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3月3日凌晨5点多,一艘劣迹斑斑的航空母舰,在万众瞩目之下经过多般辗转抵达了大连港,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123天的艰难远航。
这就是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航空母舰。
当时“瓦良格号”抵达中国后,停靠在大连内港西区4号散货码头,经过专业人员重新评估后发现,它的内部设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损坏:
内部装备的高价值设施和武器部分已经被拆除,主动力轴被直接焊死,船体上的海底门被偷走,不少黄铜阀门和金属电缆被盗走,船舱内更是遍布垃圾,甚至甲板上都有不少海鸥筑巢。
经过重新评估后,确定“瓦良格号”的实际完成度只有40%左右,尽管依旧具备续建的条件,但与此前乌克兰宣传的68%完成度相去甚远,难度也陡然而升。
由于荒废多年,“瓦良格号”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但就是这样一艘近乎“废品”的航空母舰,开启了我国航母的建造历程。
那么是谁透过了瓦良格号斑驳的外表,看到了它潜在价值的呢?又是谁力排众议,主张把它引进国内的呢?
1991年苏联解体时,他们主要的造船基地,位于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停靠有三艘航空母舰,就归属问题发生了争议。
第一艘“库兹涅佐夫号”,当时已经完工98%,苏联解体后,刚刚成立的俄罗斯先下手为强,把它纳入了自己的海军舰队;
第二艘“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完工率仅为17%,不过它是一艘大型核动力航母,美国担心建好后不管是俄罗斯还是谁拥有,会对自己形成威胁,就用商业诈骗的方式把这艘未建成的航母给肢解、毁灭了。
这样一来还剩下最后一艘,就是“瓦良格号”,当时完工率仅为68%。它的主体建造尽管已经完成,但各子系统大多还未安装。
随着苏联解体,乌克兰和俄罗斯也分道扬镳,双方对于“瓦良格号”的归属,进行了多次谈判,一直也不能达成协议,直到1995年,俄罗斯为了偿还债务直接将它送给了乌克兰。
乌克兰政府原本打算将它完工,但是,如果要续建至少需要2亿美元,当时乌克兰的经济非常差,无力继续建造。1993年,乌克兰国防部决定将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出售。
中国在当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军事力量还需要相应增强。在得知乌克兰决定将未完工的“瓦良格号”出售后,1995年5月,被称为“中国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的刘华清,迅速指示总参、海军装备部和中国船舶总公司开展调研论证,并派出考察团赶赴乌克兰,调研采购“瓦良格号”的可行性。此后,中、乌双方就“瓦良格号”的转卖谈判随即展开。
刘华清
随后中、乌双方就“瓦良格号”转卖进行谈判,但是由于某些西方大国的粗暴干涉,最终乌克兰方面迫于压力,将舰载武器设备拆卸一空,“瓦良格号”彻底变成了一个“空壳子”。随后谈判也宣告破裂。
谈判破裂后,很多人建议放弃这次收购,一是因为当时中国并不富裕,很难拿出高额的竞拍资金;二是因为西方一直在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即使拍卖成功,我们也很难将这艘航母成功运回中国。
但是有一个人力排众议,坚定了大家收购的决心,他就是刘华清的老搭档,贺龙之子、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
贺鹏飞
贺鹏飞对刘华清说:“中国完全可以出资购买这艘航空母舰,以此带动中国海军事业的进步,这是中国唯一的机会。”
不过贺鹏飞也知道,如果以国家的名义去购买,不仅美国会阻挠,西方其他国家也不会“坐以待毙”。如果不以国家的名义,而以个人的名义去收购,效果也许会更好,那么让谁去收购呢?这时候,贺鹏飞想到了一个朋友。
贺鹏飞想到的这个人叫徐增平,是一位来自香港的爱国商人,贺鹏飞认为如果以这名商人的名义前去乌克兰参加竞购,也许能够省去其他大国的不少猜疑。
于是,贺鹏飞秘密找到了徐增平,恳请他能够帮助自己完成这个计划。
徐增平,1952年出生在山东潍坊,父亲参加过抗日战争,经常跟徐增平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徐增平上了大学之后,就加入了部队服役。1983年,徐增平从部队退伍,前往香港经商创业,主要经营投资和商品贸易,而他的事业也是蒸蒸日上。此外,徐增平一直心系祖国发展事业。如今听到贺鹏飞的计划,他十分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
在贺鹏飞的指示下,徐增平立刻在自己的创律集团旗下注册了一个名为“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600万澳元,并在北京和澳门设立了运营办公室。
然后徐增平以建造海上综合旅游设施为由,准备前往乌克兰购买“瓦良格”号航母。
在即将踏上飞机时,贺鹏飞十分郑重地告诉徐增平:“这是中华民族唯一的机会了,一定要成功啊!”
