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明明满柜子都是衣服,却发现没有一件是自己想穿的;
一回到家,看到的就是乱七八糟的洗漱台、浴室、厕所和厨房;
坐在沙发上,一眼看去,满目皆是杂物的客厅和堆满东西的柜子........
以上经历应该不少人都有过,这就是“不舍得”丢东西的结果。
对此,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在书籍《断舍离·终结拖延》中表示:要解决这种就要先行动,后思考!
那些总是在清理杂物上找借口的人,往往也会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找借口!
不要把“不舍得”挂在嘴巴,也不要觉得“扔掉什么东西后会很麻烦”,一般我们觉得总有一天会用上的东西,通常都没有机会再用的。
因此,当断则断,当扔则扔,不要舍不得!
1、先从“扔”开始,再懒的人都能做到要做到断舍离,首先要做的就是“扔”东西,一点点地扔掉生活上的垃圾,心情也就一点点地变得轻松起来。
那么,我们应该先从哪里做起呢?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扔”东西,把家里能看到的杂物和垃圾都扔掉。
(1)不要因为放得下就放满东西,要刻意“留白”;(2)去掉隔板,先从收纳箱、收纳式家具开始扔;(3)只留“精英团队”。当我们放弃一件无用之物,就能腾出一点的空间;当我们处理掉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当我们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份精神。
所以,把家里的杂物一件一件地扔掉吧。
2、断舍离的生活理念不仅仅应用在物品上,更是应该用于我们的精神世界断舍离的奥义不只是“扔东西”,还有斩“断”物欲,“舍“弃废物,脱“离”执念的含义。
看完《断舍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断舍离其实就是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人活着是一种心情,无论穷富还是得失,只要心态好,看得开,一切都好。
有“人脉王”之称的汪涵,在多个节目上被明星好友们“投诉”,因为他经常删别人的微信。
而删除微信在现代人看来是“绝交”的证明。
对此,汪涵表示,自己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他说:
“当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我就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他还说:“妥善管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让它成为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朋友交流的好地方。”
汪涵的这种想法和《断舍离·终结拖延》中强调的“精简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
现在大家的微信联系人都有很多的好友,有些好友甚至连自己都不认识。
然而,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当自己有烦恼或者需要帮助时,打开有好几百个联系人的微信,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事实上,删除微信并不等于就是朋友之间出现问题或者绝交,因为在有些人的眼里,线下的见面交流更能联系彼此的感情。
与其让自己的微信上有几百个联系人,还不如拥有几十个可以帮自己分享生活和烦恼,自己有困难时可以搭把手的知心好友,高质量的社交能让自己的生活更上一层楼。
因此,我们可以参考汪涵的定期删除微信好友的做法,没必要追求数量上的联系人。
应该用自己的魅力去交友,汪涵即使被吐槽经常删人微信,但依然被称为娱乐圈中的“人脉王”。
而汪涵的做法正是书籍《断舍离》中的观点:
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高质量的社交,需要主动去“筛选”。
学会放下和舍弃,放下一切对自己心情有影响的人和事,舍弃一切对我们现实生活没有用的杂物。
人际关系能丰富我们的人生,然而不去适当把握和经营,任其发展,很可能会给人生带来消极影响。
审视人际关系,把重要的人摆在首位,与复杂的令人疲惫的关系告别,才能腾出心灵的空间,邂逅新的人,发展新的关系。
3、结语:一次真正的断舍离才是终结拖延的利器!很多人的烦恼都是想太多而不行动,总是拖延判断、决断和行动,断舍离就是破局的行动哲学。
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选择物品的窍门,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这一点必须铭刻在心。
无论是物品还是感情,当你因此而黯淡无光时,请记得放手离开,重新开始美好生活,现在开始学会断舍离,让它成为你人生的武器!
人活在世界上,做到从容坦荡心安理得即可。学会放下和舍弃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强求占有无用的东西,放弃思想上不切实际的幻想。
屋脊上开门
汪涵说过,他都不用智能手机呢。也不用微信。有些话,你听听就好。按照别人标准来要求自己,你会发现,你非但不能成功,相反,你会变得什么不是。
对于微商来说,人多是商机
删了一堆人。还剩5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