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囚禁这么久,去世了还能留下这么多钱,不愧是连蒋介石都不怕的少帅”
张学良去世后,他的遗嘱和遗产公布于众,存款数额震惊世人,被囚禁这么多年,还能留下巨额财产,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001年,美国一则新闻传回国内,张学良病逝,享年一百零一岁。
自1995年移居美国之后,这位少帅就好像消失在中国大地上,如今去世的消息传来,人们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感叹他这一生壮志凌云,半生被囚禁,死后也不能落叶归根,也是可怜。

他去世之后,遗嘱和遗产也随之公布于众,家人在整理后发现,光是他的银行账户,就有着高达六亿美元的存款,大家在听说他有着这么多的存款时,羡慕的同时也疑惑,张学良被囚禁这么多年,平时生活也是奢靡的很,怎么还存下了这么多钱呢?

这个问题,细看少帅的一生,就能找到答案。
二、继承家业的富二代1901年,东北大军阀张作霖迎来了他的接班人,张学良。儿子的到来让张大帅异常高兴,他发誓一定要倾尽所有,将儿子培养成最优秀的接班人。

关于张学良家的家底,相关资料是这样记载的:当时七十一个军阀的资产总额是6.3亿,而张作霖一个人就占了五千万;他们居住的大帅府同样是独一无二,总占地3.6万平方米,用张学良的话说“光厨房起码有上百人”并且配备了当时十分罕见的冰箱及自来水。

外人眼里已经是富的不能再富了,但在张作霖眼里这些只是他在东北老家的一部分,毕竟人不能只困在一个地方,他在天津,北京等地,同样买了不少的别墅和公馆,就连清末的王爷府顺承郡王府,都是他们老张家的产业。

也有人说,作为一个大军阀,只是买几座小洋楼,那还不是轻轻松松吗,对此,张大帅表示,那是你们没看到这宅子的价格。
当时农民想买一头牛的价格是五块大洋,正常民众一个月的薪资是十五到二十大洋左右,而张作霖买一座宅子花费的价格是七万五千大洋,换算下来,也就是说,普通人要不吃不喝的十几年,才能攒够这么多钱。

除了大财阀以外,张作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大地主。在东北,光是田产的总价值就超过了一千万,之所以如此贪财,也是因为自己穷怕了。

当年的他也只是一个穷小子,靠着参加保险队收保护费,一步步的积累财富,后来当上官以后,又多次在东北地区实施剿匪,缴获的财富一部分都揣进了自己的腰包,这些都是他发家致富的基础。

随着权利地位越来越大,什么挣钱就干什么,等张学良出生以后,老张家已经是富可敌国的存在,张学良小时候跟着母亲在乡下受苦,母亲去世后才被接到父亲身边,由于他的脾气性格都像极了张作霖,再加上小时候受苦,老张想要弥补儿子,所以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他。

回到父亲身边的张学良,每个月的零花钱就已经有大几千,名下的产业更是不计其数,银行,纺织,煤矿,据他回忆“我父亲真的特别喜欢我,除了公共财产,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都在我手里,我弟弟他们都没有。”

为了让儿子早日接自己的班,十岁那年,他就被父亲送进了讲武堂,而张学良的表现,也正应了那句“虎父无犬子”他学习成绩优异,老师讲的一些军事策略,他也总能很快理解,并且举一反三,1920年,年仅十九岁的张学良就加入了父亲的军队,在军队历练过的他,迅速从一个大头兵成长为旅长,成为了最年轻的少将。

1928年6月4号,“皇姑屯”事件发生,张学良还在庆祝自己的生日时,父亲却被阴险的日本人给炸死了,来不及悲伤的他接手了父亲的职位,继续扛起东北的大旗,也继承了父亲生前的那些财产。

父亲留下的遗产,足够张学良衣食无忧的过一辈子,然而要想积累财富,只坐吃山空当然是不行的,这时候,一个女人的出现帮了他大忙,她就是于凤至。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她的父亲和张作霖是结拜多年的兄弟,能够和大军阀玩到一起的又怎么可能是一般人。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也是一个妥妥的大财主,他的产业遍布东北,是“丰聚长”商号的创始人。

于文斗和妻子一生孕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于凤至作为家里的幼女,从小就获得了万千宠爱,张作霖在和于文斗交往的过程中,见过几次于凤至,对于这个文静乖巧的小侄女很是喜欢,在找算命先生看过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之后,就向于文斗提出了结为亲家的想法。

