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浪被华野释放回到南京,择日去看望老上司:您没想到我活着吧

野史转记 2025-04-22 13:41:30

【前言】

“罗兄,终于到了,赶紧进来坐吧。”李天霞热情地笑着,招呼罗文浪进了办公室。

罗文浪坐下后,接过秘书端来的茶,轻轻嗅了嗅,笑着说:“多亏了您,我罗文浪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您是不是没想到我还能活着?”

李天霞收起笑意,认真说道:"以前的事就翻篇吧。"稍作停顿,他朝秘书递了个眼神,补充道:"这是给罗兄弟的一点心意。"

罗文浪面前一下子出现了300万法币。紧接着,李天霞告诉他,准备让他去第73师当副师长。

在孟良崮战役中,罗文浪彻底认清了李天霞的本性。他认为继续追随这样的人物,未来难免会遭到背叛。因此,尽管李天霞提供了优厚的条件,罗文浪还是果断选择了拒绝。

【李天霞下令罗文浪率57团“护卫”张灵甫】

莱芜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在华东地区的战局急转直下,形势对蒋介石极为不利。面对这种局面,蒋介石不得不调整战略,将原本的"全面进攻"策略改为"重点进攻"。这一转变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在华东战区已失去主动权,被迫采取更为保守的作战方针。

按照蒋介石的战略安排,顾祝同的部队驻守在江苏徐州一带,而汤恩伯的军队则部署在山东临沂地区。当时,汤恩伯指挥着7个整编师,其中负责保卫南京的第74师担任主力进攻任务。

张灵甫作为74师的指挥官,接到汤恩伯的指示后,带领部队从鲁南地区开拔,向蒙阴方向展开攻势。

5月初,汤恩伯下达指令,要求74师向蒙阴地区推进。同时,他安排83师抽调一个旅的兵力,迅速前往沂水西岸,确保74师右侧的安全。

李天霞是83师的指挥官,与张灵甫长期存在矛盾。因此,当汤恩伯下达命令时,李天霞并未遵照执行。

李天霞接到指令后,马上安排83师19旅57团负责这项任务。当时57团的指挥官是罗文浪。

罗文浪从旅部开完会回到团部,一进门就把手里的茶杯摔了个粉碎。站在一旁的团附王寿衡见状,连忙凑过来问:“出什么事了?”

罗文浪质问道:“每次都是57团冲在最前面,难道非要等人都拼光了,他们才满意吗?”

王寿衡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道:“别那么大声,这种事咱们又不是头一回遇到。”

57团的作战能力在军中评价不高,被视为战斗力最薄弱的单位。该团主要由在苏北地区两次遭遇重创后残余的士兵重组而成,其下属的第3营则是由一支伪军部队改编而来。由于57团的成员构成和战斗经历,它在战场上常被用作消耗敌军火力的牺牲品。即便该团在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也不会对83师的整体战斗力造成显著影响。

罗文浪原本担任师参谋长一职,在57团前任团长被俘后,他被调任去处理后续问题。然而,一到57团,他就发现自己无法脱身。面对李天霞的精心布局,罗文浪预感自己的处境将愈发危险。

罗文浪正感到困惑时,旅部下达了新指令:他的57团将被编入19旅,带领三个营的部队,配备一台无线电台,前往沂水西岸执行任务。

罗文浪带领部队到达预定位置时,解放军已经将张灵甫困在了孟良崮。不久,罗文浪接到了李天霞的电话,李天霞询问了前线的局势,并给出了具体指示:“晚上行动时,多带几个向导,确保掌握多条路线。”

李天霞稍作停顿,接着说道:"你这么机灵,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

罗文浪清楚,李天霞的意图是让他带领部队撤离。

大约三十分钟后,19旅的旅长接到一通电话,传达了上级的指示:“57团必须守住当前阵地,确保74师的右侧安全,同时听从74师师长张灵甫的直接指挥。”

罗文浪琢磨着,一个说赶紧撤,一个又说要留下来拼一把。李天霞这葫芦里究竟装的什么主意?

罗文浪稍加思索,立刻看穿了李天霞的用意。这种安排让他意识到,军长表面上对57团表示关切,实际上却暗中留了一手。如果行动出现差错,国防部追查起来,83师已经指派57团负责右翼防护,失败的责任自然就落在了团长身上。这样一来,李天霞既能表现出对下属的重视,又能在关键时刻推卸责任。

罗文浪原本已成功突围,脱离了敌军的包围。然而,他的职责是保护74师的侧翼安全,而74师此时仍未撤离原地。因此,罗文浪无法独自撤退。迫于任务要求,他不得不带领部队重新返回包围圈,向孟良崮方向移动,以确保74师的安全。

罗文浪与74师会师后,一边作战,一边盼着83师能赶来增援。但最终他彻底失望了。他感慨道:“部队遇到险境时,其他部队往往只顾自己,根本不会真心救援。所谓的协同作战,不过是高层指挥官的一厢情愿罢了。”

