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常常忽略了那些“小小的我”——那些身体有缺陷,却依然努力生活的人。
电影《小小的我》讲述了一个脑瘫男孩刘春和的故事,他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证明:“我是一个普通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春和的世界,感受他的坚韧与温暖。
1. 刘春和:一个“特别有劲儿的人”电影《小小的我》的开场画面,是一双瘦骨嶙峋的腿,艰难地爬上楼梯。
这个画面让人心头一紧,仿佛能感受到主人公刘春和每一步的艰辛。
刘春和是一个20岁的脑瘫男孩,他的身体不受控制,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尊重的渴望。
编剧游晓颖在创作刘春和这个角色时,灵感来源于她亲眼目睹的一对祖孙。男孩患有唐氏综合征,总是跟在奶奶身边,不论是在公园合唱团排练,还是去KTV聚会。正是这对祖孙的故事,让游晓颖开始关注脑瘫患者群体,并最终创作出了刘春和这个角色。
游晓颖说:“刘春和是一个特别有劲儿的人。” 他一直在努力超越身体的禁锢,身上无时无刻不在释放着一种热情和活力。他高考成绩超出一本线80分,考驾照、给抱孩子的乘客让座、主动牵起心仪女孩的手……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证明:“我是一个普通人。”
刘春和这个角色对演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易烊千玺在接到这个角色时,对脑瘫人群的认知并不多。
为了演好刘春和,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从阅读医学资料到观看脑瘫患者的视频,甚至亲自接触脑瘫患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
易烊千玺说:“还原刘春和的身体状态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为了找到合适的发声方式,他在开拍前数月就开始研究,甚至在一次上火时,通过舌头溃疡的位置变化,找到了刘春和说话的感觉。
在电影中,刘春和的身体状态是易烊千玺通过一次次看回放、调整、重拍后“确定”的。
拍摄期间,他甚至有时会不自觉地浮现出刘春和的肌肉记忆,拿东西时手会莫名其妙地扭曲。
刘春和想要的自由,其实很简单:做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普通人。
他去咖啡馆应聘,店长不断询问他的身体能否持久站立、走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
刘春和鼓起勇气,从店一头走到另一头,边走边报菜名,语气铿锵有力。店长被吓到了,说:“我就想要个普通人。” 刘春和回答:“我是个记性很好的普通人。”
在得到工作机会后,刘春和与外婆相拥,他说:“不仅仅是工资,我得到了尊严。”
这句话让人泪目。刘春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个体之间的脆弱性是可以相连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脆弱,而刘春和的坚强和成长,正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映射。
4. 结语:小小的我,也有大大的光芒《小小的我》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脑瘫男孩的电影,它更是一部关于我们每个人的电影。
刘春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如何对待我们,内心的希望永远不灭。
正如电影中的那句台词:“苔,也能发出自己的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光芒,哪怕是最“小小的我”。
刘春和的故事,正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脆弱和质疑时的选择。
爱自己、爱世界,永远不放弃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