于文斗疼爱女儿,只说让孩子自己选择,当时张学良十岁,于凤至十四,两人也算是青梅竹马,俩孩子都没意见,这婚事就这么定下了。

由于于文斗十分注重对女儿的培养,两人结婚以后,于凤至可以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将张家的那些产业都打理的井井有条,张学良见妻子如此能干,索性做起了甩手掌柜,把家里的一切都交给她处理。
在于凤至的一番操作之下,张家从一个原本就有钱的家庭,变得更有钱了,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了,国家存亡之际,是张学良拿出了整整两火车的家产,捐助军队一起抗日,而这些财富,都有着于凤至的一份功劳。

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妻子于凤至一直陪在他的身边,直到她患上乳腺癌,不得不离开丈夫,前往美国治病。在治病期间,她一直很忧心,没有她的陪伴,没有自由,也没有了之前那些奢靡的生活条件,张学良该怎么生活呢?

担忧丈夫的她开始定期为他汇钱,但是异国他乡的消费是很高的,治病也不是一笔小费用,张家之前的财富,被日本人掠夺走了一大半,当时为了陪在张学良身边,上下打点花的钱也不少,如今只进不出,这可不行啊。

就在于凤至思考如何改变现状的时候,通过和邻居太太的闲谈,她发现美国人赚钱的一种方式,那就是金融投资。
说干就干,于凤至在自学了炒股的知识和技巧之后,不知道是天生的炒股专家,还是新手保护期,她很快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逐渐在股市崭露头角,治病和给张学良的钱都有了,1990年,于凤至在美国去世,她死后,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部都归到了张学良的名下。

除了这些身边人的帮助以外,我们少帅也不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富家少爷,即使是囚禁期间,他也为自己赚足了“利益。”

虽然被囚禁期间,刚开始的生活很惨,转移到台湾的时候,蒋经国给他安排的住处是在一个公墓旁边的招待所里,宋美龄得知以后,十分生气的斥责他,怎么能给他住这种房子,这之后不久,张学良就住进了新宅子,依山傍水,环境十分不错。

少帅不愧是少帅,即使是沦为了阶下囚,但是架不住有人脉关系,他和宋子文,宋美龄的关系都很不错,在“第一夫人”的关照下,他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除了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以外,他的生活和以前都没区别,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三餐都有专门的厨师调配,光晚饭就要八九个菜,且餐后必备水果。手下人去采购时,通常都一卡车菜、一笼鸡、成箱的鱼、几十打罐头这样的,一车一车的往宅子里拉。

平时有佣人照顾日常起居,身边光是卫兵就有二十多个,厨子,轿夫等勤杂人员二十几个,另外在他住的附近,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宪兵连,虽然说不清目的是保护还是监视。

既然不能出去,那就自己找乐子。张学良平时的生活除了喝茶看报以外,还喜欢和看守他的宪兵们一起下棋,钓鱼,打高尔夫球。因为自己喜欢游泳,但是又没有泳池,于是他给宋子文写信,再由他反映给老蒋,没多久就让人专门给他挖了一个小池子,虽然是“囚犯”但过的却是有求必应的日子。

除了这些日常供应之外,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打一笔十分可观的生活费,具体的数额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每次提到张学良,老蒋都是“咬牙切齿”的“张学良一个月的生活费,都赶上我兵营里一个团的花销了”

1988年,蒋家王朝已经彻底走向了覆灭,被囚禁了半世纪的张学良也终于重见天日,虽然这些年一分钱都没赚,但是他的财富却依然在诸多原因之下,变得比囚禁之前更多了。

张学良死后,他的遗嘱里写明,要把这些财产全部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国内对此有人质疑,为什么不把这些财产留给孩子们,或者捐赠回国内呢?

对此,张学良以及他的子女们表示,孩子们在国外长大,也都有自理的能力,不需要这些,捐赠给美国则是因为他还在为了当年的“不抵抗政策”感到羞愧,不想将自己的名声再传回国内丢脸,于是选择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

虽然张学良半生被囚禁,半生漂泊在外,但是他一直牵挂着家乡,曾经多次提出要回国,只不过子女出于身体考虑,这才没有完成他的心愿。
一代将帅,半生却都过着没有自由的生活,是时代的悲剧还是他自己的选择,这一切都只能留给后人去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