16日,解放军抓获了罗文浪。当天,张灵甫也去世了。

【张灵甫死亡疑云】

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不幸阵亡。关于他的死亡原因,存在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广泛认可的观点是,他被子弹直接击中心脏而丧生。

在孟良崮战役期间,陶勇作为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的指挥官,他的私人医生盛政权也随军参战。战后,盛政权在他的个人回忆录里,详细记录了对阵亡士兵的尸检过程。

孟良崮之战一结束,前线就给第四纵队指挥所来了个电话,说张灵甫自己了断了。

当晚,盛政权与陶勇一同赶往山上,对张灵甫的遗体进行了检查。

盛政权在查看张灵甫的遗体时,注意到他的胸口有两处枪伤。子弹直接穿透了心脏,从背部穿出。张灵甫的身体倒在血泊中。

凭借多年尸检实践,盛政权分析发现,受害者身上的两个弹孔均来自200米开外的远程射击,造成了贯穿性的致命伤害。

弹孔尺寸偏小,与我军装备的美式“加拿大”冲锋枪的子弹规格一致。

国民党高级将领通常选择用手枪射击太阳穴结束生命,但张灵甫的遗体上并未发现头部枪伤。进一步分析显示,即使他朝胸部开枪,也不太可能连续发射两枪形成两个弹孔,且其衣物上未见火药灼烧的痕迹,因此自杀的可能性被排除。根据验尸报告,张灵甫是在战斗中被我军击毙。

事实明确!罗文浪在撰写和平时期的回忆录中,使用了"击毙"这一表述。然而,李多利阅读后持有不同看法,她坚信张灵甫是自杀身亡。基于这一观点,李多利特意致信罗文浪,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李多利的丈夫卢醒曾担任原74师58旅的少将旅长,她本人在当时是长沙铁路分局株洲铁路医院的一名医生。

她在信里提到了一位名叫李伯谦的人,他以前在湖南临湘一中当老师。李伯谦还曾担任过卢醒的私人秘书。

李伯谦回忆,经过连续48小时的激烈战斗,敌军的包围网不断收紧,第74师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超过一半。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以及参谋长卢醒均选择自尽。李伯谦本人在战斗中左膝被炮弹碎片击中,随后被敌军俘虏,关押了三天。

随着部队即将撤离,李伯谦因左膝韧带严重受伤而无法行动。出于人道考虑,解放军决定将其释放。伤愈后,他返回故乡岳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

随后,罗文浪回复李多利,表示将把情况上报给相关机构,以便上级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罗文浪被解放军俘获后,被送往山东庆云的华东高级军官团接受教育。在那里,他遇到了七十四师司令部的随从参谋杨占春。通过杨占春的讲述,罗文浪了解到了张灵甫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顽强抵抗。

杨占春提到,张灵甫发现援军无望后,打算搞一场荒诞的“集体自杀”闹剧。他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先是批评了李天霞,接着列出了从副师长到团长等准备自杀的军官名单,声称这是为了“报答校长的栽培之恩”。

电报发出后,蔡仁杰副师长和五十八旅旅长卢醒拿出家人的照片,痛哭流涕,拒绝自尽。副参谋长李运良假装自杀,脸上涂满血迹,躺在石洞外装死。解放军攻上来时,副旅长明仙被手榴弹炸死,张灵甫、蔡仁杰、卢醒等人在混乱中被击毙。

【解放军厚葬张灵甫】

关于张灵甫的死亡真相,始终是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然而,对于解放军为其举行隆重葬礼的事实,却鲜有质疑之声。这一事件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张灵甫的死因上,而非其身后事的处理方式。尽管各方对其死亡过程存在不同解读,但解放军给予这位国民党将领的礼遇,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尊重。这种对待敌对阵营将领的态度,体现了当时解放军在军事斗争之外的另一种风范。

张灵甫的葬礼由第六纵队副司令皮定均和政治部副主任谢胜坤负责操办。

皮定均在收到上级命令后,迅速安排政治部采购一副优质的棺木,并为张灵甫换上了一套崭新的军装。

皮定均一时找不到国民党军队的将官制服,便叫人取来一套解放军军装凑合着用。

在张灵甫的遗体即将下葬时,六纵队关押的一名少将旅长和八位上校军官提出请求,希望能在最后时刻见他们的师长一面。谢胜坤作为政治部副主任,迅速将这一情况汇报给皮定均,并得到了批准。

皮定均和谢胜坤负责操办了这场葬礼。他们选了一棵老树旁作为安葬地点,但没有挖墓穴,而是直接摆了一口高度到成年人腰部的大棺材。这口棺材是特意购置的,价格不菲,足足花了400块钱,看上去相当气派。

很快,那棵老树旁就立起了一座差不多半人高的坟墓,前面还插了块木牌,牌子上写着: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将军之墓。

