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粟裕说自己“文化低”的背后

雅琴谈历史 2023-10-21 08:15:01

《七律·抒怀》——粟裕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何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根据粟裕年谱记载,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展开批斗后,于8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解除粟裕总长职务,由黄克诚任总参谋长”,“调粟裕任国防部副部长和军事研究院副院长两职务……”

刚好半个月后,9月16日下午,军委第一五六次会议,聂荣臻代表军委正式宣布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调军科院工作。

粟裕做了发言:

“中央对我的工作决定,我绝对服从分配,这次大会同志们对我帮助很大。我曾要求下去基层锻炼,这是我真心诚意的要求。此意曾向黄(克诚)老及小平同志谈过,现在决定要我去做研究工作,我文化低,只有尽力做,在叶帅领导下和同志们帮助下做好工作,国防部副部长名义,我最好不挂,恐怕对外影响不好,对我个人不必顾虑。”

通过粟裕的发言,我们能够感受到其有非常强的党性,态度也非常诚恳,另外一点就是非常谦虚。

他自称“文化低”,这令人一怔,粟裕读书少吗?他先读了私塾,后就读于县立横档小学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今林城镇一完小)12班。

而且于1924年初,离开家乡到常德读书。先后在湖南省第二师范附属小学、平民中学、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学习。他和伟人一样读的是师范,只不过伟人是湖南一师,粟裕是湖南二师。

可以看出,粟裕在学校读了大约14年的书,6岁开始读私塾,到1926年,19岁的粟裕还在湖南二师。

这文化水平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都算非常高的,可以说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尤其是开国将帅中,粟裕属于读书多、有文化知识的那少部分人。很多开国将帅都是没有读多少书,有的将军因出身太贫苦,参加革命时几乎不识字。

就拿开国将帅中的二号人物彭德怀元帅来说,众所周知,他出身贫苦,小时候还做过乞丐,大过年的去讨过米嘛,只读了两年私塾,24岁时又在湖南讲武堂读了一年,加起来也只有三年。

所以粟裕在开国将帅中,毫无疑问是属于很有文化的人,而且粟裕在革命岁月中也一直在学习,他的电报文辞、逻辑等都非常好,他指挥打仗时,也非常注重数学、地理等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对数据的精确计算,例如黄桥战役中,伏击敌军精锐之独立第六旅,因为关乎整个决战的关键,粟裕做了一番精确计算:

翁达所率独立第六旅采用一字长蛇阵行军,前后两个人间距约为1.5米,全军三千余人队形就长达四五公里,而黄桥距离高桥约7.5公里,独立第六旅先头部队从高桥行至离黄桥还有2.5公里时,其尾军肯定过了高桥,这就意味着说明敌军全部进入了粟裕设置设伏区域,此时就是出击的合适时机。果然,粟裕一声令下,翁达所率独立第六旅被全歼,翁达绝望而自杀。

因此,粟裕自称“文化低”,当然是出于他一直以来的谦虚品质,并且刚刚经历了军委扩大会议的风浪,需要更加谦虚谨慎。不同于称呼小平同志,他称呼黄克诚大将为“黄老”,因为主席在会上也公开称呼“黄老”,虽然称之“黄克诚同志”是中性的、常规的、合适的,但是粟裕没有这么称呼,他还是选择了更加谦虚谨慎。

粟裕去到军事科学院后,一方面勤于本职工作,另一方面潜心做国防军事研究。

从1973年到1979年间,粟裕涉及现代化战争规律研究和战备建设的报告就有十多个。(见《粟裕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年1月第3版,第564~585页。)

1979年,粟裕在军事科学院高级系毕业班和中央党校上作报告,主题是《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初期作战方法几个问题的探讨》,对未来战争初期的作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

读过这份研究报告的人会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感觉。粟裕不是回首往事去讲辉煌军史,而是对现代化国防战略,对未来战争,也就是现代战争做研究。这份报告还标志着他对现代战争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非常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其中的许多重要观点,至今对我军军事斗争准备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粟裕曾说:

“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于军事领域,必然会促进军事上作战策略的改变。发展新的战略、战术就成为我们军事战线上当前的迫切任务。”

开国将帅中,像粟裕大将那样既有丰富军事实践——胜仗多、经典战例多,又擅长军事研究和具备军事战略眼光者,真的极少,可谓凤毛麟角,所以的确令人钦佩。

因此,粟裕真的“文化低”吗?

参考资料:《粟裕传》、《粟裕年谱》等

0 阅读:69