畅销书作家,石悦依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不炫耀、不张扬。
就连妻子和同事都不知道这位默默无闻的公务员就是那个网络红人“当年明月”。
面对诸多出版社和媒体的邀约,石悦坚定地拒绝成为专职作家。
他认为,无论一个人多么出名,都应有一份正经工作。这既是对父亲教导的尊重,也是他对自己人生规划的坚持。
他深知,只有保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才能持续地观察社会,保持创作的活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出版社建议他停止网络连载以提高图书销量时,石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在网上免费更新,因为他希望让更多读者和网友接触到真实的历史知识。
结语
对石悦而言,写作不仅是表达自我的方式,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通过生动有趣的叙述,他让沉睡的历史重新焕发生机,激发了无数读者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
石悦的成功也折射出了网络时代的独特机遇与挑战。
互联网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优秀的内容能够快速传播。
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利,如何保持初心、应对争议和压力,都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
石悦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坚守本心,不忘初衷,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成功故事,更为我们思考网络时代的创作价值和意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网——《“当年明月”上央视《面对面》 讲自己那些事儿》
2.中国资讯网——《当年明月谈《明朝那些事儿》:不是历史幽默,而是我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