【张灵甫一死,李天霞被押送到南京候审】

在孟良崮战役的最后一天,74师已经彻底瓦解,各级指挥系统完全瘫痪,师长、旅长、团长和营长之间都无法取得联系。此时,解放军的部队已经推进到了师指挥所所在的山脚下。

张灵甫眼看战局已无法扭转,便通过无线电直接向蒋介石汇报情况。他重点提到友军未能及时支援,特别是李天霞没有按照指令派兵保护侧翼,认为这是导致失败的关键原因。

张灵甫和李天霞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两人长期处于敌对状态。李天霞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三期,与王耀武是同班同学。在军旅生涯中,李天霞曾担任过张灵甫的上级,这段上下级关系进一步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李天霞性格狡诈且专横,这让王耀武对他心存戒备。相比之下,张灵甫性格耿直,思维单纯,对王耀武更是言听计从。这种性格差异让王耀武更倾向于信任和重用张灵甫。

张灵甫接任了本应由李天霞担任的74军军长一职。尽管王耀武安排李天霞转任100军军长作为调整,但两个职位的分量明显不在一个档次。这件事让李天霞对张灵甫心生不满。

内战爆发后,张灵甫在南京迅速找到了俞济时寻求帮助。俞济时曾是七十四军的首任军长,影响力不小。后来七十四军被改编为整编七十四师,俞济时希望重新掌控这支部队。他计划让张灵甫先升任整编第五军军长,这样一来,张灵甫的旧部蔡仁杰就能顺理成章地接任七十四师师长的位置。

根据原定方案,一旦张灵甫成功夺取蒙阴,相关交接手续就将正式启动。作为资深将领的李天霞目睹这一情况,内心对张灵甫的嫉恨进一步加深。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此愈发尖锐。

张灵甫心里清楚,右翼部队的失利肯定是李天霞在背后捣鬼。所以,在他自己快要走上绝路的时候,也一定会拉上李天霞一起陪葬。

5月26日,李天霞在临沂的师部被抓,随后被送往南京等待审判。然而,由于他贪污的金额巨大,他动用了大量金条疏通关系,还找俞济时等人帮忙求情。

黄百韬主动承担了战败的全部责任,这种置之死地的态度让李天霞的处罚大大减轻,最终只被调任第1绥靖区担任中将附员。李天霞非常精明,他不断为自己辩解,强调83师为了支援74师已经损失了一个步兵团,而这个团正是罗文浪指挥的57团。显然,李天霞从一开始就策划好了如何摆脱责任。

没过多久,李天霞通过一系列内部调整,成功晋升为整编73师的指挥官。这一任命直接导致了文章开头所描述的事件发生。

【罗文浪改邪归正,随同陈明仁起义】

1947年11月,罗文浪从华野获释后返回南京。在拜访了前领导李天霞之后,他决定前往湖南发展,加入陈明仁的部队,并出任长沙警备司令部参谋处长一职。

1949年8月3日,湖南的掌权者程潜和陈明仁经过多次与中共的交流,决定发动起义,以和平方式解放湖南。与此同时,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第四十六军的第一三八师正驻守在长沙县的春华山镇。

罗文浪带领部队前往春华山解放军驻地,作为陈明仁的代表,与中共谈判代表团商讨长沙和平交接的具体安排。

罗文浪与解放军十二兵团参谋长解沛然会面时,递交了长沙周边驻军的详细地图,并向其详细解释了入城后解放军的驻扎计划及相关安排。

次日清晨,解沛然向罗文浪提交了一份《长沙和平交接协议》,重点条款如下:从本月五日晚上七点开始,到第二天凌晨五点结束,程潜和陈明仁两位将军在长沙的部队需将岳麓山、长沙市南郊小跳马涧以南的高地以及长沙火车东站等区域移交给解放军接管。

傍晚,罗文浪拿着文件来到陈明仁的住所,向他详细说明了这次行动的结果。陈明仁对起义本身没有反对意见,但他更关心起义后自己的发展前景,所以坚持要掌握岳麓山的控制权。听完罗文浪的讲述后,他打算找李明灏讨论下一步的计划。

李明灏作为陈明仁的师长,这次被毛主席委以重任,以中共谈判代表的身份前往,主要目的是劝说陈明仁接受和平起义的提议。陈明仁向来依赖他与共产党之间的沟通渠道,所以一旦谈判遇到障碍,他第一时间就向李明灏寻求帮助。

李明灏获悉情况后,便决定陪同他前往代表团进行商谈。期间,罗文浪负责双方的沟通协调工作。

双方会晤后,经过讨论,拟定了新的协议条款。这份名为《关于和平移交长沙问题的协议》的文件,由于未正式签署生效,一直由罗文浪保管。直到1951年,他将文件移交给省军政委员会秘书处,随后转交至湖南省档案馆保存。

1951年,罗文浪被任命为湖南省参议室参议,随后加入了民革组织。在他晚年时期,他撰写了大量回忆录,详细记录了真实的历史事件。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