徐增平
1997年10月,徐增平正式接触乌克兰政府,提出购买“瓦良格号”的想法,然后由第三方造船厂改装为“海上赌场”使用。
经过了一年多的谈判之后,乌克兰政府于1998年同意将“瓦良格号”船体以180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徐增平,连带航母设计图纸共计2000万美元。
只是在移交设计图纸的时候,中国技术人员就发现图纸中的关键部分有相当数量的缺失,后来经过与乌克兰方面再交涉,才将黑海造船厂所存的图纸副本重新影印后补齐。幸好及时发现,不然买回来的只是一堆空壳子。
而在航母回国的过程中,也绝对称得上是历经波折。来自美国方面更是直接向土耳其施加压力,当航母抵达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土耳其政府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号”通过。
随后土耳其甚至提出,将“瓦良格号”切割成小块分段运出这样的无理要求,致使该舰停在乌克兰港内近两年时间。
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为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中国方面被迫租用了16艘大马力拖船以满足土耳其方面要求。
答应了诸多苛刻的要求,以及交付了10亿多美元的巨额的“风险保证金”后,土耳其军方态度开始转变,2001年8月25日,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
在此之后,完成任务、耗费巨资的徐增平,宣布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破产,将航母连同公司本身一同出售给国资背景的东方汇中公司,随后退出了公众的视野。
徐增平
2002年3月3日清晨,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大连。结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时4个月的艰难远航。
经过专业人员的重新评估,发现“瓦良格号”的实际完成度只有40%左右,尽管依旧具备续建的条件,但与此前乌克兰宣传的68%完成度相去甚远,难度也陡然而升。
瓦良格号
值得一说的是,20年前“瓦良格号”运输途中,包括土耳其在内的其他国家给我们制造的困难,20年后我们回报给了他们。
土耳其处在亚欧大陆之间,眼见周边国家对其威胁越来越大,土耳其需要强化军事力量,特别是防空领域,要研制先进的战斗力和防空系统。
这样一来就需要有先进的雷达系统才行,于是土耳其方面寻求中国的帮助。2019年下半年,土耳其想从中国采购性能优于普通雷达材料的氮化镓tr模块,派出代表寻求合作,可是,中国绝不会忘记当初土耳其给瓦良格号制造的麻烦,经过多方考虑,最终拒绝了土耳其方面的请求,也是对20年前“瓦良格号”运输回国途中的遭遇,支付的巨额资金,报了一箭之仇。
在“瓦良格号”的基础上,2005年5月,续建“瓦良格号”的计划提上日程,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空母舰于当日正式交付海军入列,从此“瓦良格号”这个异域风情的名字被正式改名为“辽宁舰”,舷号“16”。
曾经始建于苏联的“瓦良格号”航母,获得重生,续建成为辽宁舰,成为中国海军从近海走向大洋的重要一步。而隐藏在这之下的,是中国海军数十年的奋斗历史。
锈迹
这条土狗养不熟,专咬熟人 …俄罗斯 也被咬了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