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1日,新闻来了

香露韵 2025-01-11 17:24:01

今天是2025年1月11号,星期六,一起来看今日十个要闻。

一、中国首个"筷子夹火箭"研发获突破性进展,上海大航跃迁公司火箭发动机试验成功,性能优异。

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在广东东莞正式开工,预计5年建成,将有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是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激光大科学装置,可实现对电子运动的跟踪等,将助力我国多学科发展和抢占科技革命先机。

三、中国科学院团队开发出基于自噬机制的细胞膜蛋白靶向降解技术AUTAB,利用聚乙烯亚胺与特异性抗体共价连接,实现对膜蛋白精准降解。此技术仅需纳摩尔浓度即可高效作用于多种细胞类型,为药物研发开辟新路径,有望加速针对细胞膜蛋白疾病疗法的发现,造福患者。

四、乐西高速公路昭觉至美姑段正式通车,结束两县不通高速历史,车程从90分钟缩至40分钟。该段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有大凉山2号隧道等控制性工程。乐西高速全线预计2025年通车,将助力凉山地区发展,而凉山州也在大力推进“县县通高速”建设。

五、“能储一号”全容量并网发电,储能一次能够满足一个中小城市5小时的电力需求,1月9日从中国能建获悉,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能储一号”实现了全容量并网发电,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为大规模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

六、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地铁1号线投入商业运营。该列车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实现轻量化设计,整车减重约11%,能耗降低7%,每年可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碳纤维的应用还提高了车身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并带来更好的减振效果,提升了乘坐舒适度。青岛地铁1号线作为青岛南北骨干线路,全长60公里,设41站,碳纤维地铁列车的启用将进一步提升该线路的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

七、浙江德清莫干山通过5G智慧菌菇房成功栽培高价值金耳菌,实现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力并吸引年轻人参与。每个5G菌菇房年产量可达12500公斤,不仅周期短、经济效益好,还与多村合作,推动共同富裕。此项目是浙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范例,将带动上千村民致富,并探索金耳菌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八、广西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破译了现代甘蔗栽培种——新台糖22号的基因组密码,该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遗传学》上。新台糖22号曾连续15年位居我国甘蔗种植面积榜首,我国90%以上的第四代和第五代甘蔗品种以新台糖22号作为亲本进行培育,是迄今为止组装质量最高、最完整的现代甘蔗栽培种基因组。未来有望使甘蔗的产量更高、糖度更甜、抗病能力更强。

九、1 阿秒为一百亿亿分之一秒,是人类目前掌握的最快时间尺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先进阿秒激光设施于2025年1月10日在东莞正式开工建设。共布局10条束线和22个应用终端。阿秒激光如微观世界 “超高速摄像机”,通过这个微观世界的“超高速摄像机”,科学家们就可以像看电影的慢动作回放一样,观察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运动,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十、无人驾驶 AGV 下线,智能运输创纪录:我国首台 300 吨全向室外重载无人驾驶 AGV 在天津下线,刷新了国内沉重纪录。该无人驾驶 AGV 可用于码头集装箱、矿山采集的矿石、钢铁厂的钢坯等大型重件的运输,将大大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降低人力成本,推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